无界·boundless
从技术到艺术,从束缚到自由,从追随到创造,从过去到现在,从物质的感知到精神的提升,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在求同中走向未来,而艺术则是在求异中获得生机。
现代艺术走到今天,在国际现当代陶艺转化洪流中,“大奖赛”以其专业性、引领性、国际性的组织和评审方式,恰如其分地搭建起全球陶艺家平等对话的桥梁,构建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自由时代精神的交流平台。
“中国白”,是一域之光。我国历代匠师怀揣着对玉的崇拜,将高硅瓷土除铁提纯,烧制出细、白、润、透的类玉白瓷。这种“白”质地温润细腻,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高贵且纯洁,散发着绵绵柔光,穿越不同教养与认知直达心灵,成为意蕴悠长的东方文化视觉象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Blanc de Chine·中国白”品牌,源于中国独特陶瓷艺术审美而诞生,是中国陶瓷辉煌历史的一段浓缩,具有全世界的视觉识别度和与生俱来的文化辐射价值。
2015年,泉州市政府、德化县政府与英蓝集团携手发起了“中国白·再出发”工程,成功地将德化陶瓷以崭新的面貌推向全球。如今,“中国白”已经成为德化白瓷在全世界的代名词。
三等奖·Yatsugi Miho·《潮》
因此,打造“Blanc de Chine·中国白”品牌,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很好突破口。担任这一荣光,德化拥有怎样的底气实现“窑火复旺”,又历经怎样的努力做到“扣舷而歌”?
时间追溯到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作为手工技艺类项目,正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之后,泉州市政府和德化县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助力白瓷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引导,产品面貌呈现出摹古之风弥漫、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间,关于“中国白”的报道在百度与谷歌上搜索寥寥无几,“中国白”与“Blanc de Chine”关键字出现的频率居然不足千次。
转变,始于2015年。时任泉州市长康涛将德化县作为调研重点之一,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曾经艺术造诣远超其他瓷都的德化县,如今却沦为西方圣诞节日制作订单加工的生产场地。
这意味着,原本富含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中国白”,在国际市场上仅仅被视为一种普通的白色瓷材料,用于制造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尽管出口订单数量庞大,但利润却微乎其微,一旦国家的外汇储备变动,这些订单就要面临亏损的风险。多年来超负荷、低产值的代工生产,使当地的瓷土资源已接近枯竭,这对德化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三等奖·Yatsugi Miho·《潮》
德化发展的优势、最大的希望在于陶瓷,要敢于带着梦想闯世界。步入新征程,为了更有效地帮助从业者提升艺术修养、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德化白瓷的国际影响力和附加值,“中国白·再出发”项目应时而生。
在英蓝集团受邀对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期间,于志强董事长精心组织了集团艺术部团队、法国罗丹博物馆的专家等人陆续前往德化进行调研,访问了工厂企业、工艺大师工坊、陶瓷学院等,对德化陶瓷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调研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强调必须更新观念,接轨国际,以全新的品牌视角和认知来审视和推动“中国白”发展。
三等奖· Kate Strachan·《延长》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白”作为品牌名称的合理性,英蓝集团在北京“艺术8”召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白”品牌的论证会。
会议以明代德化白瓷的辉煌历史为基础,与会专家围绕将“中国白”作为德化陶瓷的地域品牌,以及其外文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同法文翻译“Blanc de Chine”能够准确体现德化白瓷在历史和国际上的独特价值和尊贵地位。因此,“Blanc de Chine·中国白”品牌名正式确立。
评委提名奖·周雅青·《豆蔻年华》
“Blanc de Chine·中国白”的品牌塑造,不仅需要国内社会各界的努力,还离不开国际力量的推动。2016年5月,第一届“中法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通过了举办“德化陶瓷艺术展”的决议,并决定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2017年2月,首届“大奖赛”在德化县文庙启动,这标志着德化县与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互动掀开了崭新序幕。
历经9年的艰辛实践,“Blanc de Chine·中国白”已经从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品种,发展成为映射民族文化认知的国际性话题,“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国白”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和“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论坛便是在这个国际话题下孕育而出的成功范例。
2019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论坛
时至今日,“大奖赛”的影响力辐射全球50多个国家,参赛艺术家1500余位,业界认可度正不断地扩大;“中国白”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实施以来,共有美、英、法、意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位国外艺术家到德化驻地创作,创作期间举办了近百场文化沙龙,让德化的大师新秀、企业家、学子可以面对面地与国际艺术大师沟通交流合作;“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以陶瓷艺术为载体,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如今,德化县已拥有陶瓷技能人才4800多名,其中国家级大师13人、省级大师276人。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瓷圣”何朝宗在内的德化瓷塑作品,被世界各国超 40 家博物馆收藏,再现德化白瓷的“高光时刻”。
商品做到极致,就是文化的输出。在“中国白”的“苏醒”背后,是文化意识的觉醒。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化窑址成为全球首批窑址类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12月,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这恰恰印证了文化和产业是互融共生的关系。艺术赋能,丰富多元业态,“中国白”区域品牌的成功打造为德化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来自各国的驻地艺术家
中国陶瓷艺术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传统的生命力就在于每个时代都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显示当下时代的创造力,不断地挖掘陶瓷艺术既永恒又变幻无穷的魅力。
精美的瓷器不仅要做出来、摆出来,更要传出去。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白”故事的亲历者、续写者、讲述者,让“中国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真正成为代表中国的“白”、引领世界的“白”。
2024年5月2日,为庆祝中法建交 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凡尔赛皇家歌剧院庆典音乐会暨《璀璨凡尔赛》展览开幕仪式于杭州英蓝中心举行,展期为2024年5月2日至2024年10月8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凡尔赛宫是17-18世纪连接欧洲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是路易十四时期以白瓷意象为主的“特里亚农瓷宫”,“中国白”成为了解这一时期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
同时,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与德化陶瓷博物馆联合呈现的新展《世界的“中国白”·Blanc de Chine》也在杭州英蓝中心同步展出,展期为2024年5月2日至2024年6月1日。凝白为美,辉映世界,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出发,一睹德化千年窑火,当代大师作品与古代珍品交相辉映,共同演绎“中国白”的永恒魅力。
白瓷,即是历史上中法友好建交的产物。塞弗尔瓷器工场在路易十五时期成为法国王家瓷器制造工场,其制瓷技术和艺术风格受到中国瓷器影响。伴随着中法交往的日渐深入,来自中国的资讯在法国产生巨大影响力,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收藏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为中心、在创作上以“中国风”为主的艺术热潮,影响范围之广波及整个欧洲。
那些陈列在法国宫廷里的大量来自中国的白瓷和法国本土创作的中国风艺术品,使得“中国白”成为历史上这一时期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三等奖·谭江宁·《穿越》
今天,在中法文化论坛框架下孕育而出的“大奖赛”,是续写中法人文交流的新时代篇章。作为中法两国人民共同热爱的艺术品,陶瓷长期占据着中法文化交流“C位”。2017年起举办的“大奖赛”有力推动了中法两国进一步发掘和继承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艺术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和法国虽远隔千山万水,在历史上却进行过持续不断的理解对方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实践,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郭福祥说。
评委提名奖·Barnabás Máder·《曾经...》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孔子在《论语·为政篇》提出“六十耳顺”,从不惑、知天命走向耳顺,这种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何尝不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共同理想。值此中法文化旅游年到来之际,必将掀起一个新的两国文化交往的高潮,引领中法关系走高走深走实。
今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宏观工作任务来看,将文化产业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有底气。
与此相契合的,是具有传统元素与国际影响力的“Blanc de Chine·中国白”,以其传统文化为原点,努力把自身塑造成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品牌。对多元文化交流的强烈期许和对观念自由表达的特别观照,一直是“大奖赛”重要的办赛理念。
评委提名奖·魏韫浓·《若木》
文化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在互动中产生活力、激发创新。60年前,中法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与东西方冷战藩篱,率先打开交往大门;60年的中法关系历程,又给中法关系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外白瓷艺术家们跨越重洋对望,打破艺术边界,续写着这份持续数百年的交流与联系。
今时今日,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这份来自穿越东西方白瓷朝圣之路的风采。“Blanc de Chine · 中国白”从一段辉煌的历史记忆演绎成为德化地域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再一次被国际社会广泛认知、认可和接受。世界的“中国白”会不断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付彬捷,《白纳万有 守正而新——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获奖及入围作品展述评》,[J]《美术》2024年第1期。
[2]钟仕伦,《地域审美:历史、性质与原理》,[J]《文艺争鸣》2020年6月。
[3]林宇熙、张永定、林婉清,《何以“中国白”》,[N]福建日报2023年4月。
[4]邹雅婷,《“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大展亮相故宫 讲述中法文明交流佳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4月。
✦
✧
世界的“中国白”展览
购票指南
✦
统筹:孔令鹇
采访:孔令鹇、林惠琳
编辑:林惠琳
校对:张 涵、李桥昀
监制:叶凌霄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