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金融小人物系列(16)
2020年元旦刚过,非文辞别了北京一家财经媒体,回到了故乡广州。
在她30+人生历程中,她数次往返北京、广州两地。
2008年,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首次阔别家乡来到大北京。
4年后,校招进入南方报业集团,成为令记者们“闻风丧胆”的财经编辑。
3年后,她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又从广州来到了大北京。
几年后,她加入久负盛名的证券报,和我成了前后脚跑基金的“隔空同事”。
在新冠即将扣门而入刹那,她再次回到了广州,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
后来,她再次回归熟悉的财经媒体赛道。
………………………………………………
前几天,非文再次回到北京,走了一波老同学、老同事。
我也在她忙碌拜访故人的间隙,约她做了一期播客。
虽然我们俩认识于2017年的记者节,算是老朋友了,但在节目中,我还是了解到她许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她关注财经与投资,更在意精神内核的丰富。
她看似“社牛”,实则在社交上做减法,更在意盘活“存量”。
在加入上市公司前,她三份头部财经媒体履历,层层递进,不断刷新能力与认知。
在上市公司“搞”投资者关系期间,她一手打通实业,又一手维系机构投资人,对“基金经理”、“私募老总”这一群体,有了更深的观察和理解。
…………………………………………………………
以下是本人对非文的播客交流,扫二维码“收听”
时间轴(待补充):
1、来北京走一圈,发现同龄人都在“备孕”和“生娃”
00:08 主持人独白,为何做“深聊投资人”音频版?
01:40 与非文认识于2017年记者节,最近两年交往甚密
02:30 非文聊从广州来北京见闻,身边的同龄女孩,将重心从事业转移到生活和家庭
金融机构的女孩开始“备孕”,原因是:在下行期生娃可以“穿越周期”
06:30 大环境不好,“生娃”是一种主动策略
2、中了《南方周末》的毒,走上媒体人不归路!
09:30 2008年,新闻学还是热门专业!
10:00 主持人复盘为何从中文跨专业考新闻?2006年研究生入学,同学们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
11:40 非文追忆大四实习经历 社招进入南方报业集团 当年面试“万人空巷”
13:15 《理财周报》的南方基因
14:50 外界对媒体人的误会,以为记者都是“出镜记者”,主持人和非文都喜欢文字报道
3、广东人爱搞钱,选择“财经记者”是命中注定?
17:15 广东人从小关注“搞钱”,研究投资
18:00 主持人走了很多“弯路”,复盘跑社会新闻那些年
与几个师兄在军博打地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挑灯写稿,被深深触动了:我要做财经记者!
20:35 一开始就当了财经编辑,这是一个让记者“闻风丧胆”的职业
22:10 《理财周报》的高光时刻,就像是一所大学,都是年轻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24:00 媒体的国企味与市场化味道
25:40 离开广州北上,北京成了非文“第二故乡”
26:50 三份头部财经媒体,重塑了思维方式,锻炼了“见微知著”技能
4、离开财经媒体,上岸上市公司做“投关”
31:00 为何离开媒体赛道?为何没选择PR?
33:00 疫情前回到广州,差一点滞留北京,很神奇的一件事
34:10 在上市公司做投资者关系,需要什么技能?
35:20 组织机构投资者面对公司董监高,更关注数据,问题更细、更专业
37:00 重回媒体赛道,重回南方财经集团
5、回望10年财经媒体路,更珍惜生活的“小确幸”
40:45:名利看淡,重新关注生活的小美好,小确幸
41:40 主持人分享养娃心得,学会面对“复杂的环境”
44:00 搞钱殚精竭虑之后,发现资产从指尖略过
淡然面对“存量资产”,着眼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45:40 重新校对人生的方位,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卷,另一方面,关照内心和家庭
46:00 盘活存量(资产和人脉),需要人生智慧
47:00 人到中年,社交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48:00 公关人开会都不换名片了,大家都在梳理人脉
49:00 与人深聊,是获取认知的方式,诚邀更多人参与进来
(全文完)
老陈聊资管“100位金融小人物”系列文章——
(陈俊岭,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担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基金子营销策划总监、财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