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家里面很多连环画,其中就有一本《窦娥冤》。
窦娥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一般说一个人很冤枉就是“比窦娥还冤”。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其故事原型来自《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故事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被误判为杀人凶手,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关汉卿看过元蒙统治时期,汉人的悲惨境遇,官场的黑暗,其讽刺官场及现实的作品很多,《窦娥冤》是其中翘楚。现代人看窦娥,开始在女权、报复社会、底层互害这些层面上争论。
比如窦娥并没有精准报复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而是以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作为AOE攻击。有人指责其报复社会,误伤无辜。
反对者则认为:当窦娥陷入冤案时,围观的看客无非是麻木看热闹,全剧没有为窦娥仗义执言的人出现,复仇还得靠老天,那么麻木的看客被波及也就被波及了。
当窦娥只是个被欺负被冤枉的小寡妇的时候,是没有人为她的。当她真的能让楚州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时,就有人慌了。老实人被逼急了,不要指望他还能理性精准报复——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转……是吧?我的看法是,这出悲剧最底层的悲剧在于:窦娥的复仇是通过她痛斥的“老天”来实现的,窦娥的复仇也是通过把事情搞大,让群体性事件引发足够关注后,通过向做官的老爹来复仇平反。当老百姓被欺负被冤枉被压迫被剥削的时候,他们期望老天爷能发慈悲,救民于苦难,比如包拯被称为“青天大老爷”。
这个老天泛指神仙皇帝,一切能够帮助他脱离苦海的玄幻或者现实的力量。很可悲,不是吗?窦娥如果没有造成亢旱三年,可能沦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后,慢慢也就淡出视线,甚至被嘲讽:
而一旦真的大面积影响了:对,她是被冤枉的,赶紧给她平反啊啊啊!
痛快淋漓,指天骂地。这当然是直指元朝官场的混乱昏暗。但窦娥实现复仇,却又不得不依靠“老天”和官府力量。老天让她临死的遗言得以实现:得以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所以,这才是悲剧,他提供了一条底层民众不得已的申冤路线操作方法:被冤枉没有人理会,官府昏暗,看客吃瓜嘲讽——搞一波大的,AOE无差别杀伤,事越大效果越好——神秘力量下场,申冤平反。
先贤的话语言犹在耳: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