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案例】《环境生态学》之低温生态下的寒动力与“疫”同行
❖
近日,吉林省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为进一步配合上级防控要求,学校决定实行封闭式管理,课程教学全部转为在线教学。面对全员参与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如何保证使其与线下实体课堂取得同质等效的教学效果,如何开展在线课多平台、多环节和多互动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达成乐学、善学和会学。为此,我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主讲教师:权跃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教学理念】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深入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高校课堂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高素质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在线教学方式,使用腾讯会议直播,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教学资料、布置任务点和作业。使用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和微信群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与课程互动。
【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把握混合教学规律,指导和学习相融,使学生乐学、善学和好学。线上和线下互补,引导学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紧抓课前、课中、课后环节,提升在线教学效果。树立生态责任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坚持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做新时代生态环境的建设者。
【教学案例】
(一)章节基本情况
第一部分 有机体和环境
第二章 有机体和环境
第二节 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二)学情分析
(三)重点难点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实施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把握混合教学规律,指导和学习相融,线上和线下互补,坚持共同共有的生态责任,不畏艰险、积极乐观,具有责任担当,永葆“寒”动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1、课前自主探究
推送本节思维导图、PPT、微课、视频、学科前沿、讨论等。学生自主探究,并完成任务点。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本节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自学能力。
2、课中破难知
教师在直播环节贯连知识,解决学生在课前遇到的共性问题,学生通过抢答、讨论、知识点检测等环节,加强课堂互动。
(1)巧设导入环节,唤醒课堂活力
以“企鹅、冰熊虫、雪莲花”的动画和视频进行导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传达给学生“低温环境下,绽放出如此多的绚丽生命”。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此可爱、美丽的生物,是如何适应低温环境的呢?启发学生去探寻低温生物的“寒”动力,引申疫情面前,永不放弃,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环境,保护地球家园。
优质“动画+视频”导课
(2)知识点精讲,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代表性案例,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基本内容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知识精讲
学生发表
师生讨论
课堂练习
(3)导入科研热点文章,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以“树轮气候学”科研文章为例。小组代表发表,后进入生生、师生讨论环节,最后教师点评。科研成果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点评
(4)课堂扩展,融入专业实践,提高专业创新能力
以“”春化作用“为实践案例,小组代表进行案例分享、师生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师生讨论
(5)布置作业,课堂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贯连总结本节内容。再次强调,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同学们应坚持共同共有的生态责任,不畏艰险、积极乐观,具有责任担当,永葆“寒”动力,逆境中砥砺前行,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布置作业、课堂总结
3、课后固已知
课后完成学习通中的作业,小组利用腾讯会议共同学习,巩固课前、课中的内容。通过讨论、晒笔记等方式激发学生课下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学生作业
课后答疑、小组学习
(六)教学效果
学生评价
编辑:李良昌
排版:李敏华 赵文婧
指导教师:周微
审核:尹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