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百万网红“小英一家”翻车后。
又一个有着千万粉丝的重量级网红“东北雨姐”塌房了。
从最开始的“抓螃蟹”造假,到红薯粉造假成木薯粉。
再到近日有打假博主称,自己上门维权,还与雨姐团队起了冲突。
整个事件肉眼可见地变得复杂起来。
红了这么久的东北“狠人”雨姐,钱赚够了,也要暴露本性了吗?
01
早在9月4日,东北雨姐就被人抓到造假的端倪了。
在她发布的一条稻田蟹视频中,被有养蟹经验的网友公开质疑:
“正宗的盘锦稻田蟹没这么大”
“抓螃蟹都是晚上在岸边抓”
“盘锦稻田蟹颜色很黑”等。
对此,雨姐本人在评论区回复:
“这个视频是受到了官方邀请拍摄,目的是为盘锦的稻田蟹做宣传。 由于活动时间有指定,以及夜晚拍摄不便,才造成大家的误解。”
9月7号上午,她又在直播间里正式回应了此事。
“由于晚上拍摄看不到人,双方经过协商,决定白天进行拍摄。”
“确实是用盘锦水库中的河蟹提前放进去田里的,因为那时候稻田蟹还未成熟。”
同时还一再表示拍这个视频并非是为了卖螃蟹,只是为了宣传家乡。
随后没多久,这条视频就被东北雨姐的账号删除掉了。
这场小风波虽然引起了一小部分人的反感,但还是没有在网上大面积发酵。
东北雨姐的账号也并未受到影响,在接下来的中秋节,还更新了一条有演员乔杉出镜的美食视频。
这条视频的点赞量更是高达138万。
很多人会疑惑,农村博主那么多,怎么就东北雨姐火成这样呢?
其实,这两口子在未出名前,也是经历了两年多的摸索。
本名叫常小雨的雨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
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出身寒微,只能早早嫁人。
她和丈夫老蒯在成为网红之前,以种植当地的农产品榛子和圆枣子为生。
2021年年初,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视频。
拍摄前期,两人的流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剪头发》这一期发出后,才彻底火爆了一把。
找到精准定位的东北雨姐,越拍越有心得。
视频中的她,高大有力、干劲十足。
完全褪去了一切女性色彩,一人扛起半扇猪、在冰水里捞咸菜,都是她很常规的操作。
因此,她也被目瞪口呆的网友们称为是:全网最霸气的女人。
02
2024年初,东北的温度还在零下,但东北雨姐的热度却传遍了全网。
网友们用着和她一样的视频bgm,纷纷调侃效仿:
“听雨姐bgm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还有人称这个bgm是“电子闹钟”,只要听到后,立马干劲十足。
其他闹钟定十个都起不来,这个闹钟一响,立马跳起来穿衣服,浑身牛劲。
跟着雨姐霸气形象一起火的,还有她丈夫老蒯的“窝囊废”人设。
戴着各式样的毛线帽,嘴里叼着娃哈哈,睁着大眼扮无辜。
在雨姐脚下生烟忙前忙后的时候,老蒯缩头缩尾的样子行成了一种反差萌。
网友们各种幽默调侃:
全网就属老蒯这丫头嫁得好!
雨姐起来:喂鸡、喂鸭、喂狗,喂老蒯。
两人女强男弱的人设组合,十分深入人心。
再加上视频中展示的东北真实生活,吸引了无数好奇的南方网友。
这一次,东北雨姐彻底火了!
很快,这泼天的流量被他们抓住,马不停蹄地开始直播卖货了。
据官方统计,2024年1月27日,他们的一场直播助农卖了1000万-2500万;
3月20日的助农直播,两个小时就卖了250万-500万元。
就这样,被称为“战狼版李子柒”的东北雨姐,也迎来了名与利的双丰收。
然而,近些年来网红翻车的剧情,也没有在雨姐身上按暂停键。
很快地,一位名叫“大娃”的打假博主称,东北雨姐所售卖的红薯粉丝大造假。
他曾三次将购买的红薯粉条送检,但检测报告显示,产品未检出红薯基因、只有木薯基因。
这就真是离了大谱了。
不少网友对木薯粉的印象,还停留在《甄嬛传》中,温宜公主误食后引皇帝震怒的剧情里。
虽然知道木薯也吃不坏人,但“红薯粉丝没有红薯”。
这是存心把人当猴耍吗?
03
更劲爆的消息是,另一打假博主“赏金猎人灰烬”称,他们9月20日曾到辽宁本溪雨姐家上门维权,遭到他们团队的殴打。
这一下,舆论立即炸开了锅。
这哪是什么网红?分明就是“黑社会”啊!
还有很多自称东北本地的网友也纷纷出来倒油:
东北人在现实中看到雨姐也不会去亲近。感觉她是社会人,脾气大,有性格,不好惹。
她们给人的感觉是假仗义,真吃人,给人一种不干直播也会组团一起卖假化肥的感觉。
虽然说以貌取人不对,但网友们的发言也大概说明了。
东北雨姐的彪悍形象实在太过深刻!
平日里看看他们的视频也没什么,毕竟咱们的南北文化差异过大。
通过他们的视频内容,能了解到更多东北地道的新鲜事物。
但丁是丁,卯是卯。
喜欢他们的视频,并不等于喜欢他们造假骗人。
有媒体统计过,东北雨姐光4场直播粉条的销售额就接近100万元。
这其中所产生的佣金,早已价值不低了。
另外还有人曝出,东北雨姐一条60秒的广告就报价100万元。
这更是让人难以想象,走红后的雨姐及她的团队,有多能赚钱。
作为一个农村博主,打着热情淳朴的人设,口口声声叫着粉丝家人们。
却在关键的货品上,频频翻车。
难怪有网友自嘲:网络上除了我的贫穷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
如今,“家人们”成了韭菜的代名词,真诚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暴露出本性的“东北雨姐”们,又能走多远呢?
▲
END
文字 / 陈茉怡
排版 / 陈茉怡
封面·配图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点赞、留言、在看给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