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最好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而是这3种方式
情感
心灵鸡汤
2024-11-22 19:00
四川
费孝通的社会科学经典名著《乡土中国》,虽然短小精悍,但却深刻隽永,颇有“大家小书”之风。此书由十四篇小文章组成,一百多页,是费先生在大学时思考创制的授课讲义。所谓乡土中国,并不是中国社会具体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先生在论述问题时,提出了各种独特的见解。这些不同凡响的认知,值得我们学习。浮士德式:在冲突中经营爱情
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就愈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感情有了问题,大多就是不承认不同,不承认变化引起的。美国威尔逊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歌手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中道出她和老公的相处方式。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承认了爱情双方的个性,是一种可行的相处方式。这是因为刘若英和丈夫都非常注重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追求自由和自我的灵魂。确实,婚姻不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而是独立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谈恋爱时,每天接送上下班,节日总有礼物和鲜花,永远甜言蜜语地腻在一起。回家后,小伟也不像以前那样陪着,天南海北闲谈一番。小苏的烦恼源于她误解了爱情,她以为爱情就是永远充满激情。而且,人跟人交往,是有一个“温热有隙效应”的(即两个燃烧的物体之间必须相隔一个合适的距离才会燃烧得最充分)。差序格局:在顺替中珍惜至亲
北大马戎曾说:如果中国社会学家当中有谁提出了什么理论可以算是中国人特有的贡献的话,首先就应当是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归纳出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认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广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换句话说,以“己”为中心,家人就是最接近圆心的那道波纹,与我们紧密相连。至于那些“一表三千里”的远亲,有时与我们发生联系的几率微乎其微。孟子就此曾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意思是: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您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短暂的人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兼爱”,而是要懂得区别对待。2022年3月13日,在南京打工的安徽亳州陈超产王雪丽夫妇,租房着火,居住在3楼的他们不得已跑到阳台。陈超产迅速把老婆拉到阳台外,自己站在阳台内,双手死死拽住妻子。即使浑身被烧得通红,陈超产也没有松开,他不想让妻子掉下去或被烧。甚至他的脚底板,已经烧得都露骨头了,还是死死地拉着他的妻子。等到消防队员赶来,烧伤面积高达98%的陈超产还是不肯收回手,又和消防队员合力救他的妻子。3月22日,不幸传来,陈超产因伤情恶化在医院去世。叹息之余,我们大家心里应该都明白,余生要好好善待身边人,因为他们才是我们一生的牵挂和归宿。礼治秩序: 在批判中拥抱传承
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在葬礼上妻子就得用火烧死,这是当地的礼;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 几个人头回来,这是当地的礼。在中国,要孝顺父母,尊敬长兄,友爱弟妹,这是为人子女必须的礼。没有做过大夫的他,病重时朋友来探望,谈话时曾子了解到自己无意间用了大夫专用的席子,这是一种“非礼”。知道真相后,哪怕是处于弥留之际,曾子依然命令儿子给他更换席子。当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时,孔子说:对于古人推崇彰显等级制度的跪拜礼,自然是弃之不用。毕竟时代发展了,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对于那些好的传承,我们应该坚持。就像抗战期间在昆明乡下的费孝通,初生的孩子出“假牙”,一种寄生菌,啼哭不止。而“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千年礼治思想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还是堪称精髓。知乎上有位网友抱怨:“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总喜欢跟我一起玩。但是吃饭看电影等等的钱都要我出,她总说没钱。可是化妆品她买不少,我该怎么办?她老缠住我,我很无奈……”这段不礼尚往来的关系甚是尴尬,友情也在摇摇欲坠中。不要标榜自己是个不拘小节的现代人,就可以占尽他人便宜,最终,只剩形单影只。费孝通认为,每个社会都为其成员的生活方式规定着一个谱法。为了方便打个不太完全恰当的比喻,像是一个演员在戏台上都得按照指定了的角色照剧本规定的程序进行表演,每个歌手都得按谱演唱。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就像《红楼梦》,同样的剧本,87版演成了至今无法逾越的经典。在评判中拥抱传承,在理解中抛弃偏见,温暖向前,不负此生。作为一本社会科学类书籍,很多人可能认为《乡土中国》更偏向于学术。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处在社会中,每段生活的剪影,都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想了解大师如何看待生活真谛,推荐费孝通先生这本《乡土中国》。了解我们自身,了解我们内心的思想受什么禁锢,也了解我们的未来,该如何前行。
作者 | 诗漫·若萍,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图片 | 诗漫·摄影爱好者投稿
主编 | 诗雨
编辑 | 李江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