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说 | 宫彦廷
Schoolmates' Talk
栏目按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历经百年,云蒸霞蔚,其学术渊源可上溯至沪江大学社会学系与大夏大学社会学系。改革开放后,华东师范大学直接参与了中国社会学和上海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成为中国最早恢复和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性重点高校之一。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点。2001年,设立社会学系,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批社会学博士点。数十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学学子,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依然心系母校,关注并支持着社会学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加强系友间的情感联系,传承前辈精神、扩宽同学视野,社会学系公众号将推出“系友说”栏目,不定期推送社会学系系友的访谈和回忆,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与社会学之间的故事。
社会学是我的往事也是今朝
宫彦廷
原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系1994级应用社会学专业研究生
现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机场办事处主任
30年前,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系(毕业前一年系名还是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与滕涛、郅玉玲两位同学一道有幸成为吴铎老师的关门弟子,攻读应用社会学专业、城市社会学方向。现在很高兴收到咱们社会学系的约稿,作为系友,分享与母校、与老师、与社会学相关的往事和今朝。
一个成人进入社会总归是离不开两条路径的:一个是“外求”,一个是“内求”,不同的人偏重有所不同,我大概是遇到很幸运的机会走在了很多人以为是“外求”的道路上,实际上自认为始终遵循着“内求”的心路。多年前,我给自己微信账号个性签名写下了这么一些字:“体验、认识、实践、领悟!抱元守一,意诚心敬,循道而行”。回过头来发现,这些字或许就是这么多年来学习领悟社会学并从中切身感受、实际体验、诚心践行的总结感悟。
01
为什么选择攻读社会学
1990年9月,我从安徽省一所重点中学考到了大上海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在读书求学、与同学交往、跟社会接触过程中,加上那段时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空前活跃的时期,我又是从内地农村到沿海这个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就感到很多事情都看不懂,总想着怎么才能看懂,以便妥当合理地安放身心。
当时的政治教育系读书的环境是很开放的,只要你有想法,尽可以找到时间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于是就和当时大多数同学们一样读了很多书,而且读的时候都没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反而感悟较多,心里的不少困惑暂时找到了答案。直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也已被录取为吴铎老师的硕士研究生,蓦然回首才发现,除了政治教育专业相关书籍,自己的读书历程不自觉地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围绕如何看懂“人”,读了不少文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至今仍然记得我当时的心理学、伦理学、图书馆学等课程上课认真、得分很高;第二个阶段,围绕如何看懂“社会”,硬生生啃完了好几本翻译过来的大部头社会学理论书籍,顾骏老师讲的社会学相关课程我都选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我知道了吴铎老师,“从心出发”,确定了社会学作为考研的方向,尽管辅修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选修课是法律。大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费孝通学术思想解析》,可以说是那几年读书学习的综合性成果,还很荣幸获得了当年的优秀毕业论文。
02
能够成为吴铎老师的学生是很幸运的
吴铎老师是我国最早一批参与恢复重建社会学专业的著名社会学家,当时不仅兼任着上海社会学会副会长,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上海社会学界出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的第一位,为社会学专业的恢复重建和后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能够成为吴铎老师的学生,我是十分幸运的,后来如果说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点实际作用,离不开吴铎老师始终如一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学专业导师团队里桂世勋、顾骏、余南平等老师的传道授业。
吴铎老师十分重视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但他不是那种书斋型的学者,而是更加关注现实问题的研究解决,并且在多个方面都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改革开放之初,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当前上海市区乞讨现象试析》,通过历史的回顾、问题的分析、原因的探讨,对人们的疑虑进行了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解答,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这在当时社会各界尤其是刚刚恢复重建的社会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此后从事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点和方法取向,在他的《马克思与社会学》这篇论文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比如文中写到:“马克思不仅是一位理论家,而且是一位社会实践家。……他将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对现实社会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社会调查(包括观察、分析、研究等)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也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没有社会调查,科学社会学理论便失去源泉;而社会学理论又要通过社会调查去为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他牵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研究》《城区社区发展规划研究》《潍坊街道社区发展规划研究》等多项社区规划研究,还和潍坊街道联合举办“社区学院”培训社区工作者,积极推动浦东新区乃至上海整个城市社区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社会服务团体与城市社区服务》,就是那个时候吴铎老师亲自为我选题并精心联系安排调查研究的,这项研究在当时非常具有前瞻性。后来,吴铎老师退出教学一线后,又直接参与到社会工作事业的最前线,曾担任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首任会长、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理事长,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中国社工协会授予他“2010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荣誉称号,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可以说,吴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学家、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领军者,更是一位始终肩负社会责任、关注时代、注重实践、重视育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教育家、实践家。我想,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以吴铎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实践取向型社会学家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奉献。
当吴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他虽然成就名望很高,却十分谦虚平和,言谈中所说的都是知识、研究、实践、工作本身,举止间透露的都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的责任担当。他给远离家乡读书工作的我们带来家的温暖,上学期间每年中秋节他和师母庄老师都要请学生到他家里聚餐。我的印象里,他从来没批评过我,也很少有当面表扬,始终重身教更胜于言传,从来不怪罪,偶尔提建议,永远如春风。
如今,吴铎老师已是90多岁的寿星,亲历见证了解放前、建国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和进入新时代的全过程。可以说,他这90多年的人生就是一部厚厚的大书,无论身处怎样的历史场景,人应该怎么活着,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对待工作,怎么服务人群,怎么奉献社会,他都为我们后辈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榜样。每次看到想到吴铎老师,我的脑海里总都是他亲切的笑容。
吴铎老师九十岁生日暨《吴铎社会学文集》出版研讨会
03
关于学好用好社会学的几点体会
自开始攻读研究生,然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0年了,这也是我参与人生和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的30年。当年我非常幸运地被录用为上海市市级机关涉外经济单位的公务员,从政工部门到行政部门,从综合部门到业务部门,从机关处室到基层一线,还专门负责过老干部工作,有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岗位体验,使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丰富的体验、更加深刻的认识。有这么几点体会与系友们分享:
01
要理解什么是社会学的洞察力
社会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研究的科学,始于孔德和斯宾塞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研究和诠释人类社会的现象。科学的根本精神是怀疑,根本方法是验证,根本目的是规律,而科学之于社会的研究方法是对象化,怀疑常识,验证事实,发现规律。当我某日突然发现眼前看到的所有的人都不是具体的人了,而是各种社会符号组合的产物,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场景,可也意识到这是学习社会学的一种洞察力突破。
02
要吃透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自然世界,人类是有意识的,人类社会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类之间各种频繁复杂的互动关系而构成的。因而,诠释人类社会、诠释社会中的人,需要从在实际社会中生活的人本身出发,把在社会中被对象化、结构化的人还原于社会,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社会诠释。当我某日突然发现眼前的建筑道路、公园树木,无不渗透着人的痕迹,每个人都在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共同塑造成我们如今的社会生活样态,我感到这种想象力必须要始终扎根于社会和人类的本质之中。
03
要实践什么是社会学的调查力
任何的社会诠释都必须是基于社会事实之上的合理推断。所有的社会事实都可以自动发生,但是发现、了解、诠释这类社会事实并转化为改善优化的美好场景,却需要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这是社会学洞察力、想象力根植的基础,也是我们作为公务员必备的基本功。回想从能够被录用为市级机关公务员,到今天每天需要协调解决面对的实际问题,我觉得是社会学给了我这方面的赋能。没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基本情况和具体问题,不可能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
与母校华东师范大学的情分是不言自明的,只要有时间,无论春夏秋冬,我就会回到校园里走走,典雅的文史楼、宽阔的大操场、美丽的丽娃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会说话。每当走到文科大楼和研究生宿舍,眼前就会浮现当年与老师同学们、师兄师姐们一起读书学习、串门交流的生动场景。至于如今是否真正从读书和实践中看懂了“人”和“社会”,说句心里话,个人是很渺小的,认知能力是很有限的,社会学也不是万能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无论如何,都应该努力把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用活用好,解决点实际问题,办点实事、做点好事,不负初心和师恩。
正好明天就是教师节,衷心祝愿吴铎老师和庄老师健康长寿!祝文军师兄和各位老师们节日快乐、生活美好!
写于2024年教师节前夕
文、图 | 宫彦廷
编辑 | 何怡雯
审核 | 赵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