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01
寒露的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萧瑟。
02
寒露的典型特征
1
气候变化:寒气渐生
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呈现冬季景象,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2
物候现象: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时,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03
寒露的传统习俗
在寒露这个满溢诗意的时节,习俗如璀璨明珠,点缀着秋的绚丽画卷。
1
赏菊
赏菊,乃菊月盛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九月的寒露,菊花竞相绽放,或淡雅如素绢,或艳丽似朝霞。漫步菊园,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缕缕清香萦绕,让人沉醉在这高洁的花海之中,感悟生命的绚烂与静美。
2
登高
登高远眺,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踏上山巅,俯瞰大地,层林尽染,五彩斑斓。远方的山峦连绵起伏,如诗如画;脚下的溪流潺潺流淌,似歌似吟。在这高处,心灵得以舒展,烦忧随风而逝,只留下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夜深霜露重,晨起衣裳单。”寒露时节,霜露凝重。生科院祝您如寒露,在清冷中不失温暖,品味生命之美,幸福常伴。
~END~
文案/黄雯镜
排版/黄雯镜
校对/张韵琪 马琪瑶
指导老师/赵睿
初审/张韵琪
复审/赵睿
终审/刘德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