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上江苏最高领奖台!

时事   2024-11-07 10:33   江苏  


今天的江苏,群星熠熠,闪耀着科技之光!

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南京召开。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的得主们走上领奖台,在聚光灯下接受江苏科技界的至高荣誉和礼赞。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江苏科技发展的荣耀瞬间!


苏定强院士获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265个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47项;

9名青年科技人才获2023年度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9家企业获2023年度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6名外籍专家获2023年度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深耕天文光学六十余载
苏定强院士折桂“最高奖”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今天大会最引人瞩目的环节,无疑是省委书记信长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定强颁发的“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这一奖项自2019年设立以来,仅有3位获奖者,堪称江苏科技奖项中的“最高奖”。


今年88岁的苏定强院士,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在望远镜和天文光学领域从事研究长达65年,是我国天文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他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设计制造天文观测的“大眼睛”。

苏定强院士提出并应用了多项创新理论和技术首创,包括主创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自2012年开始正式巡天到2023年7月,已获得2513万条天体的光谱,远超世界上其它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的总和,使我国至今连续10多年引领国际天文学大规模光谱巡天,引领中国在银河系的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苏定强院士带领下,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发展成为国内天文光学水平最高的基地和国际上三个主动光学中心之一,同时也带动江苏已成为双折射滤光器等精密仪器的研制和出口地。为表彰其贡献,国际永久编号第1936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苏定强星”



如今,苏定强院士虽早已退休,但在创新的路上依然步履不停。他首先提出了我国空间站的巡天空间望远镜(中国的飞天巨眼)共轨伴飞的设计思想。在总结创新路上的动力时,苏定强这样说到:“一个是自己有兴趣,一个是为了民族振兴。目标就是争取比国外做得更好,要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青年人才挑大梁
近半奖项领军人45岁以下


勇于探索新领域、敢于开辟新赛道的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此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便是领奖台上年轻面孔的日益增多。据统计,今年全省共有9名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得主,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6周岁。其他项目中,超过41%由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领衔完成,其中有13名“80后”人才领衔完成一等奖项目,数量为历年之最

出生于1982年的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教授柴人杰,凭借“通过基因治疗恢复耳聋患者听觉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同时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成为此次奖励大会上的“双料冠军”。柴人杰团队发表了全球第一个耳聋基因治疗的英文临床指南,实现了耳聋基因治疗领域“从0到1”的原创性理论突破,目前成功恢复了15名重度耳聋患者的听力功能。



柴人杰介绍,这份成果源自十年磨一剑的艰苦研究,期间得到了江苏各类人才政策的有力支持。2022年他和团队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初创企业星奥拓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推动耳聋基因治疗产品向临床转化。“今年8月我们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签发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在全球基因治疗耳聋的赛道中处于领跑地位。”



青年人才创新活跃的背后,是江苏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全方位呵护。

省科技厅新设“攀登”专项,重点支持35岁以下、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给予5至8年长周期支持;

同时,每年资助1000名以上优秀青年承担省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开展首批“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基因治疗恢复耳聋患者听觉功能”“世界首次发现引力子激发”“全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刷新世界纪录”等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领衔研发的原创技术如泉涌般涌现,成为江苏未来的新质生产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此次获奖项目中,213项应用类获奖通用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791件,形成了一大批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

扬州大学刘巧泉团队针对稻米品质性状遗传复杂和调控机制不明等科学问题,运用正向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先进手段,发展出了食味、外观均优良的水稻选育新技术。“通过跨学科使用分子技术,我们筛选品种的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从1.0时代进入到2.0甚至3.0时代。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的口感,让人民群众能吃饱,更能吃好。”


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 刘巧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照峰团队,研发制造的真空绝热材料打破了国际垄断,应用于“问天实验舱”低温存储装置、南极“昆仑站”科考实验舱等国家重大研制任务。“如果采用传统的保温材料,绝热层会非常厚,可用容积就会减小。而采用我们的材料,1/10的厚度可以满足原有保温材料的效果。这项技术我们属于国际首创,性能处于领先水平。”


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 陈照峰


获奖项目中,154项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或重大民生工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涂覆材料在“国和一号”、海阳核电站、巴基斯坦卡恰希玛和拉奇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实现规模应用。而从获奖主体看,企业牵头完成104项,占近四成,其中11项获得一等奖。9家省企业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中,既有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有生物药、半导体检测等细分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蒙
  编辑|玮玮



推荐阅读

江苏13市前三季度GDP出炉,三市超万亿!增速第一的是……


点拇指
点转发
点在看
留留言

江苏新闻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你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