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河流域:古人类遗址和文明曙光的升起

时事   2024-11-13 20:26   海南  


三亚河流域:

古人类遗址

和文明曙光的升起


距今一万年前后,欧亚非大陆的主要人类活动区先后迈入新石器时代,文明在大地上快速萌芽生长。辽阔的人类聚集区,更容易发展为独成体系的地域文明;而在一些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同样能见证文明曙光的升起。

海南岛四面环海,在远古明显属于一个封闭环境。但是,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海南岛也进入新石器时代,三亚河流域的落笔洞遗址最具代表性,沐浴在海南岛文明的曙光中。

01

海底石灰岩层抬升,

落笔峰崛起,落笔洞形成


在位于吉阳区的三亚学院西南坳谷,一个独体的喀斯特山体拔地而起,一如戳在大地上的印章,因而起名印岭。整座山呈长锥形,山中有著名的落笔洞,这山也就俗称落笔峰。
  
在三亚褶皱带上,地理轮廓线多显得柔和,只有这里突兀出现一座刀劈斧削一般的山体,为秀逸的三亚河平添几分粗砺气质。落笔洞的石灰岩大约形成于奥陶纪。早期的琼西南,大部分地块还在浅海中沉睡,这里堆积有300米厚的碳酸盐岩层,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变得破碎,遭遇流水长年的搬运和溶蚀。残存的岩体要不整体被泥土覆盖,如抱坡岭;要不被推至高海拔地带得以出露,经风雨雕琢变成众多尖锐的个体,如仙安石林;要不被整体推高成山脉,被表土封存,只有河流切割才有部分出露,如昌江县王下乡南尧河两岸的崖壁和溶洞……
  
位于近海区域的落笔峰原本像抱坡岭一样在土层中酣睡,却因为处在古河道位置,经河水天长日久冲刷,临水岩体不断垮塌,形成悬崖;再经受风雨雕琢,形成华南常见的那种锥状喀斯特山体,却在琼南成就了一处稀缺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条古河道就是三亚东河(临春河)的前身,山两侧还可见到河道遗迹。三亚学院内一些水塘,正是当年河道中残存的洼地,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荒忽幽远。落笔峰在抬升过程中,岩体亦不断受到河水侵蚀,破裂处极易被掏空,形成洞腔,不同的水位形成了不同的洞腔。《崖州志》记载落笔峰就有大小溶洞十来个,主要有南侧山腰的将军洞、落笔洞、仙郎洞,北侧山脚的仙娘洞等等。
  
仙娘洞口挨近地平线,洞腔还在向地层深处延伸,雨季经常积水,因而该洞至今还在发育中。道光《琼州府志》载:“又有井,深不可测。前人刻木为志,沉井中,后于大海得之”。此处说的就是仙娘洞最深处的水潭,“刻木为志”的传说至今还在附近村庄流传。


02

落笔洞古人类遗址

海南岛文明的曙光


天然洞腔,为古人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境。上世纪80年代初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在落笔洞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址。1992年3月起,考古人员在洞内先后发现13枚古人类晚期智人牙齿化石,以及上百件华南虎、亚洲象等脊椎动物化石,大量蚌壳螺壳,还有用火遗迹。经鉴定,落笔洞遗址是距今11000—9000年之间的古人类活动场地,为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海南岛迄今发现有最早人类骨骼化石的遗址。

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还没有掌握造屋技术,为防御猛兽和躲避日晒雨淋,天然岩洞成为他们的天然家园,这就是穴居时代。落笔洞更像一道生殖之门,位于低山腰,进深16米,高12.5米,宽9米。垮塌剥落的岩石堆积到了洞口,方便人们出进,并有效避开积水。在落笔峰所有洞穴中,只有落笔洞最适合早期人类栖息。
  
面对如此宜居之地,古人尊为上天赐予,在心中具备神圣地位。族群凡有大事都在这里举办,落笔洞形同这支先民的圣殿,天火在此保存,盛宴在此展开……不同于很多流域的穴居人群,落笔洞以西数百米就是海洋,后来金鸡岭拉动海底抬升,这里又曾形成潟湖,东岸湿地就是远古潟湖的遗迹。那时,落笔峰不远处潮汐起伏;潮水退去时,大量鱼虾受困于浅滩,正是捡拾和捕捞的最佳时机。通过遗址中的网坠和螺壳,可窥见落笔洞人的食谱。落笔峰后方是连绵青山,可以进山狩猎。距今一万年前,海南岛上还活跃着华南虎、亚洲象、黑熊等大型动物,他们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最终成为围猎的目标。因而,落笔洞人生存条件远比其他穴居人群来得容易些,这一带俨然人间乐土,上帝恩赐的伊甸园。
  
岩洞顶部,在溶蚀过程中悬垂有一大一小两根钟乳石,形似笔峰将落,为这一群体谱写着史诗,后人便赋予岩洞这么一个特别名称。如今,两支“落笔”均已不同程度地折损,犹然悬在空中。落笔峰外可见高山、河流、台地、平原、海洋,地形丰富而灵动……古人劳作之余,就在此祭祀祈祷,对着圣坛上燃烧的火种,将族群一应事务向神灵诉说,祈求护佑。也不时燃起篝火,载歌载舞,与大海对话,与上天交流。


03

三亚河流域

距今三至五千年的文明遗址


落笔洞人的去向成了一个迷。在他们之后,海南岛似乎陷入了三四千余年的沉静,难觅人类踪迹,或许这一时期的遗迹被锁进了厚实的热带雨林。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海南岛文明似乎又苏醒了过来,呈现出爆发态势。不经意在哪个地方锄下去,就有可能刨出远古的陶片,掘出石铲、石锛、石钺之类的新石器时代劳动工具。

  

因为海南岛一名,岛上每发现一处遗址,总会有人将其与南岛人群联系起来。南岛人群的足迹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岛,而海南岛与中国大陆近在咫尺,雷州半岛就像母亲向孩子伸出的臂腕;无论什么时候,岛民都有可能从雷州半岛泛舟而来,早期岛民就属于百越人群;海南黎族的五大主要支系均属于壮侗语系,亦可称作百越语系。即使有少部分南岛人登岛,也只能像滴水汇入海洋。海南岛与大陆母体从来没有中断交流,何况一万年前海峡更浅更窄,往来更加轻松;先民登岛始于何时已无法推究,但是距今一万年上下的落笔洞人肯定可归为海南岛先民。

  

三亚的古人类遗址远比海南其他市县丰富得多,如大茅遗址、三间坡遗址、大兵遗址、卡巴岭遗址、江墩遗址、亚龙湾遗址。大兵遗址和亚龙湾遗址就可归入三亚河流域,分别代表台地类和沙丘类遗址,都与大海相距很近,对淡水资源却高度依赖,哪怕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

  

三亚褶皱带,地属海南岛中南山地的南坡,热带海洋气候特征明显,土壤肥沃,草木茂盛。人们走出洞穴,在临河或者临海的空旷地带搭建茅蓬建造家园,正式进入巢居时代,使距今五千年的海岛人类居住也有了革新。河流犁开了热带雨林,避风的海湾亦为天然生境;在河水中乘坐独木舟,上可以驶进林木深处,下可以泛舟大海,三亚河流域仍旧是海南古人类重要的活动场地。

  

走进大兵遗址,所到之处一半是稻田,一半是荒丘,相伴一条小水沟,不知道水稻种植技术在三千年前有没有在三亚河畔生根?此时长江流域的良渚、黄河流域的仰韶都有了农作物种植,三亚河不缺乏野生稻,且拥有良好基因,上个世纪的杂交水稻即在此萃取基因。可是,过于茂密的雨林,过于稀少的人烟,过于丰富的食物链,未必能支撑农业发展。这里的活动空间小,人口密度低,社会不成规模,文明进程相对缓慢……我俯首搜寻,再难找出像样的古陶片,毕竟有了数千年时光的侵蚀,远古信息已经漫漶。

  

在三亚褶皱带,青山依旧,一条条河流不舍昼夜地奔流;千万年来,在这地带持续孕育着海岛文明,催生出了独具一格的琼南文化。


共绘三亚河壮丽画卷

“溯源三亚河”主题创作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在秋意渐浓的十一月,一场旨在深入挖掘三亚河历史脉络、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溯源三亚河”主题创作采风活动,于11月9日至10日在三亚举办。此次活动由海南省作家协会牵头,汇聚了省内20位知名作家,共同踏上了一场寻找灵感、记录美好的文化之旅。


11月10日,海南作协在落笔洞遗址开展“溯源三亚河”主题创作采风活动。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聪聪 摄


活动期间,作家们深入三亚河的源头,探访了福万水库、水源池水库以及历史悠久的落笔洞。福万水库,这座承载着三亚深厚历史记忆的水利工程,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让作家们赞叹不已。50年前,数千三亚军民在此“大战”千日,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军民协作曲。海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王姹在活动现场感慨道:“这个水库工程之浩大,让人不禁遐想当年人民群众在此辛勤劳作的壮观场景,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三亚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落笔洞,作为三亚市的文化瑰宝,以其神秘的石灰岩洞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激发了作家们的无限创作灵感。在这里,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深刻感受到了三亚河作为城市生命线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溯源三亚河”主题创作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与自然的深度交融,更是对三亚河及其流域生态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与宣传。作家们与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三亚河的文化精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乐冰表示:“我们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三亚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让整个流域的故事更加丰富与多元,更好地传递出去。” 
  
《椰城》主编、小说家韩芍夷也谈到了她对三亚河的深刻印象:“第一眼看到穿城而过的母亲河,两岸的人民都受益于它。晚上有人唱歌跳舞,烟火气十足,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块好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么多人在两岸流连。不仅风景好,人文气息也好,生活气息也十分浓厚。我觉得这条河对三亚人很重要,对外地的游客也很重要。” 
  
此次活动开拓了作家们的视野,丰富了认知、积累了素材,三亚河流经的每一处,都留在作家们的记忆中,成为滋养创作的源泉与养分。作家们纷纷表示,此次采风活动不仅让他们领略了三亚河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让他们对三亚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计划将此次采风中的所见所感融入创作之中,用文字记录下三亚河的每一处美丽与故事,让这条流淌着历史与生命的河流,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 源:三亚市人文地理学会会长 萧烟,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制   图:黄家锋
编 辑:黄已珈 周  秀
审 核:姜晓莹
总值班:贾远平
往期推荐

三亚首次!百日“溯源三亚河”活动启动!
文字、摄影作品、创意金点子……3个有奖征集!
三亚河最新规划!打造海滨黄金带国家水利风景区新标杆
“三亚褶皱区”生成的水系?三亚河流域地理成因猜想……
走进三亚福万水库,感受豪情与诗意...

三亚日报
每天给你呈现一个新鲜的三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