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文:李清荷、吴嘉颖
摘要
警惕央行对于长端收益率持续调控带来的一系列严监管措施对债市造成的扰动;
警惕政府债发行规模加速导致资金面波动变大以及财政政策刺激对经济预期的改变造成的债市扰动。
正文
01
回溯2020至今的4轮赎回潮
2024年8月13日,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专栏四《资管产品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写到“今年以来,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
8月9日,受货币政策报告影响,周一开盘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期现双双收跌,引发市场担忧。2020年以来,债市共发生四次赎回潮,皆伴随着收益率的大幅回调。具体来看,前四轮赎回潮一般伴随着经济预期转向和资金面超预期收紧,债市空头情绪迅速升温,引致投资者的集中赎回行为,本轮债市回调则系因严监管和央行对长端利率的调控,与之前情况出入较大。
1.1 2020年5月:经济预期转好,债市大跌触发赎回潮
2020年春节假期期间疫情不断发酵,节后利率大幅下行,十年国债迅速向下突破2.8%。3月开始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加大,超储利率下调引发强烈降息预期,收益率曲线走陡峭,债市大涨,十年国债一度达到2.5%。
2020年5月,经济转好,叠加监管打击资金空转,资金面超预期收紧,短端利率大幅上行,债市大跌触发赎回潮。一方面,财政部下达1万亿专项债额度在5月发行完毕,全月利率债净发行达到1.5万亿左右,供给压力徒增,对资金面造成扰动。另一方面,央行多日暂停逆回购,并对4月和5月的MLF进行减量续作,收紧流动性。5月22日两会召开,总理再次点名“空转套利”。5月25日,央行重启逆回购,利率不变,但操作量仅为100亿,向市场传递以逆回购取代降准降息熨平短期波动的信号,市场对资金面预期迅速扭转。此外,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当月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其中出口大幅走强,对经济形成显著支撑。多重因素冲击下,短短两周内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4BP,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6BP,债市大跌,触发赎回潮。
本轮赎回潮与债市转熊基本同步,国内经济预期向好,股市热度大涨,货基、债基资金因收益较低被投资者大量赎回,资金转向股市。公募基金规模整体回落,从4月末的近17.8万亿元回落至6月末的16.9万亿元。
“股债双杀”下,理财破净,触发小规模赎回。2022年2月开始,股、债市场表现不振,利率债收益率上行、转债和正股齐跌,遭遇“股债双杀”。2022年初至五月,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20%,由此传导影响到理财市场的固收+、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第一轮破净潮自3月大规模开启,截至3月底,全市场24900余产品中超2000只理财产品破净,破净比例高达9.3%,破净产品数量在四月持续攀升,占比有所降低,并于五月份趋于缓和。
因理财子公司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本次理财产品破净未造成大规模赎回,一方面市场波动持续情况和程度尚在一定范围内,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光大理财于三月下旬通过自购方式进行补救,此后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亦纷纷加入产品认购行列,合计抛出28亿元以认购旗下理财产品,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助力市场企稳。从具体数据来看,3月银行理财规模回落了近1.6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回落近1.26万亿元。
市场形成负反馈链条,引发产品集中赎回及踩踏式抛售。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其他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会加速产品净值下跌,“抢先赎回”成为了避免损失扩大的占优策略。囚徒困境下,投资者一致选择抢先赎回,引发产品集中赎回和资产的踩踏式抛售,造成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债市下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投资者赎回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赎回基金/抛售债券→基金抛售债券→债市加剧下跌”的负反馈链条形成,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债券收益率跌破基本面定价区间。
本轮赎回潮中,理财及基金均遭遇大规模赎回。其中理财大幅减持利率债及同业存单,10月后规模持续回落,自31.4万亿元回落至12月的27.6万亿元。
1.4 2023年9月:资金面收紧债市回调,触发赎回潮
1.5本轮央行调控下债市短期回调,赎回潮暂未显现
02
如何看待当前的债市赎回风险?
通过托管数据与现券交易数据,我们可以观测到基金与理财重点持仓的券种与大致成本,以此评估在利率上行假设中,债市赎回潮的触发风险与安全区间。
2.1哪些品种更易受到基金理财行为的扰动?
从绝对持有量角度,我们分析基金与理财在哪些品种有较强的话语权,以此判断需重点关注的债券品种。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的统计,截至2024年7月,广义基金(以上述两类机构为主)主要券种持有规模40万亿,占银行间市场总量的28%,仅次于商业银行。就主要品种来看,广义基金信用债配置比重较高,持有市场存量69%的短融/超短融、66%的中票、58%的商金债、50%的同业存单;利率债方面,广义基金分别持有8%的国债、7%的地方政府债和33%的政金债,说明其交易波动或对国开债市场影响相对更为显著。但由于绝对体量庞大,基金对政府债品种的参与力度也不容小视。
由于广义基金持债数据在判断基金理财交易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我们辅以现券交易数据,进一步分析两类机构今年以来分别加仓的主要品种,来判断基金与理财各自的投资偏好,并进一步计算两类机构理论的持仓成本。
今年以来,基金加仓短融/中票/商金等中短期信用债、中长期政金债和超长期国债力度较大。截至8月13日,基金净加仓规模超1000亿的品种分别为:1Y以内短融/超短融(6144亿)、7-10Y政金债(5120亿)、3-5Y政金债(3392亿)、1-3Y中票(2628亿)、1-3Y商金等其他债(2615亿)、10Y以上国债(1610亿)、 3-5Y中票(1284亿)和1-3Y政金债(1061亿)。
2.3存款“搬家”以来,基金理财加仓成本更为重要
2.4债基与理财还有多少安全空间?
03
当周市场复盘与展望
04
周度利率债数据跟踪
4.1流动性周度跟踪
4.2债券估值周度跟踪
05
风险提示
警惕央行对于长端收益率持续调控带来的一系列严监管措施对债市造成的扰动;
警惕政府债发行规模加速导致资金面波动变大以及财政政策刺激对经济预期的改变造成的债市扰动。
具体分析详见国联证券研究所2024年8月4日对外发布的《站在当前点位8月债市怎么看》
分析师:李清荷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4060002
分析师:吴嘉颖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4070005
固收荷语
更及时、更深度、更有趣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