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稔是一种中药材,为锦葵科植物黄花稔的叶或根。
别名:小本黄花草、吸血仔、四吻草、索血草、山鸡、拔毒散、脓见消、单鞭救主、梅肉草、柑仔蜜、蛇总管、四米草、尖叶嗽血草、白索子、麻芡麻、灶江、扫把麻等
分布区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原产于印度
性味:微辛,凉
入药部位:叶或根
形态特征
黄花稔为直立亚灌木状草本,高1~2米,分枝多,小枝被柔毛至近无毛。
叶互生,叶柄长4~6毫米,托叶线形,与叶柄近等长,常宿存;叶披针形,长2~5厘米,宽4~10毫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或钝,具锯齿,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星状柔毛。
花单朵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长4~12毫米,被柔毛,中部具节;萼浅杯状,无毛,长约6毫米,下半部合生,裂片5,尾状渐尖。
花黄色,直径8~10毫米,花瓣倒卵形。蒴果近圆球形,分果爿4~9,但常为5~6,长约3.5毫米,先端具2短芒,果皮具网状皱纹。花期冬、春季。
黄花稔具有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湿热泻痢、乳痈、痔疮、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等。
此外,黄花稔还有固气、通气、利水、清凉解毒、固肠胃之功,可用于治疗肝脏肿大(黄疸)、小儿慢性消化不良、外痔等。
在福建民间,还用本品的带根全草代替黄芪使用。
内服外用
内服:煎汤,15~30克(也有说法为0.5~1两)。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敷。
采集与加工
叶片:在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晾干、晒干。
根部:在早春植株萌芽前挖取,洗去泥沙,切片,晒干。
虽然黄花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使用前仍需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
黄花稔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黄花稔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乳痈、痔疮、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以及外伤出血等症状。
清肠排毒:黄花稔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膳食纤维,可以显著加快肠胃蠕动,缓解肠燥现象,对于因肠燥导致的便秘及排便困难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消炎杀菌黄花稔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能够精准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伤寒菌等多种敏感菌,对咽炎、肠炎等起到治疗作用。
排脓止痛:黄花稔可用于治疗疔疮肿痛或痈疖肿痛,特别是患处出现溃烂化脓的情况,其独特的药用成分能够有效排脓、缓解疼痛。
根据《台湾药用植物志》的记载,黄花稔还有固气、通气、利水、清凉解毒、固肠胃之功,主治肝脏肿大(黄疸)、肿毒、疮疡、小儿慢性消化不良、外痔等症状。
但请注意,黄花稔具有毒性,不可大量食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黄花稔的配伍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治小儿热结肿毒:取鲜黄花稔,调糯米饭捣烂,加热外敷。
治腰痛:取黄花稔根30~45克,乌贼干2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
治创伤:取黄花稔叶与五爪龙共捣,敷患处。
治外痔核肿痛:黄花稔全草30克,金针菜根、山芙蓉根各20克,水煎服。
治疔疮:黄花母生叶,黄糖少许共捣烂,外敷。
治外伤出血:黄花稔头适量,捣敷创口。
治颈淋巴结结核:地膏药60克,炖肉服,并以鲜叶敷患处。
治泌尿系结石:黄花稔根60~120克,加清水煎至一定量,去渣加猪肉煮熟,吃肉喝汤。
这些配伍应用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