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镇:“山海情”吹绿“干沙滩”
2003年7月乡镇机构合并,玉海经济开发区并入闽宁镇。2005年村级组织合并,闽宁镇原来的12个村合并为5个村,分别为园艺村、木兰村、武河村、福宁村、玉海村。2012年5月,闽宁镇又陆续安置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的移民1998户,成立原隆村,所辖行政村增加为6个。20多年里,闽宁镇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移民。如今,闽宁镇人口接近7万人。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镇视察时曾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24年里,闽宁镇的干部群众开挖引黄沟渠、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整治良田,手拉肩扛、建房修路,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一座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现代化移民乡镇,在昔日天上没鸟飞、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荒滩上拔地而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闽宁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7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197%。2020年,闽宁镇如期脱贫。如今,闽宁镇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和“特色种养殖产业、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劳务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产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源头活水。产业不仅让闽宁镇人富了起来,更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恩情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菌草种植是闽宁镇历史上第一个为移民带来收入的产业扶贫项目。当时福建省扶贫办兵分两路:一路由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团队驻扎闽宁镇,指导农户种植菌草;一路人马深入北京等地跑市场。1997年,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教授作为第一批福建援宁人员来到宁夏,开始艰苦卓绝的菌草扶贫工作。提起福建的菌草扶贫,福宁村村民周侗至今心怀感恩。周侗离开西吉县老家时,仅有的家当是两床被子。有村民开玩笑说:“周侗你的心野着呢,千万别好日子没过上,把铺盖卷也搭进去了。”虽然对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但周侗坚信走出大山就有希望。在政府的帮扶下,周侗贷款买了一辆拖拉机,种起了蘑菇,成了福宁村的种植示范户。这个消息传到了周侗老家,老乡们也跟着一批一批走出大山,踏上了致富之路。
德龙酒业的建设发展是闽宁两省区产业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是闽商在宁夏大地打拼、帮助当地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代表。宁夏政协委员、福建华侨陈德启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总书记要我们先富带后富。作为政协委员,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07年,陈德启来到宁夏,当时的宁夏正大手笔地开发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基地,他随即成立宁夏德龙酒业有限公司,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14年扎根在这片希望的原野上。目前,该公司已实现葡萄酒年产量3500吨、700万瓶,吸纳3000人就业,其中不少是原隆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公司还安排免费培训,掌握技术的工人月收入可达5000元。
曾任武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薛选军,他的梦想是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地处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2000年前后,镇政府号召大伙儿种葡萄,武河村几乎没有人响应。在薛选军眼里,葡萄是会呼吸、会生长的财富。青铜峡市甘城子乡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离武河村不远,那里的酿酒葡萄进入盛果期,每亩能赚5000元。“同样的地人家能刨出‘金娃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再说,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好政策,福建人民在帮我们,全国各族同胞在关心我们,作为党员,理应带着全村各族群众致富。”于是薛选军领着村里10多名党员带头种植葡萄。他用实际行动让各族群众明白,只有冲破封闭保守的壁垒,才能改变命运。武河村第一批移民在薛选军的带领下,年收入数万元,其他村民也跟着干起来。薛选军的执着让葡萄在武河村生根,全村80%的农民种植酿酒葡萄,大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这份执着也让武河村的酿酒葡萄打出了名气,武河村成为张裕集团的原料采购基地,每年创收500多万元。如今,武河村大部分移民有了小轿车、新房子,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这些昔日在地里刨食吃不饱肚子的农民,如今成了掌握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不仅手里有了钱、日子过好了,而且在大生产、奔小康的实践中,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面对实实在在的幸福,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好、党的民族政策好。
青春宁职团委官方微信平台
—精彩回顾—
小 编 | 何丽娜
来 源 | 宁夏共青团
责 编 | 唐渊 徐凯 李莉
审 核 | 谢钟琪
监 制 | 尚竺莹
官 网 | http://tuanwei.nxtv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