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明福,中共党员,自2018年12月退伍后,来到贵定县医疗保障局工作,2021年5月,我荣幸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扎在贵定县德新镇晓丰村。在乡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我以真抓实干为目标,致力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
从驻“身”到驻“心”,走村串户“走”进群众心里。欲事立,须是心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说的话,给初来乍到的我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军旅生涯一次次血性的磨砺,让我的内心无比坚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到村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随老驻村队员开展入户遍访工作,一腔热血的用脚步丈量每一片土地,用汗水挥洒每一刻光阴。“你家有几口人?小孩读几年级?今年出去打工没有?……”,每到一户我都耐心细致地了解群众家庭情况,短短1个月的时间,就把所负责网格的24户脱贫户和2户监测户详细情况了然于心,闲暇之余还不忘走访13户一般户,真正摸清了群众的所思所盼,了解了群众的所急所需。
从“讲官话”到“真乡音”,惠民政策“讲”进群众心里。想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切实把党的好政策根植群众心中,就得学会说“群众话”、唱“百姓曲”、谈“民生理”。作为驻村干部,我坚持学用结合,把党的政策用“土话”来“翻译”,在田坎上、院坝里找共同话题。驻村以来,我主持召开群众院坝会10余次,积极入户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帮扶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800余份,覆盖群众200余人。入户宣讲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40余次,对所负责的网格24户脱贫户、2户监测户共114人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持续落实“3+1”保障,全面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小额信贷等帮扶政策,保证适龄儿童零辍学,与村医完成慢病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确保困难群众应享尽享,不漏一人。
从“边上看”到“动手干”,民生实事“做”进群众心里。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驻村干部,我深知只有把自己当成村里面的老百姓,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群众反映的“小事儿”当成工作的“大事儿”,一件一件解决、一件一件落实,才能让群众真正认可自己。驻村以来,我不断加强政策学习。在能够独立开展帮扶工作后,我多次动员脱贫户参加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促进脱贫户劳动力稳定增收,加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宣传,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申请补贴,申请交通补贴42人次共计21000元,有效减少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成本。在实地调研后,为16户脱贫户家庭申请“以奖代补”资金80700元,3户脱贫户申请小额信贷15万元,帮助群众缓解资金压力,群众种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2023年,全村6000余亩刺梨已进入盛果采摘期,为了帮助农户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实惠的价格销售刺梨,我协助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农户联系了本土品牌“山王果”企业帮助群众收购刺梨,并在村里设置收购点,统一装车运送,减轻农户的运输成本,最终售出刺梨200余吨,果款80余万元,有效帮助群众增收。
当好驻村队员就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心为民造福。2022年7月,贵定县遭受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晓丰村由于地势较高,旱情发生以来,用水难的问题深深困扰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德新镇党委、政府及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牵头下,作为党员干部、驻村队员,我主动请缨,协助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开启了一场寻找水源点的“征程”,以彻底解决用水难的问题为动力,翻山探洞,并把每次收获记录在工作本中,足迹走遍晓丰村每个山头。最终在距晓丰村10公里处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水源点,能够满足晓丰村300多户村民的实际用水,在资金到位铺设管道后,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群众对此赞不绝口。“寻水这件事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这是驻村以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也是让我自豪的一件事,让我坚信驻村工作就是要以真心换真情,把实事做进老百姓心里面,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回想寻水事件,我这样鼓励自己。
驻村以来,我用扎根基层的真心、为民谋利的初心、奋进担当的决心,在“迈开腿”察民情、“敲开门”访民意、“张开嘴”暖民心、“打开心”惠民生的“一枝一叶”中,逐渐完成从“驻村人”到“村里人”,从“村里人”到“懂村人”的转变,为晓丰村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