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料华丽变身,漳浦这群人“环保匠心”不平凡!

时事   2024-11-10 14:31   福建  

↑点击蓝字

关注“漳浦融媒



在漳浦,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提倡环保,践行环保,在雨伞布边角料上做“文章”,用自己的双手赋予旧物新的生命,变成了一件件实用、好看、又时尚的手工艺品。小小的边角料,如何变成宝?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寻找答案。



近日,记者来到了漳浦县新宪街汉唐文化工作室,听汉唐文化的志愿者们向记者讲述如何把雨伞厂里的废弃边角料制作成手工艺品的过程,同时也展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洪丽莎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汉唐文化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年轻时就会做些针线活,退休后她开始研究布艺,会做扎染、草编、毛线编织等手工艺品。她与汉唐文化的志愿者们因公益活动结缘,也因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环保理念的推崇而走到一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发现,雨伞加工厂里废弃的边角料花色丰富、密实耐用,或许可以回收利用起来。于是他们把边角料带回了工作室,经过裁剪、制作,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角料,转眼变成了一件件精美又实用的手工艺品。




一把尺子、一支粉笔、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随着噌噌噌的缝纫声,那些不起眼的边角料转眼变成了手提袋、零钱包、水杯袋、铅笔袋、卡包、挂饰、玩偶等。



制作好的东西如何被看见,更好地把环保理念传播出去?经过几位志愿者的思想碰撞,他们决定带着这些手作进课堂,让孩子看看生活中的废弃物还能够再次利用,同时也教授孩子们穿针引线,学会生活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拓宽想象力。


(学生专心缝制中)


 

汉唐文化志愿者 洪丽莎

去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看到那个玩偶很高兴,那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缝得很专注,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漳浦县岱嵩小学校长 杨小孟

自从学校开展这些手工课程以后,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将废旧物品变成手工作品,用创意的力量唤醒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对于一些环保、环境污染的事情,会更加关注了。



这些年,汉唐文化志愿者们不辞辛苦,致力于传播环保理念,进乡镇、进学校,到漳浦县赤土乡、佛昙镇、深土镇、石榴镇等10多个乡镇,共30几所学校,让环保手艺进课堂,为边远地区的小学送教上门。


 

汉唐文化志愿者 陈惠群

在岱嵩小学,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让我印象深刻。他腼腆、不自信,但我发现他缝铅笔袋的技术很好,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跟大家说,这是我见过制作最好的一个铅笔袋。那一刻,他的眼里闪着光,让我觉得我们这些工作,再辛苦也值得。



最好的课堂来自于生活,源自于社会。近日,汉唐文化的志愿者们领着一群小学生,来到漳浦县石榴镇的一家雨伞加工厂。同学们参观雨伞的加工制作过程,了解生产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还有裁剪下来的一些边角料。志愿者们拿出雨伞布边角料制作的铅笔袋半成品,现场教授同学们穿针引线,缝制笔袋,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家长 林秀惠

我觉得开展这种“变废为宝”主题活动很好,让孩子明白眼中所见皆可为宝,生活之美皆为乐趣,废旧物品也是一种资源,也可以变废为宝,让孩子懂得生活中很多没有必要的浪费,十分有教育意义。



 

汉唐文化志愿者 陈巧露

老师们的这种做法我们很支持,平时会把这些废旧的边角料收集起来,过一段时间后老师们会过来取回去,这些东西到他们手上就成宝了,见到一个个漂亮的手工作品,我们心里也很高兴。


物尽其用,保护环境,热爱生活,享受当下,汉唐文化的志愿者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继续践行环保,宣传环保。



 

汉唐文化志愿者 陈惠群

我们的理念是“环保清净在源头,不用少用,回收再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正确的处理,垃圾可以被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的,我们想把这个理念,宣导到社区里面去,宣导到我们的企业里面去。


“环保”这两个字写出来,它只是一句宣传口号,而当你去践行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笔一划都独具匠心。垃圾分类是环保,爱物惜福是环保,节能减排、回收利用也是环保。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行动,创造美好生活!

 


注意

微信最新改版

没有“星标”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
快给“漳浦融媒”设个星标


主办/漳浦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蔡秀玲 周团艺 

编辑/陈伊灵

责编/王吉成 薛珠玉

监制/陈丽萍 阮彩芳

总监制/杨立宏



一起加入环保行动

漳浦融媒
【漳浦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媒体,权威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