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张幼军:语言之花一束品赏(48)

文化   文化   2024-12-08 00:00   湖北  




语言之花一束品赏(48


张幼军


1.

离开老家很多年了

可那些田地

依然贮存着亲密

每次回去都能嗅出

浓浓的的眷恋


看着大片田地荒着

我的心也荒了


这次回去却有惊喜

那撂荒的田地

长出一片片翠绿

和金黄


农家子弟终于回归了

带着新的眼光

新的技术

种出了新的希望

(选自20241124日《新东西》钱旺明的诗《老家的田地》)

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在炼字之“精”。

因为“我”是个对老家的田地有着特别情感的人,虽“离开老家很多年了”,对家乡的田地,依然有浓浓的的眷恋;对家乡的田地,依然保持着亲密的情感。每次回乡,都要到田塍走一走,到田边地角去转一转。

当“看着大片田地荒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不是滋味,是什么滋味儿?很难受?很难过?很心痛?很凄楚?很无奈?我想,无论用哪一个,恐怕都不能准确而且形象地描摹出此刻的心情。

“我的心也荒了”。“荒”字在此下得何等之好。大片田地荒着,即大片田地被撂荒,大片田地不种庄稼了,大片田地长满了荒草,大片田地一片荒芜,很自然会让人想到,粮食的歉收、凶年、断粮;所以,见此情景,“我的心也荒了”。为什么说“荒”字在此下得好,这里可以理解为,此时“我”的心像眼前的田地一样,一片荒芜;一片荒芜,即心里一片空白;心里一片空白,即心里此时暂时打上休止符,亦即对老家田地亲密、眷念的情感,顿然消失!我想,唯有这个“荒”字,才能准确而形象地把“我”看着老家的大片田地荒着的心情表达出来。

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在运用词语之“巧”。

“这次回去却有惊喜/那撂荒的田地/长出一片片翠绿/和金黄”。

“我”倒是惊喜了,恐怕令人有些惊讶——怎么老家的田地里长的是“翠绿”和“金黄”?

嗳,这就是运用词语之巧妙啦。

“我”这次回乡啊,家乡变化可大了,当然主要从田地的变化反映出家乡的变化啦。

什么变化呢?原来被撂荒的田地,现在都种上庄稼了,大片大片绿油油的油菜壮硕青翠;原来被撂荒的田地,现在都种上庄稼了,大片大片的麦田,微风吹过翠绿色的波浪起伏,好浪漫哟;原来被撂荒的田地,现在都种上庄稼了,大片大片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亮,一片丰收在握景象,真爱煞人喜煞人哟!然而,本来要用好多语言文字表达的,作者仅使用了词语活用术,就解决啦!翠绿,这里指庄稼翠绿色的叶子,写出了庄稼长势喜人,一片兴旺景象;金黄,这里指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也是写出了一片兴旺的喜人景象。这里,翠绿和金黄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了。

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在运用词语之“空灵”。

“农家子弟终于回归了/带着新的眼光/新的技术/种出了新的希望”,这“新的眼光”“新的技术”“新的希望”,都为人们提供了无限阔大而美妙的想象空间,都能启示人们作无限丰富而精彩的联想。

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在情感的表达独特。

“我”对老家的田地是充满亲密的感情、充满着眷恋的。离开老家很多年了,每次回家乡,一踏上家乡的土地田块,就有一种无限的亲密之情;每每离开家乡最后一片田地,往往眷恋之情挥之不去。但,诗却是这样写的:“离开老家很多年了/可那些田地/依然贮存着亲密/每次回去都能嗅出/浓浓的的眷恋”。是了,在“我”的认知里,老家的田地也是有生命的;在“我”的情感世界里,老家的田地也是有感情的。所以,尽管“我”离家多年,老家的田地对“我”的感情不是疏远,而是保持着亲密;所以,当每次离开,“我”都能感觉出老家的田地对“我”的依依不舍。这样从对方着笔,情感的表达就更深入一层了。

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在聚焦于老家的田地。通过写老家的田地的变化,反映家乡的面貌和家乡的展望。

2.
后来,我已无煤可挖

后来,我变换了数个不同的身份

从建筑工到油漆工,再到码头装卸工


后来,我成了一只回归桑林的倦鸟

后来,我将每一个汉字当做黑炭

将每一句分行,当做春天的青苗


后来,像一枚落日,一抹晚霞

后来,又学会了从容不迫,学会了淡定

学会了点点滴滴去爱,再也没有恨

(选自20241125日《新东西》冯强生的诗《后来》)

我曾经是一位挖煤者。我在家乡黄荆山地底深处以挖煤为生。活苦煤贱。煤灰把我一身涂抹得黑漆黑漆,把我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我成年累月的苦呀,累呀,超负荷呀,我实在受不了。我不想挖煤了。可是,不想干也得干。日子得过下去,老婆孩子得养,必须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必须去挖煤养家。挖煤工就这样在黄荆山地底下好像无尽头地挖呀挖,带一腔幽怨挖呀挖。

后来,我们挖煤工人把黄荆山地底挖空了挖穿了——“我已无煤可挖”。

我已无煤可挖了,可是日子还必须过下去。大丈夫养老婆孩子的天职不可须臾卸下。

“后来,我变换了数个不同的身份/从建筑工到油漆工,再到码头装卸工”。

当建筑工,虽然从地底升到了地面,但是,在地面上工作的时间并不多。成天攀爬脚手架,登顶封顶的,比起挖煤更是倍感危险。挖煤虽有瓦斯爆炸、透水、塌顶等防不胜防的风险,但毕竟还谈得上“防”;而高空作业,来不得一点闪失,根本就不存在“防”一说。都说,挖煤的人是埋了冇死,而像我这样高空作业命悬一线,形同死了冇埋啊!

当油漆工,是不是要轻松快活安全一点呢?冇干这油漆活,不知道厉害。这哪里是人干的活啊,这是一件消磨生命的活儿。跟私人老板干活,根本谈不上什么劳保防护。干了冇几个月,遍身生疮。油漆毒性大,这是一件你拿了它的钱,它要你的命的活啊!

我穷是穷,但我的命跟富人一样金贵。我不能拿命去拼去赌,我不能拿命不当命去开玩笑。我就到码头当上了装卸工。一个扛抱二三百斤,可把人压得喘不来气啊……

唉,百般道路百般难哪!苦、累、危险,加上失业相伴随。

“后来,我成了一只回归桑林的倦鸟”。说白了,我只好回到家乡干起“老本行”——从事农业生产。东晋时代有个大诗人陶潜有诗云:“鸟倦飞而知还”。陶潜是无心做官而回归田园,我是工作无着回归桑梓,就业乡土,从事农桑啊!

说给谁听都会觉得好奇。我走过曲曲折折的道路,我跨过沟沟坎坎的艰难,后来,竟锻造成了一名诗人。哪个都不能不惊奇,别是弄错了吧?冯强生这小子原来不是钻在地底下挖煤的吗?怎的“涅槃”竟蜕变成一位响当当的诗人啦!

错不了!我现在就是一位农民出身和挖煤出身的诗人。

我是一个煤炭诗人。我写了《挖煤者说》等很多很多反映挖煤工人生活的诗作,我把挖煤工人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意志情感、他们情爱浪漫等等都写进了文学。“我将每一个汉字当做黑炭”,让每一个汉字、每一诗句,发光发热。

我是一个农民诗人,我写了《上阵父子兵》等很多很多反映农业农村农人生活的诗作,我“将每一句分行,当做春天的青苗”,让每一株青苗,将我们今天的生活装点成永远一片春色。

现在,其实我年纪还不能算很大,还不能算老,可是,很多人说我“老辣”,把我往“老”上靠去。我想这“老辣”应该是评价我的创作吧,也就是说认可我写的诗还比较成熟吧。就算真说我老了,我也要“像一枚落日,一抹晚霞”那样展现晚景的美丽景致。

不过,此生令我最为欣慰自得的是,虽然没少吃苦、受累,没少爬坡过坎,可到了后来生活最终让我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学会了从容不迫,学会了淡定/学会了点点滴滴去爱,再也没有恨”。

我深知,如果我不学会热爱生活,我就成不了诗人。


3.

我母亲知不知道鸿鹄

我不清楚

我的家乡有没有鸿鹄

我也不清楚

但我母亲肯定认识麻雀

我的家乡最多的鸟

就是这些麻雀

这些讨人嫌的家雀们

飞来飞去

也只是从这个屋檐飞到那个屋檐

最多也就飞到田畈去一下飞到邻村去一下

飞到后背山去一下

这些小小的东西

跟着人飞

落在屋檐下歇

没有人的村落

找不到一只麻雀

如果我的母亲知道鸿鹄是一种高飞的鸟

她肯定还是喜欢麻雀

因为

麻雀不仅会飞

它们还会飞回

(选自20241129日《新东西》胡晓光的诗《麻雀与鸿鹄》)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句很有名的话,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成了中国一枚闪亮的文化符号。这句话就是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所说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啥意思?意思是批评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你们哪里知道我的远大志向哟!

今读诗人胡晓光的诗《麻雀与鸿鹄》,我有个感觉,我有些难以接受。因为我读初中的时候,老师就督促我把这句很有名的话背了个滚瓜烂熟,并且在我人生的长途中一直奉此语为圭臬的。而读到这首诗,就有些吃惊,怎么作者竟与这枚闪亮的文化符号对作干呢?

作者是这么说的:“如果我的母亲知道鸿鹄是一种高飞的鸟/她肯定还是喜欢麻雀”。

我信我信!因为中国民间也有句很有名的俗语:“知母莫若子”。

喜欢麻雀?不就是喜欢陈胜所鄙视的燕雀吗?

如果母亲知道鸿鹄是怎么回事,如果母亲知道陈胜的那句名言是怎么回事,为何母亲“她肯定还是喜欢麻雀”呢?难道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展翅高飞的鸿鹄一样志向远大吗?

知母莫若子的作者给出了一个理由:“因为/麻雀不仅会飞/它们还会飞回”。

哦,我知道了!知道了!麻雀“这些小小的东西/跟着人飞”。它跟人亲热着哩。它“落在屋檐下歇”,那就是家雀了。“没有人的村落/找不到一只麻雀”。是家雀,也就一定跟家人亲近亲热亲切!

哦,我懂了!我懂了!每个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子女,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志向,会飞,会飞得很高,会飞得很远,甚至能飞过大江、飞过大海,飞过太平洋去;但是儿子呀,女儿呀,你飞得再高再远你飞得超高超远,你得记得飞回来呀!

——母亲之爱、“我”之知母之亲情由此凸显。

哦,我明白了!明白了!作者并非是要与陈胜作对啊,“麻雀不仅会飞/它们还会飞回”这递进关系的复句里面隐含的深意着实令人深省!


4.

荔枝是带着枝摘下来的

这不仅是为了好看

或许还是要让那些树枝把最后的一点营养给荔枝

因为这个

荔枝才叫荔枝吗

我怎么感觉

这截树枝像是荔枝树给荔枝的嫁妆啊

荔枝还有一个略带伤感的名字:离枝

(选自20241129日《新东西》胡晓光的诗《荔枝是带着枝摘下来的》)

我极佩服作者能从及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发现诗意、领会别意、挖掘出深意、感受到暖意。

“荔枝是带着枝摘下来的”,比起别的水果,这确很特别;但也极为平常,没有谁去想更多,一串葡萄到手喜颠颠吃呗,谁还顾得上问个为什么“荔枝是带着枝摘下来的”;谁又能从中发现什么、领会什么、挖掘出什么、感受到什么呢?

唯有“我”,竟对此极为平常之事作了番研究。

其一,荔枝取名儿之由来。荔枝之所以叫荔枝,因为摘它下来时必带一截树枝。

其二,为何要带一截树枝。这是因为荔枝树要这截树枝“把最后的一点营养给荔枝”。这,可称上“别意”。

“我”的研究之三着实让人眼睛一亮:“这截树枝像是荔枝树给荔枝的嫁妆啊”!这太有诗意啦!农村的村姑也好,城里的姑娘也好,要出嫁了做爹妈的不是都会给女儿备办一份嫁妆吗?这嫁妆啊,不仅是给爱女今后生活“浇铸”一个坚实的基础,更是为人父母的对女儿的一片心哪!

那么,荔枝树也通人性,荔枝树也嫁女的。让荔枝带一截树枝出嫁,“把最后的一点营养给荔枝”,就等于给荔枝一个“立足为人”的基础,使之不致离开了娘家迅速变质烂掉;荔枝树也通人性,也有爱女之心哪!

读着充满诗意的“我怎么感觉/这截树枝像是荔枝树给荔枝的嫁妆啊”,一股暖流遍布全身——我虽不是女儿之身,亦自觉暖意阵阵;自觉嫁女父母在嫁女时千倍万倍喜庆的同时略带的伤感——毕竟女儿要离开日日夜夜依傍的“枝”了,娘家父母,就是一株可依傍的荔枝大树啊!


5.

一位拾荒者说

时世艰难

许多人将纸箱、酱油瓶攒着自己卖

荒不好拾了

他想过到乌克兰捡破铜烂铁

最终没去

一是耽心捡到废铁了

托运回来恐怕不比瓦良格号归来容易

二是乌克兰缺兵源

怕硬拉到前线去打仗打死了

(选自2024123日《新东西》李建华的诗《拾荒者》)

一般来说,诗歌欢迎形象思维,不欢迎太多的理性的逻辑思维;不欢迎严整的概念、严密的推理什么的。因为,假如这些个东西用多了,诗读来就会味同嚼蜡,就不叫诗啦。而《拾荒者》这首小诗,全篇都是推理,全篇都是推理,却又能让人饶有兴味地读下去,这就很特别。

这首诗含有大小推理很多。

其一。乌克兰原本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其工业、农业、军事都强大得没的说。称其一个大腹便便的富翁都不为过的。可是,一场俄乌战争彻底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家园,将其打成一个穷光蛋。由此,有一位拾荒者突发奇想——到乌克兰发财去。之所以想到去乌克兰发财,是因为,坚信“到乌克兰捡破铜烂铁”一定能发财。何也者?这里就包含了拾荒者一个神秘的推理:无以数计的子弹壳、炮弹壳、导弹壳,被摧毁的飞机、大炮、坦克、车辆、舰艇……哎呀呀,这会是多少吨多少万吨多少千万吨多少无法数计吨哪;这该要卖多少钱哪!更不要说,被战争的子弹、炮弹、导弹、炮舰摧毁的居民的房屋、富人们的别墅、商家的商铺超市、繁华的街巷、高大气派的楼群……这该是多少废墟啊,这多少废墟里该要埋藏多少金银珠宝各种值钱的财物啊,挖掘出来,又该要卖多少金票子银票子钞票子啊!能不发财吗?不想发财都不可能!这,拾荒者的推理完全正确。

其二。发战争财,发国难财,而且必是一位曾是生活维艰,靠“将纸箱、酱油瓶攒着自己卖——那能买几个铜子呢——度日的拾荒者。这不义之财倒是可以发,可是呢?这位拾荒者又想了:这么多破铜烂铁,这么多金银财宝,运回来恐怕不大容易。据说那次运回瓦良格号这艘“烂尾航母”不晓得是花了多少银子费了多少周折哩。这拾得财宝、“捡到废铁了/托运回来恐怕不比瓦良格号归来容易”;更令拾荒者知难而退者:“乌克兰缺兵源/怕硬拉到前线去打仗打死了”。这里又暗含一个推理:俄乌战争打了好几年了,还打得难分难解的,这该死了多少人哪,这该还要死多少人哪,乌克兰现在肯定缺兵源了。人家缺兵源了,我去拾破烂发财,人家还不恨死你,肯定会硬拉到前线去打仗,哪必死无疑。

当然,虽然这首小诗通篇在推理,但在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进行严密的推理的同时,又不乏包含有形象思维。在诸多推理里面都包含有其丰富的想象,也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那被一场战争摧毁的国家的惨象,那往那块富饶的土地上倾泻的子弹、炮弹、导弹,那一幢幢民居、豪宅、超市、街衢、楼群……瞬息变成的残垣断壁,那埋葬到一个个废墟去的金银珠宝,偶被拾荒者挖出在阳光下闪闪亮的情景……战争啊,这就是战争!奇妙的是,这么一场战争通过一位拾荒者的认知、推理、心理行为来加以反映。有趣的是,这么一场战争,由一位不曾露面的“我”似在那里“隔岸观火”,用幽默诙谐的诗句,用一种揶揄性的语言表达出惊叹、痛惜、厌恶等种种情感;还似乎告诉那些企图通过发战争财、发国难财来发富的人们,还是断了此念远离战争为妙。


6.

能触摸到太阳的楼台叫阳台

家里装修时

我们商量好不封闭阳台

让人与自然融合

让风儿穿堂而过

让家更有呼吸感

阳台的存在

能直接感受四季的变化


阳台旁边有很多树

槐树,构树,柳树……

斑鸠,麻雀,喜雀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

常在树上嘻闹,歇脚

闲暇时光

我会给它们投喂些食物

习惯了

它们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

像一群淘气的小孩站在树枝上

哒啦着脑袋

嘴里还不时发岀叽叽喳喳的鸟语

好像在说我们饿了 


阳台是我独处的空间

独处并不孤独

而是自我的对话

一缕阳光

一张小桌

一把椅子

一本闲书

一杯清茶

几盆绿植……

我喜欢这样自在徜徉的独处时光

更喜欢这样的阳台 

(选自2024125日《新东西》陆续的诗《阳台》)

谁不希望有一个自己心仪的阳台啊!经作者陆续用其诗作《阳台》这么一抒发,就更无限向往啦!

作者从自己的心里感觉出发,说,什么叫阳台呢?“能触摸到太阳的楼台叫阳台”。这个对阳台的定义绝妙!

不是吗?阳台,可是阳光最先照到的地方,人们最先感受温暖的地方啊——不就形同触摸到太阳了!

她还说,阳台“让人与自然融合”。这又是从心底发出的真切感受。

是啊,只要站在,或者坐在阳台上,就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阳台最好是不封闭,这样好“让风儿穿堂而过/让家更有呼吸感”。写得精彩。人们早已将大自然比做母亲了,大自然的怀抱,也即母亲的怀抱;感觉家的呼吸,也即能感觉大自然母亲的呼吸和心跳。

既是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了,“能直接感受四季的变化”,那也是无疑了。

《阳台》,写得就是有些这么特别,写得就是这么精彩。

还有更精彩的哩!既是已经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气,就更能感觉了——阳台旁边有很多树/  槐树,构树,柳树……”然而,大自然的勃勃生气是无法在这么一首小诗里尽述的,么办?作者就从一些可爱的鸟儿着笔,好办法——斑鸠,麻雀,喜雀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  常在树上嘻闹,歇脚/  闲暇时光 / 我会给它们投喂些食物/  习惯了/  它们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 / 像一群淘气的小孩站在树枝上/  哒啦着脑袋/  嘴里还不时发岀叽叽喳喳的鸟语”。

诗人,您听懂了它们的鸟语吗?

有意思的是,她既不说懂还是不懂,而是说:“好像在说我们饿了’”。那意思是听懂了?但又没有直接说,如果直接说,似让人觉得是在逞能、显摆、高调——你们看,我都听懂鸟语啦。而是加上“好像”一词,那就不一样了——很谦虚、很收敛、很低调。

哪里哟,这些描述,都是作者极好的心情表达;已经交上朋友的鸟儿们的喜爱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写得精彩不!

真是写得酷毙死啦!

还有更精彩的哩——阳台是我独处的空间/  独处并不孤独/  而是自我的对话/  一缕阳光/  一张小桌/  一把椅子/  一本闲书/  一杯清茶 / 几盆绿植…… ”像一个个色彩鲜明的电影特写镜头,画面清晰而温馨。只要身处阳台,无论您是否经历过这些,读着这诗句,您都能似如感同身受。因为,作者好像在不经意间给您营造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温馨的生活环境。在这样一个温暖而温馨的环境里,除了翻几页闲书,如果您还想干点什么,比如弹琴,又比如唱歌,再比如搞点文学创作,对,创作!独处的环境、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的环境,真的适合于搞点小创作!那么,您的作品也必是洒满阳光的,因而,必是温暖的、热烈的、给人奋发向上的!

朋友,当您读到这些美好的诗句,您不觉得作者从心底里发出的感受有多么美好吗?

我喜欢这样自在徜徉的独处时光/  更喜欢这样的阳台”。作者是那么满意、惬意、得意!

有个这样的阳台,谁能说不是呢?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