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34家实体书店增设“旧书新知”专区,大量有价值的旧书被盘活

文化   2024-11-04 13:32   北京  


从每周末在西城区报国寺举办的“读书报国”旧书市集,到每月初在东城区钟鼓楼举办的“钟鼓书韵”旧书市集,再到朝阳区潘家园举办的“东壁晒书”活动……如今,“旧书新知”品牌活动在北京已开展一年。北京市正在发挥“文化人多、读书人多、民间藏书多”的优势,将大量有价值的旧书重新盘活,让旧书重新回到市场流通体系中,实现文化的绿色共享与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阅读选择。


一年来,北京市434家实体书店增设“旧书新知”专区,194家实体书店提供旧书回收服务;积极发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全年共开展旧书交流、旧书交换等活动近500场。




守望“故纸”,助文化传承




位于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的北京博文书社,是一家以“文物、考古”为主体的专业学术书店,因藏有古籍、文物考古、典藏艺术、展览藏品图录等万余种书籍,深为国内外专业学者、文博爱好者所推崇,是北京市的特色书店、示范书店。


“我始终认为书店的核心是内容的承载,也一直想把博文书社打造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书店。”博文书社主理人高群说,“文物考古类图书记录的是历史文献的第一手材料,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文书社存在于市场的价值。”


“就像这标语中所说,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高群指着书架上的“旧书新知”标识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博文书社对于旧书营销的核心服务理念。


高群告诉记者:“书社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一本被时光雕琢的旧书都能遇见珍惜它的新读者,同时,也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书籍,在新主人的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传递知识、启迪思想。”




旧书为媒,促阅读风行




轩辕书馆作为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伙伴单位之一,是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承载地。走进轩辕书馆,记者便听到了摄影家张超音在慷慨激昂地向社区读者分享他的作品《喜马拉雅:山水人文的影像探寻》。


据了解,轩辕书馆累计收藏了超过1.5万册往期杂志。这些优质资源的整合成为吸引摄影家、艺术家等专业人士的重要因素,不仅提升了书馆的文化氛围,还展现出轩辕书馆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北京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伙伴单位还有很多,它们散布在街乡、村居的各个角落,正以旧书为媒介,引领着邻里社交新风尚。今年以来,东城区创新策划了“邻里共读旧书陈香”系列活动,重点打造龙潭中湖“旧书新知”市集、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肆时藏书节”等系列旧书品牌活动,设置旧书交换角、旧书漂流专架等,将旧书流通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旧书承载的情感与记忆连接更多社区居民。




绿色循环,让旧书焕新




在环保理念蔚然成风的背景下,二手图书市场正悄然升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众多旧书交易平台中,多抓鱼凭借其独特的二手书处理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把控,让旧书焕发生机。


在多抓鱼平台上,每一本旧书都会经历一场“重生”的旅程。多抓鱼天津工厂厂长闫军向记者介绍:“使用多抓鱼线上APP扫码添加需要卖的旧书,多抓鱼便会让快递上门取件。从图书被读者送到平台开始,这些书籍就会经过专业的鉴定和翻新处理,经过修复、打磨、清洁、消毒等步骤,原本可能布满灰尘或略显陈旧的书籍会再次变得干净如新。”


一年间“旧书新知”已通过市集展览、阅读分享、捐书换书等各类活动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贯穿全年、遍布京城。北京市依托其丰富的实体书店资源与悠久的旧书业务历史,正发挥首都引领作用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也在同步发力,推动“旧书新知”活动进社区、进楼宇、进高校,动员各界参与,让旧书找到新知己,让读者在旧书中获得新知识。



编辑:刘一文

审核:杨为民 李雪昆
 “旧书新知·读书育人”高校旧书市集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管理部门、图书、报纸、期刊、数字出版、音像制品等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