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鲜活的土地,她牧歌阵阵,风吹草长;这是一片繁荣的土地,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是一片伟大的土地,她张开宽阔的怀抱,轻抚无家可归的人,用她血肉的胸脯,养育出亲如一家的同胞。
她是草原上的额吉,她是内蒙古。
这段缘分,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1959年到1961年间,中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父母们哭着把孩子送到较为繁荣的上海、江苏等地,期盼他们活下去。然而灾荒不断,吃不饱的孩子们,再无余力的福利院,都彰示着需要寻找新的家园。大地颤栗了,榨干自己的养分,却止不住婴孩的啼哭。思虑再三,政府决定把这些孩子送到肉奶相对充足的内蒙古,让草原上的人民把这些孩子养大。这一刻,原本相隔千里的人,成为了血肉相连的亲人。
新来的孩子谁来管?谁会在乎?
党在乎,人民在乎。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于内蒙古卫生党委组《关于1960年收容并入儿童工作的具体计划》做出批复并提出强调,要做到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此时的内蒙古虽然也经历着困难时期的考验,但还是自发的主动的肩负起这份责任。年迈的妇人、新婚的夫妻、粗犷的汉子都骑着马,拉着车,风尘仆仆的赶来了。一列列向北的火车,上面坐满了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们脸蛋虽然灰扑扑的,但是眼睛里却透露出止不住的欢喜来。他们被草原上的额吉搂在怀中,取下身上的数字编号,有了一个个美好纯洁的新名字。
都贵玛是保育员中的一个。在得知自己将要成为28个孩子的母亲时,这个年仅19的女孩忐忑,紧张,却从未想过拒绝。这些孩子里,最小的不过周岁,最大的也只是四五岁。从小没有双亲的都贵玛,抱着这些可怜的孩子,在心里发誓要给他们一个家。这位年轻的额吉,需要给28个婴幼儿换尿布,冲奶粉,做饭,照顾起居。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是她的常态。有人问她累吗,值得吗?她却总是淡淡的笑。她说年轻不知道苦,就是没觉睡罢了。这样的日夜这样忙碌的日子,她过了五百多天。一年多以后,这些孩子们自由的奔跑在草原上,他们像一只只小雄鹰,快乐而健康。他们的脸蛋红扑扑,再也不见当年的疲惫和痛苦。都贵玛打心里高兴,但是也为孩子们的即将离去伤感不已。这样的故事,在这片草地的每个角落上演着,曾经的三千个孤儿,都有了自己的家人,有了无法割舍的牵绊。他们是草原的孩子,是国家的孩子。
这些平凡的额吉们,付出自己的心血,让娇弱的苗,在草原上开出坚韧的花。这个几十年前的故事,缓缓落幕了,但是这份横跨半个中国的情谊,还在延续着。我们要弘扬好,传递好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守望相助的情谊,牢记各个民族一家亲,要在困顿中守望相助,风雨同舟。也要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
往期精选
精选阅读丨要降了!时间已定
来源:内蒙总工会
编辑:李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