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不指望你养我”:那些放狠话的父母,都过得怎么样了

教育   2024-10-26 07:04   河南  

某位心理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被问:


“和父母相处时,他们说过什么话对你的伤害最大?”


她回答某次和母亲争执产生矛盾时,母亲对她说:


“算了,我就当没养你这个女儿,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养,我自己过。”

做了妈妈之后,她依然忘不了当年的内心反应:


生气,愧疚,被辜负,委屈,被冤枉,总之很复杂...



这段采访的问题发布到网上后,98%的网友都表示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听过父母说过这句话。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届父母似乎都有了同样的默契:不能太指望孩子。


在跟孩子发生矛盾或争执时,“不必为我养老”往往成为“最后一个大招”:


“我又不是没有退休工资,你做什么和我没有关系”

“就你那点钱,还等你给我养老?顾着你自己就行了”

“我们不指望你养老,你也别有负担...”


无论父母说出这句话时,到底是处于什么心态。


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孩子已经往心里去了。



当孩子听到“不指望你养老”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感觉?


开心?如释重负?父母很理解我?


还是从道德制高点狠狠压制,不敢再对父母有任何过分的要求?


朋友就有相似的经历,


上学时,因为读文科还是读理科,跟父母发生争执。坚持读文科的她,把妈妈气得不愿再理她:


“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听我的,算了,反正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



在她眼里,选择学文学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拿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去跟这件事对比。她说:


“我就觉得委屈,急得直哭,我不明白那突如其来吞噬一切的悲伤从何而来,但它完完全全笼罩了小时候的我,我像被什么东西击中,掀翻到很深黑暗的海里,我觉得自己被全盘否定了,甚至连呼救都无从谈起。”


很多年后,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时,都能常常想起妈妈的那句话。


当时的自己,真的有这么差吗?


即便是最亲近的人说出的狠话,也不会随着时间消除。


相反更像一根拔不出来的刺,扎在心里,反反复复。


后来进入社会后,对此有了更深的解读:


“这些语言分层级,一层层加深,一层层将孩子置于全盘否定的境地,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宛如凌迟。”


乍一听像是父母的无私和大义,实际上潜藏着指责与施压。


如果真心害怕自己连累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有位父亲在评论区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方式:


“你尽管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爸爸妈妈会全力支持你,不会拖你后腿成为你的负担。”



至亲骨肉,无需用恶意去推敲和猜测。


消耗的不只是孩子对家人的依赖和信任,还有责任感。


换句话讲,说不指望孩子养老的父母,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不排除会有很要强的父母,不希望成为孩子的累赘。


当下那一刻说出“不指望你养老”,或许是真实的情绪。


可结合很多真实的分享案例,此话背后往往藏匿着更真实的动机:


不想过多对儿女费心费力,也不指望儿女日后为自己付出太多;

对儿女的能力有所质疑;

让孩子“听自己话”的一个筹码;


还有一个,也是大多数父母的共性,


就是用不需要爱的激将法去告诉孩子,他们最需要爱。


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里中写道:


“以善意之名,控制对方的内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受到了对方的攻击,却往往难以抗衡,这种行为被称为善意的施虐者。”


没有人比父母更清楚,人在老年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电视剧《人世间》里,周妈妈曾对混得最差的三儿子周秉昆说:


“妈一直觉得,你比你哥、你姐强。

你哥和你姐,69年走了以后,妈就觉得他们是真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回来也就是看一眼,家里有个什么事,也抓不着也摸不着。

家里不都是你吗?你在家,妈心里就踏实。”


但这个在世俗眼光中,看起来“最没出息”的孩子,却是周妈妈在年老时最依赖的孩子。



不仅仅因为周秉昆照顾了父母的饮食起居,还有心理上的满足。


就算有养老金,有大把的时间,


如果没有孩子在身边,所谓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曾在娱乐圈中混的风生水起的女星,拥有名利,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


丈夫离世后,她没有选择再嫁,也没有生儿育女。



六十多岁的她生活充斥着深深的孤独感:


独居十几年,家里的电视24小时开着。


有人问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吗,她回答:


“因为我已经步入老年了,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生儿育女,我的生活早已跟现代人脱节,只怕有一天摔倒在家里,会没有人知道...”


所以,养老不是养口体,还是养心智、养精神。


物质,只是最低层面的要求。


这句话与其说是父母自给自足的潇洒,不如说是对孩子的试探。


试探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在孩子前的威严。




但用跟爱背道而驰的方式去索要爱,只会让两方都受到伤害。


就算跟孩子发生冲突或者争执,千万不要用这种方式去解决。


你无法预料到自己的话能影响孩子多久,也无法预料到孩子有多么的爱自己。


你看过那部孩子妈妈互相打分的纪录片吗?


当主持人问妈妈们,会给孩子打多少分时,很多妈妈都说出了他/她们的缺点:


不爱吃青菜、一天哭好几次、不听话...


分数也少的可怜,7分、8分甚至不及格。



但当角色转变时,孩子们对妈妈的评价却十分一致:


“妈妈很漂亮”“妈妈烧饭给我吃,很辛苦”

“想保护妈妈”“妈妈变老了,我会很伤心”



所有孩子都不假思索地给了满分。


不要低估孩子对自己的爱,也不要用极端的语言去证明或索要孩子的爱。


每一句有杀伤力的语言,都会让孩子离那个心中的满分父母远一点。


也会一次次的给孩子心理暗示:


既然爸爸妈妈都这么认为了,那我做不到也没事。


不如多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曾有个很火的短视频段子,一名男子半夜醉酒回家后,被80岁的老母亲拿着棍子打。



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嘻嘻的站在那里让妈妈打。


很多网友都被这一幕感动了:这个年纪还有妈妈打,好幸福。


所以啊,不要让孩子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也不要低估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父母牺牲自己,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养育一个孩子。


想让孩子没有顾虑的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去飞,是父母的无私;


但直接表达出,对孩子的需要,希望孩子能多陪伴自己,也无可厚非。


不要用恶毒的语言去试探孩子,不要用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不仅只是一种责任,更是传承。


他/她们比想象中更爱你。


本文综合来源已标注,文章仅作为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本公众号,
记得加★星标★不会错过好文!


陕西学法小卫士
和全省青少年学生一起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