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文摘   2024-11-06 00:00   浙江  

【温馨提示】由于公众号更改了推送规则,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果不想错过管理体系之家精心准备的的干货文章还有精彩的课程,请将管理体系之家设为“星标☆”,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在看”!

今天晚上,笔者写一篇标题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文章。经常发现很多陌生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私信留言,索取这样那样的资料。其实,笔者很少有时间看这些私信。等看到时,已经过期了。

今天晚上分享三个故事,以飨读者。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庖丁解牛》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轮扁斫轮》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上文三则故事,《卖油翁》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庖丁解牛》说明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轮扁斫轮》强调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笔者借这个故事,只是告诉伸手党们,预期“乞讨”,不如学习和自我练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水平、安全状况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应当参加企业组织的食品安全总监和管理人员培训并通过考核。
下面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岗位培训证书。这两种证书,都需要参加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定的机构培训,完成相应课时的培训后,参加考试,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

工作中需不需要模板,这要看你的能力!
在工作环境中,是否依赖于模板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人能力、任务性质、行业标准以及团队协作需求等。虽然模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便利与效率,但其使用并非绝对取决于个人能力的高低。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首先,关于个人能力方面
第一、创新能力。对于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士,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从零开始创建,利用自身独特的思维和技能来设计解决方案或产出原创内容。这样的个体可能较少依赖于现成模板,因为他们有能力快速构思、构建并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或产品。
第二、学习能力。能力强的学习者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工作场景。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模板作为学习工具,理解模板背后的逻辑,进而对其进行个性化调整或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
第三、效率意识。高效能人士懂得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以达成目标。他们了解何时及如何适当地使用模板来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劳动,并将精力集中在更高价值的工作上。即使他们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会审时度势,选择使用模板来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关于任务性质方面
第一、标准化程度。对于高度标准化的任务,如财务报表、法律文档、工程图纸等,行业规范往往要求遵循特定的格式或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模板不仅必要,而且有助于确保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第二、创新需求。对于强调创新性、独特性或艺术性的任务(如广告创意、建筑设计、学术论文等),过度依赖模板可能导致产出缺乏新颖性或深度。此时,尽管可以借鉴模板中的某些元素或结构,核心内容的创造仍需要跳出模板框架,展现个人或团队的独特视角和思考。
第三、复杂性。复杂项目可能涉及多个环节、多种技能的协同工作。模板在此类情境下可以作为协调各方工作、确保整体一致性的重要工具,即便各部分的具体实施可能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和定制化处理。
最后、关于行业标准与团队协作方面
第一、行业规范与最佳实践。许多行业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模板体系,它们反映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要求或者最佳实践。顺应这些规范使用模板,有助于与同行保持一致,提升专业形象,并减少潜在的合规风险。
第二、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在团队环境中,模板可以作为知识管理和协作的工具。统一的报告格式、项目管理模板或客户沟通模板等,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理解和沟通,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和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工作中是否需要模板并不单纯取决于个人能力。即使是最有才华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使用模板,以提高效率、确保合规性或促进团队协作。关键在于理解模板作为一种工具的价值,并根据具体工作情境判断何时、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运用模板,使之成为提升工作效果的助力,而非束缚创新与个性表达的枷锁。

管理体系之家
从工作实践出发,介绍管理体系在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