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6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3位肿瘤死亡病因。2022年,全球近86.5万人患有肝癌,其中最常见类型是肝细胞癌 (HCC)(75%~85%)[1]。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2022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36.77万,占全球新发肝癌42.5%;死亡病例31.65万,占全球肝癌死亡41.8%。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呈总体显著增加的趋势,从2003-2005年的30.9%提高到2019-2021年的43.7%,但肝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从10.1%提高到14.4%[2,3]。
二、系统抗肿瘤治疗
系统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免疫联合/新靶向治疗成为一线治疗新标准,我国自主研发药物也为一线治疗提供更多选择。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与靶免药物联合抗HCC的研究越来越多。
三、他汀类药物抗HCC最新机制研究
1、他汀类药物的药物特点及作用机理概述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甲羟戊酸合成,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生物合成,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他汀类药物抗HCC的潜在机制
2、洛伐他汀通过抑制mTORC1通路,促进EGFR和MET自噬降解,抑制HCC进展。
胆固醇激活mTORC1通路,抑制Beclin1的磷酸化,而洛伐他汀之作用相反(图A和B)
洛伐他汀抑制mTORC1后通过诱导自噬降低了EGFR、MET和GOLM1的蛋白水平(图F)
洛伐他汀单药或与TKIs联合诱导EGFR、MET和GOLM1自噬,从而抑制MHCC97-H细胞中的EGFR和MET途径(图C)
洛伐他汀和TKIs的联合使用为HC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4]。
3、辛伐他汀通过降低HCC中TAZ的表达,抑制胆固醇-TAZ-TEAD2通路,抑制肿瘤生长。
4、瑞舒伐他汀协同达沙替尼抗肝癌作用的新途径:抑制SRC/FAK信号通路。
正常对照组(A)切片显示正常的肝细胞核大小。而DEN组(B)切片显示低分化肝细胞癌。达沙替尼组(C)、瑞舒伐他汀组(D)的肝脏对由DEN导致的HCC所有病理损害均有明显恢复。而ROV+DAS联合给药的(E)段显示肝脏结构恢复,放射状肝细胞、中心静脉、肝细胞和核大小正常。
与其他组相比,未经处理的DEN组肝脏c-Src、p-Src/p-FAK和下游信号的浓度最高。DAS和ROV及其联合应用21天后,与DEN组相比,它们的浓度显著降低。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5、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靶向NNMT/CD44v3轴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在QGY-7701和SMMC-7721细胞中,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下调NNMT蛋白和mRNA水平。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通过上调HCC中NNMT的表达水平,诱导CD44v3剪接变异,促进HCC的侵袭和转移。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可以抑制HCC中NNMT[7]。
6、阿托伐他汀通过TGF-β1/pERK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生成,在HCC发展中发挥抗肿瘤作用[8]。
六氯苯显著增加了接种Hep-G2细胞的裸鼠皮肤中的血管数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阿托伐他汀可阻止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增加。
用TGF-β 1抑制剂处理内皮细胞后,再用条件培养基(HEP-G2/HCB)或六氯苯处理,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未显著增加(图E)。用TGF-β 1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再用六氯苯时,未观察到细胞迁移的增加(图D)。
图A显示,条件培养基(Hep-G2/HCB)使Ea-hy926细胞中的pERK水平增加,而当细胞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这种影响被有效消除。图B显示,条件培养基(Hep-G2/HCB)同样提升了Ea-hy926细胞中的pERK水平(99%,p<0.001 vs. CG),当内皮细胞用TGF-β 1抑制剂预处理时,这一影响被消除。
7、亲脂类药物辛伐他汀显著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9]。
通过检测细胞代谢活性的MTT测定法,结果显示,24小时处理后,辛伐他汀诱导的肝癌细胞活力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而普伐他汀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图A)。作为细胞死亡的标志物,乳酸脱氢酶在不同处理组中不同:与对照组相比,最高浓度的辛伐他汀(100μM)诱导LDH活性增加了2.2倍,而普伐他汀治疗组的LDH释放增幅最小(图B)。辛伐他汀诱导了caspase-3活性和凋亡特征细胞数量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图C,图D)。
亲脂性的辛伐他汀而非亲水性的普伐他汀影响肝癌细胞毒性。
8、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比较研究[10]。
与亲水瑞舒伐他汀相比,亲脂性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更为显著。
四、他汀类药物对HCC的预防作用
荟萃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HCC风险。
(一)病毒性肝炎相关HCC
1、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慢性HBV感染患者HCC发展的风险降低相关[12]。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7713名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分析,主要结局是HCC的发生。
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较低的HCC风险相关(调整HR=0.36,95%CI:0.19-0.68,调整了年龄、性别、肝硬变、糖尿病、高血压、ALT、胆固醇、HBV DNA水平、抗病毒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2、全国性的病毒性肝炎队列研究中,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与HCC发病率降低相关[13]。
与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亲脂类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的10年累积HCC发病率显著降低[8.1% VS 3.3%;调整HR: 0.56;95%Cl 0.41-0.79)]。与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的10年累积HCC发病率并未显著降低[8.0% VS 6.8%:调整HR:0.95;95%Cl 0.86-1.08)]。这些结果在单独分析HBV和HCV感染患者的队列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3、他汀类药物与HBsAg血清清除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良好临床结局相关[14]。
在倾向评分匹配的队列中,他汀类药物使用者肝硬化/HCC风险更低,全因死亡率更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没有出现肝脏失代偿或肝脏相关的死亡/移植。
他汀类药物与较低的肝硬化/HCC风险相关(调整HR:0.44;95%CI 为0.20-0.96);倾向评分匹配产生一致的结果(调整HR:0.30;95%CI 为0.10-0.86)。他汀类药物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调整HR:0.21;95%CI 0.08-0.53)。倾向评分匹配产生一致的结果(调整HR:0.33;95%CI 0.13-0 87)。
4、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透析患者发生HCC的风险降低相关[15]。
未使用非他汀类药物使用患者的累积HCC发病率显著高于他汀类药物使用者。
在慢性乙肝感染者中,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累积发病率显著高于他汀类药物使用者(P<0.001),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5、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预防HCC的作用。
对于伴有血脂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积极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6、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16]。
纳入了T-COACH研究中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通过与台湾2003年至2019年的癌症登记数据进行链接,追踪了这些患者在治疗后1.5年内HCC的发病情况。
图A:高脂血症患者的5年累积HCC发病率显著低于非高脂血症患者。(4.8% vs.12.5%, Gray’ s P<0.001)。
图B:非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他汀类药物服用者和高脂血症他汀非服用者的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5%、3.8%和10.1%。高脂血症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HCC风险显著低于非高脂血症患者,但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之间没有差异。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HCC
1、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HCC的风险降低有关[17]。
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发生HCC的风险比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低53%(HR,0.47;95%CI,0.36-0.60)。
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HCC风险。
使用亲脂性他汀类药物的患者HCC风险显著降低(校正HR 0.31, 95%CI 0.17-0.56),而使用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风险无显著降低,且他汀类药物累积限定剂量每增加365次,HCC风险降低23.6%[18]。
(三)HCC根治术后复发
2、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HCC患者在围术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RFS的改善相关[20]
3、他汀类药物对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21]。
(A)倾向评分匹配的全国队列的无复发生存率。
(B)倾向评分匹配的全国队列的总生成率。
(C)倾向评分匹配验证队列中无复发生存率。
(D)倾向评分匹配验证队列的总生成率。
4、在肝移植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HCC复发风险降低相关[22]
5、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了HCC复发的风险,并改善了接受肝移植治疗的HCC患者的存活率[23]。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了HCC复发率全因死亡率、HCC相关死亡率。
(四)饮酒与HCC
1、在酒精性肝病相关肝硬化患者中,连续使用5年他汀类药物可降低HCC发生风险[24]。
2、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酒精使用障碍(酒精成瘾)患者HCC的风险降低相关[25]。
在HCC研究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减低60%HCC发生风险(调整HR,0.40;95%CI,0.31-0.51),这种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
(五)本团队正在进行的研究
他汀类药物与HCV相关HCC发生的关联: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392例,随访至2024年7月1日,结局指标为发生HCC。
研究流程图
结果发现:共35名患者发生HCC(8.9%),其中33名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2名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组患者累计HCC发生率为2.7%,非他汀类药物使用组累计HCC发生率为10.3%。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他汀类药物使用患者累计HCC发生率更低(χ2=5.418, P=0.020)。他汀类药物使用是HC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HR=0.21,95%CI:0.05-0.93)。因此,他汀类药物对HCV相关HCC发生可能有预防作用。
总
结
张立婷 教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兰州大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东岗院区院长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脉高压研究所(中心)所长(主任)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医学学组;肝纤维化、肝硬化学组;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常委
▪甘肃省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临床肝胆杂志、肝脏病杂志、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等
▪2023年甘肃省领军人才,全省优秀医师等
整理/肝癌在线 审校/张立婷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