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他奋不顾身三次跳进山塘,有效处置了山塘垮塌的风险;他扎根乡村7年,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成功创建县级文明村、无信访村……他就是日前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吴爱华。11月12日,记者来到桃江县沾溪镇杉木村,近距离了解吴爱华的故事。
吴爱华下水除险现场。
成功处置廖家冲组山塘溃堤
时间回到6月23日18时,瓢泼大雨。
当天19时许,正在村里巡逻的吴爱华接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的电话,称廖家冲组的山塘外坡出现垮塌迹象,极有可能发生溃堤危险。
廖家冲组山塘下游居住着13户50多名村民,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当听到这一信息,吴爱华非常着急,一边报告镇里,一边赶到现场。“垮塌面积已有35米长、2米多宽、15米高左右,并且水已经开始漫过了堤。”吴爱华回忆说,因短时间降雨量过大,山塘的泄洪道无法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形势非常严峻。
赶到现场的镇干部第一时间组织用彩条布护坡,防止雨水进一步侵蚀塘堤,并迅速组织下游群众转移。
可是山塘水外溢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赶紧泄洪,只怕内坡也支撑不了多久。现场的人纷纷建议,要赶紧把水下的塘封拔出来。可暴雨倾盆,塘水浑浊,天色也逐渐变黑,谁去拔水下的塘封?“当时容不得我思考,我是村党总支书记,我不下去谁去?”吴爱华说,自己连衣服都来不及脱,直接跳进了山塘,在水下面摸索了1分多钟,最终在水下约2米位置,摸到了塘封。
吴爱华第二次潜下水去,用力拧塘封,可他发现塘封能拧得动,却始终拔不出,他只好再次探出水面。“我心里很着急,岸上的人说水已经漫过了溢洪道,情况越来越危急。”吴爱华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用力拔,塘封是被水吸住了!”岸上上了年纪的村民大声建议。
于是,吴爱华第三次潜下去,数秒钟后,岸上的人眼见一股水流迅速往下旋转,塘封打开了。
当吴爱华从水面探出头,岸上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杉木村是传统自然山村,基础设施落后。2020年,吴爱华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支“两委”重点改善了进村的村组公路。“现在西村片区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了。”吴爱华将记者带到一段崭新的公路前,很自豪地说,每次开屋场会,西村片区村民都会说,村干部干实事,他们也会全力支持村里的工作。
眼前的新公路,在田间蜿蜒,将零散的房屋串联起来了,有的只有数米长,有的数百米。“加上主干道,这里一共修了2.3公里。”吴爱华说。
过去,西村片区的主干道是一条泥巴路,路面窄,有的路段甚至是重要的机耕道,遇到稻谷丰收时,稍大的机械设备都无法通行。里面有两个小组村民,大家迫切希望能修好出行路。
但修路需要大量的经费,到哪里去筹措这笔费用?吴爱华一筹莫展。
村里上了年纪的村干部帮吴爱华指了条路,找到上级相关部门,争取了40万元项目资金。
有了这笔资金,吴爱华感觉底气足了,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召开会议,发动群众踊跃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听说西村片区修路有了希望,积极响应,短短时间,村民筹资10余万元。
2022年底,西村片区交通改善正式启动。沾溪镇高度重视,镇干部也出面助力,找到相关部门筹资,解决了剩余的资金缺口。两个月后,打通了西村片区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想方设法盘活资源谋出路
西村片区交通顺利改善,激发了吴爱华带领全村干事创业的信心。
一直以来,杉木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村山林面积多,有15000多亩山林,其中村集体山林1000多亩,部分已经承包出去,但因没有合理开发利用,并没有产生太多经济价值。
2023年上半年,吴爱华和村支“两委”摸清了村集体山林的分布、山上植被,以及村民的承包等情况后,将1000多亩山林经营权全部收回,并按照区域、地理位置等方式划分为6块,以招标的形式,在全村发布公告,号召想创业的村民积极竞标。
6块标的中有一块优质的山林,占地面积有360亩,且比较集中,山坡不陡、土质较好,山坳中刚好有个小山塘,非常适合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村里重点推销这块林地,希望吸引优质的产业致富带头人,以点带面,推动全村发展笋竹两用林。
公告发出后,有50多人踊跃报名,最终经过考察,村里决定将这块山林承包给一直在县城务工的村民符力游。
符力游成功竞拍后,吴爱华多次带他到县竹产业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了解政策,学习培育技术,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符力游也不负厚望,辞掉了县城的工作,一门心思守在基地整理山林。
“培育过的山林,不但竹笋发得多,竹子长势也很好。”符力游说,有了村支“两委”的支持,对发展产业特别有信心,他想发展竹笋粗加工,在基地建设几个笋榨,来年春天,村民上山挖的竹笋,在村里就可以消耗了。
发布看点
exclu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