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融媒人共庆记者节,分享新闻背后的温度与担当

民生   2024-11-09 16:41   湖北  



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黄州区融媒体中心的三位新闻工作者,他们带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用真挚的情感,分享了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新闻背后的温度与情怀,共同见证黄州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四年融媒路:成长、蜕变与讲好黄州故事


黄州区融媒体中心技术设备股副股长 李鑫阳

    

来黄州区融媒体中心之前,我对黄州只有东坡先生诗文里面模糊的印象,四年间,我研读了黄州名人典故、改革历程,走遍了街头巷尾、乡村田野,自己也逐渐变成了策采编发全流程的专业人士。在此,感谢各位领导长久以来的关心和关爱,也感谢各位战友们的支持与厚爱!接下来,我把我这四年工作的经历感悟总结成“五个一”作汇报。


一支队伍:在建章立制中不断建强

在我眼中咱们融媒体中心是一支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宣传铁军。主任、总编统筹抓总,采编人员分为4个小组开展日常工作。2023年11月,领导安排我负责技术设备股的工作,为规范中心设备管理,确保采购符合工作需要、节约节俭,领用规范有序、安全无损,我借鉴了市电视台和兄弟县市融媒体的先进经验,征求了领导同事的意见,制定了采购、领用的流程,核算损坏担责的比例。今年下半年以来根据采编人员分组的新方案,我们又将部分设备分到了小组,灵活化管理,让出外勤的同事更加便利。

说实话,我们的工作是不轻松的,因为媒体工作专业性强,每个人有自己的制作思路,互相不好替代,再加上新闻讲求时效性,要求反映速度快,作品推出快。因此周末晚上加班,甚至通宵赶工,都是常有的事情。但这四年来,我能感受到中心的制度越来越完善,考核标准更加规范,对我们的保障更有力度;大伙的干劲越来越强,每当回看自己反复打磨的作品,看着网上正能量充盈,充实的成就感可以冲淡疲惫,我们这支队伍也在磨砺中越来越善战,越来越默契。


一段成长:在吃苦耐劳中实现锤炼

一方面“把不会的学会”。记得初来乍到,面对新闻写作,我就像是无头苍蝇,选题到手却不知从何下笔,机械的罗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不足而后进,我反复观摩优秀作品,虚心求教,终于摸出了一些门道,采写黄州区路口镇福利院的时候,我抓住机构能康复医疗又能居家养老的特点,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创作的作品《创新医养新模式,让养老更有“医”靠》获得了湖北日报客户端黄州频道7月份二等奖。现在我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新闻题材,撰写成熟的稿件,不少作品被省市级媒体平台转载报道。

另一方面“把会做的做精”。2021年短视频风口期,我将自己过往的专业知识重新收拾,毅然扎进了这片当时还算陌生的领域。从最开始的时候,拍摄剪辑缺乏技巧,对大环境趋势认识不足,磕磕绊绊的总算是把中心的短视频平台给运营起来,到后面团队增加了新力量,手上添置了新家伙。疫情期间,我们航拍空旷的街道和酒店商铺自发点亮的“加油黄冈,黄冈必胜”的灯光;春节期间我们跟随采莲船和企龙拍东坡庙会的热闹红火,还有深秋的银杏叶子,有烟火气的早餐摊子,我们的短视频越来越“精”了,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汗水。


一些成绩:在精耕细作中收获硕果

现在,我不仅能够较好完成领导安排布置的摄影摄像和短视频制作任务,撰写新闻稿件,还能带领团队,全流程负责策划、拍摄、制作各类专题片、宣传片,同时开辟网络直播方向,学习利用平台规则抓住热点流量,将黄州故事传播的更广泛、更深入人心。我参与制作的《从长津湖走来,他的十个脚指头冻没了》短视频荣获2021年度湖北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三等奖,《拒绝网络谣言,从你我做起》《湖北省黄冈市:千年黄州》《静,也是一种力量》均荣获湖北省“网络宣传好作品奖”,还有其它十余部作品都获得了各类奖项,这既是我个人的成绩,更是中心团队的荣誉。


一路蜕变:在改革建设中实现飞跃

在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我们中心在改革建设上一路攻城拔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1年,我们整体搬迁到窗明几净的新驻地,办公环境得到巨大改善;2022年,新的多功能演播厅建成,填补了中心在多个方面的空白;2023年,中心迎来省委宣传部的验收考核并顺利通过,于次年初获得了期待已久的新闻单位资质,成为“官方认证”的媒体人。2024年,中心队伍建设、策采编发改革创新深入推进。3月,领导交给我《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申请工作,线上包括单位执照、人员编制情况等数十份资料都要通过审核,线下纸质材料要通过市、区两级网信办审核盖章。有时候白天出去采访,中途抽空跑一趟市里,有时候搞完外采晚上再回来重发线上表格,最后顺利圆满的办理证书。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中心上下同欲、奋力拼搏换来的,我为身处这样的环境感到自豪。


一份理想:在服务大局中讲好故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级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我们融媒体中心汇聚了一批有新思想新技术的年轻人,生逢此时,当大展身手,我愿意与身边的战友们一起,讲好黄州故事,传播正能量,筑起舆论引导的坚强阵地,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州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


黄州区融媒体中心综合业务股股长 蔡美琳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讲话和同事的分享,将我拉回到了一次次的活动和新闻报道现场。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平时我们把镜头、笔墨对准报道对象、报道现场。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自己,听听自己的声音,说说心里话。

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想说的第一句心里话是:干新闻工作要吃得了苦头。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决定我们的工作是很忙碌的,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要随时待命,有需要随时出动,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忙,周末大家轮流值班,碰到像五一、国庆、春节等长假的时候值班需要两到三天。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出来之后,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在多看、多写中增长了自己的本领,开拓了视野,积累了工作经验,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记得上周有个社区的人发微信给我,说她姑娘写的稿件上了湖北日报客户端,她非常高兴,当时我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是有很多人关注,我们的工作是可以给人带来正能量,也让我更加坚信要肯吃苦头,不怕吃苦,才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第二句话是:干新闻工作要细心。我每天的工作要对稿件进行编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稍有松懈,有可能一个“漏网之鱼”像炸弹一样引发舆情。每个月大概编辑稿件1200余篇,更新政府网站栏目150余条,检查更新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板块240个,校对错敏词600余条。这些检查校对工作都需要有耐心和细心。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校对,特别是涉政新闻信息,是必须守住的底线,而要守住底线的根本就是在思想上要重视起来,每天市政府网站第三方运营会给我发网站错敏词,每季度会给我检查报告。我把常见错敏词整理成表格,认真分析校对学习并牢记,把每季度的网站检查报告收集整理,认真总结,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前天有社区投稿题目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一个大,一个届,一字之差不仅意思变了,还存在意识形态错误。只有敏锐细心发现并纠正过来,才能把党的声音和政策正确地传递给公众。

第三句话是:干新闻工作要不断学习。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新闻工作者站在时代发声的前沿,只有不断学习最新的思想、政策理论和工作方法,才能加强和改进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我除了要负责政府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和湖北日报客户端稿件编辑工作之外,每周还会外出采访,拍视频,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视频制作水平,只有走出去多看、多听、多想、多做、多学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的时度效,站在多个角度对稿件进行把控,提升综合能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时代,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书写、去讲述,在吃得了苦头、耐得住性子、扛得住压力中践行“四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为黄州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漫漫新闻路 荣光永在前

黄州区融媒体中心新闻采访股股长 余红升

纸尖春秋,激荡悠扬。转眼间,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已然来到,我也在黄州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两年多,800多个日日夜夜,用文字、视频记录着黄州的发展足迹,见证着我从一名新闻“小白”向一名真正的记者不断成长。选择记者这个职业,忙碌已然成为常态。当然,这份职业赋予我很多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也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

记者是幸运的。奔赴在黄州大地上,每天看到的都是新鲜的、重要的、第一手的信息,并将黄州精彩的蝶变过程传递到千家万户,一起构想、一起实践、一起见证,这是何其有幸!看着陈策楼镇从举办月季花节到村舞大赛,每一次都人山人海、精彩不断,文旅氛围越来越浓厚,乡村振兴的力量更加磅礴有力。跟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起参与黄州争创全国双拥城“五连冠”的目标,从拥军优属政策到双拥公园建设,每一处都感受到黄州双拥工作的细致暖心。看着黄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一项项暖心措施不断落地,15分钟生活圈已然成为现实,群众的生活愈加便捷幸福……这些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遇过的人,都是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宝贵的财富。

记者是辛苦的。新闻在哪,我们就在哪!还记得夏天的大棚闷热难耐、冬天的户外冷风习习,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要上河堤或去果园,我们都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当把第一手资料带回来时,我们又要迅速把它们制成一篇篇新闻稿件、一条条短视频,并将它发布出去。特别是在逢年过节、每个周末,加班采访已然成为常态。但是,每一次采访、每一次书写、每一次传递,也让我感受到记者职业的魅力和新闻传播的力量。当自己的稿件能被上级媒体采用时,我的心里是满足的。当把龙王山营地宣传推广出去时,在三百多人转发后,他家的生意好像因我变得更好些时,我的心里是欣喜的。

记者是高要求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在当前融媒体时代,一个人就是一条新闻“生产线”,记者要有“三头六臂”,也要修得十八般武艺。

“文者,贯道之器也。作为新闻工作者,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情况、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才能讲好黄州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责编:李鑫阳 | 复审:朱东方 | 终审:骆冬

原创投稿平台→http://xscms.hubeidaily.net

今点黄州
爱上黄州,从今点黄州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