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广州地铁11号线三座枢纽站或将暂无换乘!“虚拟换乘”是解药?

楼市   2024-12-10 19:44   广东  


|图:liuzhongren、仰望LK、流萤、Nampou

|文:liuzhongren、仰望LK

|编辑:liuzhongren、仰望LK




前言


备受瞩目的在建广州地铁“特大环线”11号线,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工程收尾及调试工作,即将在年底与各位市民朋友们正式见面。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唯一环线,11号线不仅从市区外围将一众主要线路联系起来,还直接串联了芳村、南中轴、琶洲、金融城等新增长极和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琶洲等重要交通枢纽,因而在分担核心线网压力、联系重要枢纽节点等环线的主要理论功能的发挥上,被各方寄予厚望。


11号线线路平面示意图


不过,受种种现实因素限制,在年底11号线通车之时,可能将有3座重要的换乘车站(琶洲站、广州东站、广州火车站)无法提供换乘功能,对环线功能的发挥形成不利影响。



 01   “交而不换”:线网之殇


俯瞰11号线琶洲站


11号线琶洲站将新增E、F两个出入口,均位于会展东路西侧,车站现已满足开通条件,可与全线同步开通。然而,由于预定连接8号线、11号线的地下空间范围被即将开工的佛穗莞城际占据,琶洲站的付费区换乘通道也将与佛穗莞城际车站共建,需等待后者同步实施。这意味着,11号线琶洲站在开通初期并不具备与8号线实现站内换乘的条件,乘客在该站需要出站经地面换乘。


俯瞰11号线广州东站


11号线广州东站目前仅建成西北侧的Ⅰ号出入口,因出口数量未达到消防标准,导致车站无法在年底与环线同步开通。在目前车站剩余的建设任务中,东北侧的Ⅱ号出入口因与18号线北端盾构井共构,需与广花城际项目进度相协调,目前尚在施工,预计可在近期内建成,从而满足车站开通要求;连接3号线与11号线的临时换乘通道位于国铁改造范围内,需等待广铁方面批准后才能开工,开工时间不可控,完工时间尚难预估。因此,11号线广州东站在开通初期将“飞站”,无法实现1号线、3号线主线与11号线北半环的换乘。


俯瞰广州火车站

11号线车站在站前广场东侧


11号线广州火车站目前仅完成了南站厅、站台层结构及其他必要设施建设,以满足年底“飞站”运营的基本条件。车站主体的其余结构(中站厅、北站厅、换乘通道、出入口等)需与国铁车站改造同步实施,因国铁改造方案尚不明确,目前尚不具备施工条件。基于这种情况11号线广州火车站将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开通运营,亦无法实现与2、5号线的站内换乘。


11号线开通初期换乘示意图

其中琶洲站无法换乘

广州东站、广州火车站“飞站”,同样无法换乘


这意味着,在开通初期,11号线不仅无法服务中心城区的两大火车站,在市区北部、东部,也无法与1号线、2号线、3号线主线、8号线等干线实现站内换乘。重要的枢纽节点车站无法投用、与一众主干线路“交而不换”,这对襁褓中的大环线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对线网整体而言,也严重阻碍了总体功能的改善与效率的提升。





 02   “虚拟换乘”:“治标”良策


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硬件”缺陷的情况下,11号线“交而不换”的困局能否在近期得以改善?针对该问题,Metro Bay团队留意到,广州地铁目前正在寻求解决方案。


琶洲站总平面图

首次在公开渠道向公众亮相


10月30日,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前往地铁11号线琶洲站工程现场,实地察看站场建设,听取11号线建设进展、客流预测和行车组织等汇报,要求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开通运行。我们在该报道中发现:为了缓解乘客在琶洲站换乘不便的问题,8号线A口和11号线F口之间将引入一条“地面风雨连廊”,呈“L”形,紧贴新港东路北侧、会展东路西侧布置。该“地面风雨连廊”目前已初见雏形,预计可与11号线同步投用。


琶洲站“地面风雨连廊”已初见雏形


此外,尽管8号线与11号线琶洲站之间尚未建成付费区换乘通道,但我们在琶洲站现场发现,11号线新增的E、F口标识牌及车站附近新设的导向柱上均标有“8号线”的标识。


11号线琶洲站E口标识牌

有“8号线”的标识


结合“地面风雨连廊”的建设,Metro Bay团队认为:在11号线开通初期,广州地铁可能仍将琶洲站视为换乘站,或将尝试在该站引入“虚拟换乘”概念。


什么是“虚拟换乘”?按照行业内的惯用标准,在两个不相连的车站付费区之间,若设置“虚拟换乘”,乘客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30分钟内)从其中一个付费区出闸,再入闸进入另一个付费区,可享受连续计费联程票价立减的优惠。在实际操作中,乘客需先从一指定车站A刷卡(或扫码)出站,行至另一指定对应车站B后,再次刷卡(或扫码)进站,从而完成“虚拟换乘”。需要注意的是:此处A、B两站准确来说是指两个不联通的独立付费区,对应的实际车站名称可相同、可不相同,车站结构可联通、可不联通。


两种“虚拟换乘”规则图示


连续计费的“虚拟换乘”过程中,尽管总共需要两次进出闸,但票价可按连续的单次乘坐计算:第一次出闸时先扣除第一程的票价,第二次出闸时再扣除全程票价与第一程票价的差额。如果无差额或差额为负,则第二次出闸时无需额外扣费。例如,乘客乘车起终点为M站→N站,途中经由A-B站出闸进行“虚拟换乘”,则全程虽经历了M→A、B→N两次出入闸,但仍按照M→N作为全程进行结算,若M→N票价大于M→A票价,则在B→N段搭乘中,仅收取M→N票价与M→A票价的差价;若M→N票价等于或小于M→A票价,则B→N段搭乘不再收取费用。而在联程票价立减的“虚拟换乘”过程中,B→N段计费则改为无论如何搭乘,均立减一定金额,如1元。


这两种“虚拟换乘”规则均可从票务层面将A、B两站“合二为一”,近似视作同站付费区换乘并纳入票价结算统计,为需要在此转车的乘客提供便利。


“虚拟换乘”虽能大幅提升线网对于有限硬件条件的适应性,但亦有使用范围限制,以规避在非适用场景下发生的“钻空子”行为。空间上,“虚拟换乘”只能发生在指定的车站组之内的不同车站间,例如,若A-B站为一个车站组,乘客第一程从A站出闸后,不从指定的B站入闸,而是在不属该车站组的C站再入闸,或仍从A站再入闸,则不满足“虚拟换乘”的成立条件,仍按M→A、C(A)→N两段分别计费;时间上,从第一程出闸到第二程入闸之间,一般不应久于30分钟,否则也应将前后两段分别计费;载体上,前后两段的乘车凭证(交通卡、交通码),应为同一对象。通过这些限制,可将“虚拟换乘”优惠对象集中于目标需求人群,同时避免换乘优惠的设置为地铁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票务损失。


上海火车站“虚拟换乘”示意图

(图:Metro Delta)

延伸阅读:上海地铁换乘站图鉴(一)


目前,我国多个城市的地铁系统已引入“虚拟换乘”,作为线网内部联系的重要补充。其中,上海地铁对“虚拟换乘”的应用最早、最为成熟:早在2008年6月1日,上海便率先在上海火车站实现了“虚拟换乘”。该站受国铁站房条件限制,1号线与3、4号线之间无法设置付费区换乘通道,乘客需出闸后通过铁路地道进行站外换乘。通过应用“虚拟换乘”,乘客在此站可享受连续计费优惠,避免产生额外费用。同时,该站还通过优化改造铁路地道等方式,将三线地下结构直接连通,使得除需出入闸及二次安检之外,乘客的换乘体验与常规付费区通道换乘并无太大不同。


南京西路站布局现状

付费区换乘通道待张园改造同步实施


目前,上海地铁共有8座(组)车站实施“虚拟换乘”,其中上海火车站、虹桥2号航站楼站为永久“虚拟换乘”车站,其它车站则是作为付费区换乘未实现情况下的过渡方案,同时计划在今后实现付费区换乘。例如,2、12、13号线的换乘站南京西路站受张园历史风貌保护区影响,暂未设置换乘通道,目前三线车站结构均互不连通,需经由地面进行“虚拟换乘”。而在近期换乘通道与张园改造同步实施后,三线均可实现付费区通道换乘。


天津地铁现有5处出站“虚拟换乘”

其中4组异名车站实现联程票价立减

1组同名车站实现连续计费

(图:天津地铁官网)


此外,上海、北京、杭州、天津、南京、武汉等城市的部分新线车站也先后引入(或即将引入)“虚拟换乘”,对象不限于同名车站,以根据实际换乘需要,最大程度方便乘客出行。


国内现行“虚拟换乘”案例特征分类表


哪些车站之间应该设置“虚拟换乘”?通过分析上述现存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虚拟换乘”车站通常具备以下特征:两个或多个付费区不相连的车站之间时空距离较近,且对应的两条或多条线路间存在一定的换乘需求。然而,受地理环境、用地权属或规划时序等多种因素限制,该处在短期内或永久不具备建设付费区换乘通道的条件,留下了“交而不换”的遗憾。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车站启用“虚拟换乘”功能,通过“虚拟”方式实现不同付费区间的软性相连,以此满足乘客的换乘需求。虽然“虚拟换乘”不能“治本”,即从根本上解决付费区不相连的问题,但“治标”而言绰绰有余,不失为实施难度较小、对乘客较友好、性价比较高的方案。





 03   实际应用:大有可为


针对如何解决11号线开通初期“交而不换”的难题,Metro Bay团队惊喜地发现,“虚拟换乘”在这三大换乘站,均有用武之地。



 琶洲站 

“虚拟换乘”路径:8号线A口↔“地面风雨连廊”↔11号线F口


由于琶洲站“地面风雨连廊”将与11号线同步启用,乘客可通过这条“地面风雨连廊”,在8号线A口与11号线F口之间出站换乘,同时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该换乘路径需在地面步行约220m,总用时约10分钟。这意味着,琶洲站具备实施“虚拟换乘”的成熟条件,有望成为广州地铁完善相关规则的“试验田”。


8号线与11号线琶洲站“虚拟换乘”

设想示意图


尽管琶洲站的“虚拟换乘”体验与普通的站内换乘相比,便捷性肯定略逊一筹,但对于往返11号线东半环与8号线海珠段沿线的乘客而言,在琶洲站“虚拟换乘”依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琶洲站虚拟换”路径

“地面风雨连廊”沿途一览


如果在琶洲站实现“虚拟换乘”,实际票价将如何计算?参考上海、北京等城市地铁的相关规则,我们将通过3个例子进行说明


  • 江泰路站→大学城南站,全程票价6元。若在琶洲站“虚拟换乘”,第一次在琶洲站出闸时扣除4元,即江泰路站→琶洲站的票价;第二次在大学城南站出闸时扣除2元,即全程票价(6元)减去第一程票价(4元);两次出闸累计扣费6元。若无“虚拟换乘”,两次出闸累计扣费8元,“虚拟换乘”将为乘客节省2元。


  • 江泰路站→万胜围站,全程票价4元。若在琶洲站“虚拟换乘”,第一次在琶洲站出闸时扣除4元,即江泰路站→琶洲站的票价;第二次在万胜围站出闸时不扣费,因为全程票价(4元)与第一程票价(4元)之间无差额;两次出闸累计扣费4元。若无“虚拟换乘”,两次出闸累计扣费6元,“虚拟换乘”为乘客节省2元。


  • 江泰路站→晓港站,全程票价2元。若在琶洲站“虚拟换乘”,第一次在琶洲站出闸时扣除4元,即江泰路站→琶洲站的票价;第二次在晓港站出闸时不扣费,因为全程票价(2元)与第一程票价(4元)之间的差额为负值;两次出闸累计扣费4元。若无“虚拟换乘”,两次出闸累计扣费8元,“虚拟换乘”为乘客节省4元。


由此可见,如果琶洲站实现“虚拟换乘”,可为大部分在此换乘的乘客降低出行成本,提供更大便利。



 广州东站 

“虚拟换乘”路径:1、3号线J↔跨广园快速路天桥↔11号线号出入口


由于11号线广州东站在开通初期将“飞站”,1号线、3号线主线与11号线北半环之间将“交而不换”,近期尚无优化空间。乘客只能经由3号线支线或6号线,额外多换乘一次,迂回实现1号线、3号线主线与11号线之间的换乘。


1、3号线与11号线广州东站“虚拟换乘”

设想示意图


目前,11号线广州东站的附属结构建设正加紧推进中,有望在完成Ⅱ号出入口建设后,于近期投入运营。但由于与国铁方面的协调难度较大,该站临时换乘通道的施工条件受限,其建设前景仍不明朗,或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这意味着,即使11号线广州东站顺利开通运营,与1、3号线的站内换乘很可能依旧无法实现。


广州东站“虚拟换乘”路径

地面沿途一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虚拟换乘”在琶洲站试点后,可进一步推广至广州东站。乘客可从11号线Ⅱ号出入口出站,经天桥横跨广园快速路,抵达1、3号线J口进站,从而完成“虚拟换乘”。该换乘路径需在地面步行约300m,地面步行耗时约4分钟,总用时约15分钟。然而,对于携带大量行李的铁路乘客而言,在广州东站进行“虚拟换乘”需上下天桥,且J口有一段只有楼梯、没有设置扶梯,换乘体验相对较差。


广州东站“虚拟换乘”

1、3号线入站路径一览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在换乘通道无法启用的前提下,在广州东站设置“虚拟换乘”具有实际意义:11号线多一个换乘站,乘客多一个换乘选择,终究是利大于弊的举措。后续若需改善携带行李旅客的乘车体验,可进一步考虑与公交部门协作,设置往返11号线Ⅱ号出入口与1、3号线J口之间的接驳巴士,作为代步方式。



 广州火车站 

“虚拟换乘”路径:2号线越秀公园C口↔流花路↔11号线流花站D口


按当前进展估计,11号线广州火车站预计在较长时间内(5年以上)无法投入运营,且最终投用时间难以控制。


这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11号线无法服务广州火车站的铁路乘车客流,无法有效联系市区两大火车站,对铁路广州枢纽集群的建设不利,也不利于环线自身枢纽联系疏散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11号线在市区北部无法换乘南北主干线2号线,导致2号线北段客流在进入城区前无法得到有效疏导,市区段压力无法降低,11号线北半环也缺乏换入客流来源支撑,环线的外围疏导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2号线越秀公园站与11号线流花站“虚拟换乘”

设想示意图


是否毫无办法?我们留意到,11号线广州火车站的下一站——流花站,与2号线广州火车站的下一站——越秀公园站,在空间上也较为接近。按照从流花站D口步行至越秀公园站C口计,若在两站之间进行出站换乘,地面步行距离仅270m,地面步行时间约为3分半钟,总耗时约10分钟,较广州东站“虚拟换乘”总耗时更短。我们的实地测试也支持这一时间估测值。


流花站、越秀公园站“虚拟换乘”路径

地面沿途一览


此外,两站之间的通行条件,也较为符合设置换乘关系所需。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两站之间的地面人行道较为宽阔(约5~10m),与车流路线交叉有限(主要为路侧建筑停车场出入口),同时大部分路段有浓密绿化遮顶,晴天的行走体验也有一定保证。无障碍设施方面,11号线流花站D口设置有扶梯与垂直升降机,2号线越秀公园站C口设置有扶梯,且有空间条件增设垂直升降机,通行的无障碍性可以得到保障。


11号线流花站D口、2号线越秀公园站C口一览


可能存在的短板处,一在于受停车场出入口切割,无法设置连贯的风雨长廊;二在于需对非机动车进行进一步的流线分离,以维持人行道的安全畅通;三在于2号线北站厅与站台层间的通行能力,该处斜通道设置了三台扶梯,在高峰期需考虑灵活调整扶梯方向,以满足增量客流需求。


流花站、越秀公园站“虚拟换乘”

2号线入站路径一览


考虑到两线间具备相当的换乘需求,11号线亦有需要直接或间接服务广州火车站,但这些需求近期内均无法由11号线广州火车站实现,我们认为流花站-越秀公园站具备设置“虚拟换乘”的充分必要条件。


目前北京地铁有2组不同名车站测试“虚拟换乘”

相关报道:19号线里有“日出日落”!这两站测试“虚拟换乘”,耗时多少?记者亲测→


2号线越秀公园、11号线流花站不是同名车站,规划上也尚未有连接成为同一车站的依据,“虚拟换乘”在技术与规定上是否可以实现?实际上,北京地铁已有现成案例:1、2号线复兴门站与19号线太平桥站、7号线广安门内站与19号线牛街站,这两组不同名车站均设置了“虚拟换乘”,乘客于30分钟内出站换乘可享连续计费优惠,但与此同时,设置“虚拟换乘”的两站亦保有各自的独立地位。天津、武汉等城市的地铁系统,也在不更名、不设置为同站的情况下,实现了或将实现异名车站的“虚拟换乘”。考虑到广州暂无设置“虚拟换乘”的先例,也暂时缺少适用的相应规定,在后续制定相关规定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参考调整。


综上,即使两站异名、暂时没有条件建设“地面风雨连廊”,考虑现实需求、相关条件及类似先例,我们也诚挚建议广州地铁在2号线越秀公园站、11号线流花站之间设置“虚拟换乘”,以在未来11号线广州火车站投用之前,为乘客提供直接在2号线、11号线北半环间进行换乘的替代选择。




总结


11号线开通在即,如何在现实不利条件下,增强11号线与线网整体的近期联系,保障11号线近期的通达性,也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环线本身的功能实现、环线巨量投资的回报实现,也关系到广州的公共交通网络是否能够成功提质升级、铁路广州枢纽是否能够联系成型,关系到“交通强国”战略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落地。


基于实际需求、实地条件及大量参考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后,Metro Bay团队认为,广州地铁运营部门可以尝试从软件配套层面入手,通过在琶洲、广州东站、流花等车站引入“虚拟换乘”,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条件,来保持11号线换乘功能的有限度实现,“减痛”渡过这可长可短的“阵痛期”。


进一步地,在建立“虚拟换乘”的本地实现机制后,这一机制还可以推广以下车站中在有限条件下尽可能提升广州地铁线网整体的通达性与服务能力:


  • 1、3号线体育西路站-10号线天河路站-13号线花城广场北站;

  • 2号线飞翔公园站-14号线乐嘉路站;

  • 3号线广州塔站-12号线岭南广场站;

  • 5号线五羊邨站-10号线寺右新马路站;

  • 8号线中大站-10号线中大南门站;

  • 广佛线石溪站-10号线工业大道站;

  • ……


我们也诚挚希望,通过引入“虚拟换乘”等灵活机制,广州地铁在三期规划线路投用后,整体运营服务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城市功能布局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能够得到真正实现,广大市民也能够从中获益更多。


(注:关于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时间、是否实行“虚拟换乘”、如何实行“虚拟换乘”,请以广州地铁官方通报为准。本文为Metro Bay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11号线和“虚拟换乘”

大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欢迎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往期精彩回顾 -

客流观察 | 广州地铁2024年10月客流月报

终官宣:广州3号线东延段11月1日开通!全新运营交路图送上!

深度 | 广州地铁四期规划最新预测: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坎坷之路

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这5条地铁线,可以这样调整……

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17号线“截弯取直”,恢复普速市桥线

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调整19号线海珠段

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重组10号线东延段、20号线线位

建言 | 广州2035核心线网改善计划:调整26号线市区段、延伸20号线


- 广州最新专题推文回顾 -

建设进度图:广州地铁在建新线建设进度图【2024年11月】

大湾区城际在建新线建设进度图【2024年秋季篇】

季度总结:季度观察 | 广州地铁各新线进度对比与开通日期预测(2024秋季篇)

深度分析:深度 | 广州地铁四期规划最新预测: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坎坷之路
新线航拍:航拍 | 即将开通!俯瞰广州3号线东延段,各站出入口抢先看!
Q&A:Q&A | 如何看待广州地铁12号线东段的初定站名?

Metro Bay
聚焦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追踪广深佛莞最新地铁规划建设动态!我们与长三角兄弟公众号“Metro Delta”友情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