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充领取高温补贴实施诈骗
表现形式:
不法分子冒用财政部、人社部和单位等名义,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信等渠道,发布“高温补贴”“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等虚假信息,甚至声明“收到请勿声张,过期视为放弃”,并附上操作流程。
引诱受害人扫描二维码,通过所谓“官方网页”或是“官方申领表格”诱导其办理“高温补贴”事项。要求受害人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获取支付密码后,骗子将受害人账户里的钱款转走,从而完成诈骗。类似的骗局,还有“国家财政补贴领取”“个人劳动补贴领取”等。
预防提示:
如果收到类似邮件或信息,应当第一时间与单位相关部门核实,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
企业应检查企业邮箱的登录模式,必要时开通安全认证、二次认证功能或更改登录密码。
(二)冒充熟人、领导实施诈骗
表现形式:
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黑产交易链等不法渠道,或通过向他人电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等不法方式,非法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对其加以组合配套,为其冒用他人身份实施诈骗创造条件。
然后再通过盗号或其他方式假冒他人身份,根据被冒用身份者与受害人之间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不同的社会关系,有针对性地编造“代买机票”“交学费”“代充话费”“募捐”“遇事故需救治或赔偿”“病重需手术”“帮接收退款”等虚假事由,利用受害人对被冒用身份者的关怀与信赖,使其陷入错误认识,从而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而诈骗分子为增强自身诈骗行为的迷惑性,往往会通过伪造虚假收付款证明、合成虚假语音片段、制作虚假的病历等证明材料,降低受害人的心理防备,加深受害人的错误认识,继而要求受害人向其进行转账。
预防提示:
注意保护个人及单位信息,以防被诈骗分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如果收到涉及熟人要求转账、汇款等消息,务必通过电话等途径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确定不是诈骗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冒充客服退款实施诈骗
表现形式:
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问题、航班取消。
以退款、理赔、退税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私下添加“理赔客服”的微信、QQ,并让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通过“屏幕共享”,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再将受害人卡里的资金全部转走。
或者直接以缴纳“保证金”、解除“征信风险”、开启“退款通道”为由,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
预防提示:
收到“退款退货”“退改签”“航班延误理赔”等,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不要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协助操作,更不能在陌生网站随意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