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故事,可以从泥地上的一根竹签、一个铅笔头说起,也能从十余次腿部手术、走一公里跌30个跟头谈起,甚至可以讲讲那些无法下床只能与画作伴的白天与深夜。
○ 但她说:“还是说说画中的欢乐吧,聊聊画里一如既往的喜庆!”
○ 王金凤,六合农民画市级非遗传承人,作品《过大年》入展大美民间——2022中国(南京)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00多个。代表作还有《母与子》《副业一支歌》等。
○ 她画的是自己的故事。她的笔下,家乡的人情味甘甜清香,鲜活肆意。
作品《过大年》
曾在泥地上勾勒出
心中的苦与乐
○ 王金凤是六合冶山人。因小时患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落下肢体三级残疾,左腿比右腿短7厘米。“那时候自尊心还是很强的,想着我的腿要是能正常走路就好了。”于是,画画成了王金凤宣泄情感的唯一出口,条件不够,就拿着铅笔头或竹签在地上随意勾画。
○ 身体的缺陷,让她从小就拥有细腻敏锐的共情力。1985年,19岁的王金凤第一次接触到“农民画”这一概念,她也是当时四合乡文化站美术创作培训班中唯一的残疾人报名者。
作品《母与子》
○ 一个月的专业训练后,王金凤的第一幅画作《母与子》完成,画中母亲与孩子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虽然粗糙,却饱含深情。
○ 1987年,她瞒着父母做了“截骨延长手术”。从健全的右腿大腿锯下3厘米骨头,接左腿上,植入钢筋固定,直至骨头长出神经和肌肉后再取出钢筋,这样双腿只相差1厘米。
○ 术后的疼痛超出她的预想,接下来的两年里只能卧床,迷茫之中,王金凤便用画画来分散疼痛,《百鸡图》便是其中之一。图中的大公鸡,头戴大红鸡冠,身披彩色羽毛,厚实宽大的脚爪尤其醒目。王金凤说,鸡爪处理的寓意是“脚踏实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又追寻到阳光下
明媚张扬的畅快肆意
○ 两年后,随着体内的钢筋被取出,王金凤回到原先的工作点:水泥厂。“我当时负责厂里的宣传工作,职工宣传栏里、场内黑板报上都是我的画,那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要坐在画馆里画画。”虽天生残疾,但一路走来,王金凤也在人情冷暖中收获了生活的甜。
○ “看到我走路不稳,大家会上前扶一把,看我喜欢画画,就让我尽情地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农村感受到的温情与善良。”
作品《邻里好》
○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谁家建新房,还是抢栽秧;无论是娶媳妇,还是忙收割……乡亲们无一不是争先恐后鼎力相助。王金凤的画作,既是那些原汁原味的冶山旧事,也是乡亲们共同的记忆——那些关于汗水、生活、欢笑与希望的画面。
○ 之后的日子里,她坚持创作农民画,逛图书馆翻阅美术书籍,上网钻研题材……2008年底,在桂子山石柱林景区的农民画创作展销厅设立,王金凤也辞去工作,开始专职绘画,坐在场馆里绘画的梦想终于在此刻实现。
○ 诞生于冶山的六合农民画,大俗却也大雅,色彩浓郁而大胆,线条粗犷,人物却很细腻,画面满满的乡土气息,像是让人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 “画画就要画得畅快肆意。”王金凤以画人情画为主,色彩鲜艳,对比度明亮,见证了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她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想画下一幅幅
人情味浓的喜庆、欢歌
○ 农民画家的作品,色彩洒满纸张,艺术造型饱满丰富。乡土中那令人心安的气质和着阳光扑面而来,“我的作品,就是对生活最直观的表达和体会。”
作品《乡村如画》
○ 王金凤的画里,一家人相亲相聚、孩童自由玩闹,村里的人耕地、养猪、划船、跳舞,自有一番喜庆、欢乐。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几日,王金凤的新作《龙行天下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也进入收尾期。画布上,巨龙盘卧、谷物金黄、家畜肥壮,农民围坐在田野边,谈笑风生,那份纯真与和谐仿佛能穿透画布,直抵人心。
○ “以前的画面比较简单,随着时代变迁,农民画也丰富起来。”王金凤说,时代发展下的农村,不仅仅是好收成和好风景,还要着眼于农民的“好日子”,着眼于生活的风采,这就是眼下的农民画家们想要创作的内核。
○ “我画的是生活,更是人心。希望通过我的画,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 如今,王金凤的作品中,农民“居住在景区、生活在画里”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广大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在不断拓展,而这个更加欢乐、更加温暖的六合乡村里,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
作品《画乡旅游》
○ 一支画笔,人情味浓。只画自己想要的好日子,画生活中的快乐与自在。
○ 在冶山,“王金凤们”心中的好日子是原汁原味乡亲情义,是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是活力澎湃的富足生活,更是昂首阔步的美好明天......
内容来源 | 今日六合
编辑 | 巢宸舒
校对 | 祁灿灿
责编 | 陈新洋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