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学市场的大环境怎么样,想必广大文学爱好者都心知肚明。作者之间越来越卷,竞争越来越大,但是读者却越来越少。一位省级诗歌刊物主编曾这样说:如今的诗坛,作者与读者高度重合,作者群体基本上等于读者群体。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悲伤,但是基本上接近现实。
诗歌作为作者群体最大的一门体裁都是这样,小说、散文等体裁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年初的时候《人民文学》《收获》等顶级文学名刊走近了董宇辉的直播间,卖出了几十万册的好销量。
一年又快要过去了,值得令广大读者担心的是,没有网红主播的带货,《人民文学》《收获》正式的发行量是多少?
再者,通过网红主播带货售卖文学期刊的方式买来文学期刊的这类读者,他是真正的严肃文学期刊爱好者吗?他把文学期刊买回去,真的认真阅读过吗?
让文学期刊发挥真正的文学效应,是去培养和发现更多真正的文学爱好者,而不是做好表面文章。
文学是精神的源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深知,即便没有多少销量了,至少一个省,至少会有一家省级文学期刊享受财政补贴支持,发扬与传承文学事业的磅礴与发展。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那些得不到财政支持的文学期刊呢?
出路之一就是停刊倒闭,近来就出现了不少因市场效益原因被迫倒闭的文学期刊。这不免令人一阵唏嘘。
这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本来从事严肃文学创作,投稿发表难度难于登蜀道,可如今大量文学期刊倒闭导致版面剧减,进一步加大了作者投稿发表的难度。
在如此发表困难的背景之下,不少实力不怎么样的底层作者,将目标盯向了一些“李鬼”刊物。
这些李鬼刊物,正是因为市场原因快要活不下去,因为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之后没有了财政补贴之后一般是省级以下的一些的市级文学期刊。
面对活下去的艰难困境,这些李鬼刊物不惜亲手砸碎创刊几十年好不容易铸就的“金字招牌”。打破底线,降低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的质量标准,放弃文学的尊严,一切向“钱”。
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不光明发表途径,笔者在此处就不公开透漏了,因为这样牵扯大多数人的利益,引起这些人的群起而攻之。因为人性就是这样,在利益面前,他们考虑的并不是事实的正确与否,而关心是否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这样,被摔在地上的往往是举起火把的人。
如此,这里就挑这里面不正常发表的看起来还那么像回事实际上也是作为卖版面的幌子敛财的一种方式——办作家培训班。
这里事先声明,不特别针对某一家文学期刊,所以请不要对号入座。当然,我们也尊重真心实意免费办培训班培养文学事业新生力量的文学期刊。
文学创作,一定是潜移默化才能习得好作品。必须是大量的阅读与大量的写作实践铸就的。不可能速成速就。如果仅仅可以依靠一次作家班就可以达到发表水平的话,那么余华的儿子不至于三十多岁了才发表处女作作品。
对于这类刊物,还是稍微顾及自己的“金字招牌”的,没有像某些文学期刊那样,直接没羞没臊地非常直接的贩卖版面。稍微迂回一下,付费办一个培训班,既让一些虚荣心特别强但是写得又不怎么样的作者满足了发表的心愿,还获得了办刊的经费,有盈余还可以几个编辑改善一下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绝对不利于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一个文学期刊,它不坚守文学作品质量的生命底线,放弃文学的尊严,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这很不正常。与其如此,还不如像那些停刊的文学期刊那样,痛痛快快地选择停刊。如此,广大读者还会敬佩你们为英雄。
这里也是心平气和地建议,我们都是共同为文学事业服务的人,都希望更加繁荣。希望有些文学期刊明白,条件艰苦一定是暂时的,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坚守住文学作品的生命线,停止付费办班,不要开启付费办班。这样会在广大读者的心上埋下一颗不好的种子,一旦发酵,一旦炸开,或者长此以往,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活下去”的方式有很多种,不止付费办培训班这一条路。但是需要谨记的是,不管什么探索的方式,都不能放弃一个文学从业者的底线,突破作品质量的生命线,向“钱”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