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宪问篇(修己以敬)

文摘   2024-09-04 11:10   山东  





主讲
恒宁(醍醐)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我们最近一段时间讲《童蒙须知》,大家也能够感受到「礼」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因为通过「礼」,我们能够表达出对于他人的尊重,对于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礼」就是「仁」的一个外化。

如果统治者或者上级领导重视礼、奉行礼的话, 他所领导的这些民众就会很自然地愿意效力于他。因为如果领导者,如果上级都能够表现出对于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么民众或者说下级他们会被感动,怀着一种报恩的心态,他们就很喜欢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这样工作就容易开展。

所以当统治者的,或者说当领导者的、当管理者的,一定要奉行「礼」,「礼」其实是仁爱的外化,一定要奉行仁爱,那么你爱人则人爱你(我们给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上级领导一直都是尊重的、友好的、爱护的态度,那么他领导的所有民众都拥护他,什么命令都喜欢去主动地完成,热情地完成。

我们来读一下: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统治者、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不喜欢奉行「礼」,缺乏对于下属或者民众的尊重和爱护的话,他就不会得民心。不得民心,他下达了命令,民众也不喜欢好好地执行,就是应付了事,这样就会很麻烦,甚至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礼」就意味着「仁爱」,就意味着时刻为他人着想,人人都要奉献礼,这样社会才会太平。

再看下一段: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孔子: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君子,应该怎么做呢?

孔子就回答:要从「敬」开始(「敬」要有恭敬心,敬是一切的起点),你想做一个君子,你要先「修己以敬」,内心充满对于一切的敬意。对于一切的人、事、物都有敬意的话,你内心是谦卑的,是深沉的,是不浮躁的,不傲慢的,所以先从「敬」字开始修自己。

子路又问: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下一步就是要「安人」。你怀着敬意对一切人、事、物,内心谦下的时候,还要安人,「安人」就是让他人感觉舒服,尽可能地让他人感觉舒服、愉快、安乐,这样来做。

子路又问说: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又说:「修己以安百姓」。让身边人舒服了、安乐了还不够,继续地向外拓展(这个有点儿像「慈心观」)。百姓代表一个国家的人民,希望我们的存在能够利益一国的人,甚至全世界的人……百姓就是所有人。

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仁爱心逐步地放大,那么起点是一个「敬」,从敬开始,让他人感觉舒服安乐,然后扩展到让所有众生感觉舒服安乐,这样来修。

同时,孔子也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如果想要实实在在地利益全天下的老百姓,尧帝、舜帝虽然是明君,但是做得还不够。

也就是说,想要利益所有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和理想,不是说一个、两个贤人圣者就能完成得了的事情,任务很重,需要我们人人来分担。每个人都从「敬」开始修己,慢慢地让周围的人、身边的人舒服安乐,慢慢地让远方的甚至所有人舒服安乐——人人都发这样的愿,都行这样的愿,那天下就变成极乐世界了……

所以这一段特别好,我们来读一下: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一段也充分体现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种仁爱逐步蔓延的一个观点。从「修身」开始,「齐家」要安身边人,然后「治国」是百姓,然后「平天下」就是所有百姓了。

让仁爱心逐步地放大,一步一步来,但是我们自己要先成为一个发光源,从我们这里慢慢地发光,向外照亮世界。

再看下一段,下一段是一个小故事了,这里提到了原壤这个人,他是鲁国人,算是孔子的发小,他们从小就认识,很熟。因为很熟,所以孔子跟他讲话就有开玩笑的特质,批评的时候也是说到,看上去蛮重的,实际上也是开玩笑。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说有一次原壤,箕踞坐着等孔子,什么叫「箕踞」坐着呢?就是两个腿岔开分得很大,随意地坐,显得有点傲慢,那样等着孔子来。

孔子当时怎么也是一个讲师了呀,而且人家是讲传统文化的,原壤可能觉得孔子是我发小,看着他长大的,所以他内在缺乏对孔子这个讲师的一个尊敬心,所以他看上去这个姿势不雅观,甚至显得傲慢。

孔子见了他就说:幼而不孙(xùn)弟(tì),「孙」通「逊」,「弟」其实是「悌」,「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然后还用木杖打了一下原壤的小腿。

从孔子的讲话还有他的动作上,我们就能够推断出孔子跟原壤是相当熟的,就像哥们的那种关系。

孔子批评原壤,说:你这个姿势太不雅观了,而且显得很傲慢,你看你小的时候就不懂得谦逊、孝悌这些,不知道尊敬比你年长的人,长大了也没什么大的成就,到老了的时候就一直就持续着一个坏习惯,老了也不改,还一直活着,真是害人虫。孔子就用小木棍儿打了他一下他的小腿。

这种话语和这种举动也只有对熟人才做得出,就真的是哥们,或者是堂兄弟之间有时候会开玩笑这样子。

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就是孔子很有人情味儿,性格挺有意思,同时他在强调,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一些启蒙教材,要懂得谦逊有礼貌。

有可能孔子是比原壤大几岁的,因为这里提到说年幼的时候要懂得逊悌(逊,是谦逊;悌,其实是弟弟敬爱哥哥,弟弟对哥哥要有礼貌的意思)。那么长大了,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长大了之后要争取有所作为,在这个世界创造点价值,但是原壤像混混一样不创造什么价值,然后又不懂礼仪、礼节,所以孔子对他挺不满意的了。

如果我们一直没什么素养又不能创造价值,那不如早点离去好了,孔子是这个意思。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你看你又不懂礼数,又不创造价值,还活这么大岁数,不浪费时间嘛,还浪费粮食啊,他是这样开玩笑。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争取活着的每一天都创造点价值,都要利益众生,不然孔夫子就要用小棍敲我们了。

这一段我们就不读了。

好,今天先学到这里。




点击公众号卡片,获取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二选一

QQ:280668866(心成)


QQ:67501126(一文)
微信:kongxindejietuo(心成)


微信:67501126(一文)
官网:tihuxueyuan.net


官网:chan.tihuxueyuan.net
邮箱:280668866@qq.com(心成)


邮箱:67501126@qq.com(一文)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