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今年,教育部启动了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将打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赋能理工农医文等各类人才培养。今年秋季学期起,山东多所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打造了若干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典型案例,推动人才培养全链条、全方位创新。如今山东各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开展情况如何?学生们在学习人工智能课程中又有了哪些收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的高校去看一看。
Part.1
山东大学:立体式构建“人工智能+”育人体系
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一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11月2日,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的100多名学生正在听一堂人工智能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工智能思维为主线进行内容设置,其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科学修养和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
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
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驱动力,也成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杨明认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也是未来科技发展重要的突破方向,更是我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
在高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样不可忽视。面对学生在专业背景、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上呈现出的多元化特点,为了保证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山东大学构建了“1+N+X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不断成熟,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愈加紧密。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培养出更加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也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人才选择。2024年5月,山东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建,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瞄准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前沿、聚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关人工智能“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山东大学“人工智能”战略。
Part.2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设计教育改革
作为国内率先“试水”人工智能通识课的艺术类院校,早在2023年初,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就察觉到了深层次人工智能工具将会给设计艺术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于当年9月份面向全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选修课。
作为第一所“吃螃蟹”的艺术类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开始也面临着没有师资、没有教材的现实问题。
经过近一年的论证、筹备和建设,2024年春季学期伊始,全国首门面向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开课,授课对象为2023级全体新生。课程紧紧围绕设计艺术类学生特点,以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培育为目标,聚焦人工智能与设计艺术的交叉融合,采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多维度赋能设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实现路径。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顾群业眼中,人工智能是学生迟早要掌握的技能,“应用”则是他们艺术类院校师生对人工智能的定位。为了将人工智能推进到所有专业、渗透到所有课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从系统、课程、平台、模型、教材、师资等六个方面整体规划,让学生们在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专业课学习,为专业发展赋能。
当人工智能嵌入到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中,又会为教学和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以剪纸为例,通过对剪纸艺人大量作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各种风格的剪纸图案模板,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不仅帮助非遗传承人更好地传承技艺,也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将成为山东高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改革方向,各高校正在推动实施“智能+教育教学”提质升级实施方案,让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山东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是未来世界的钥匙,谁领先了人工智能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开展,打破了专业限制,培养了学生们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仍在发展之中,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师资配备、学习效果、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更优方案,我们期待更多高校能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上持续发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