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点“绿”成金,打造特色林业种苗保障基地

创业   2024-11-15 19:03   广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凤山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风景旖旎、资源丰富,特别是农业和林业资源禀赋十分优厚。2024年,在自治区粤桂工作队新一轮援派队伍的指导下,两地党委政府和派驻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广东帮扶资金1500万元,在长洲镇打造林业种苗保障基地,以期建设全市乃至全区的综合性苗木供育基地,充分发挥“青山”优势。
目前该基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部助力下蓬勃发展,成为凤山县挖掘绿色低碳经济上的又一亮点,为凤山县的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成为区域内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实现点“绿”成金。
一、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一)规模建设与分区实施。项目新建300亩苗圃,精心规划为5个区域逐步推进。这种科学的分区建设方式,使得项目实施有条不紊,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明确,无论是从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调配,还是后续的生产管理,都能够做到高效有序,为基地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内容涵盖了场地平整、清表、清理种植土层等基础工作,同时高度重视供水系统、生产用房、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保障了基地内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提高了生产运营效率。例如,完善的供水系统确保了苗木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且适宜的水分供应,道路硬化则方便了苗木运输和生产资料的配送。
二、强大的产业效益
(一)苗木供应保障有力。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约600万株苗木,这对于凤山县油茶“双千”计划和国土绿化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支持。充足的苗木供应,为凤山县林业生产发展筑牢了根基,保障了绿化工程和经济林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力推动了全县林业产业朝着规模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二)显著的经济收益。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每年每亩5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300亩土地共计15万元。这笔稳定的收入增加了当地土地所有者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原本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成了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二是苗木产值可观。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每株苗木平均约4元,产值超2400万元。如此高的产值不仅为凤山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凸显了林业种苗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1500万元广东帮扶资金量化到3个脱贫村,按照第一年收益分红不少于3%,第二年不少于4%,第三年及以后收益分红不少于4.5%计算,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超45万元。
三、创新的联农带农模式
(一)资产归属与管理共赢。1500万元协作资金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除土地外)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百乐村、郎里村、长洲村民委员会所有,由项目运营单位使用管理。这种模式一方面保障了集体资产的权益,使村民委员会能够参与到产业发展的长期收益分配中;另一方面确保了项目运营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实现了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理分离和有机结合。
(二)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对于有育苗资质的企业进入基地育苗且属于政府统一采购的苗木,企业所得利润可提取5%左右作为联农带农基金。该基金将成为支持当地农村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资金来源,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困难农户帮扶等多个方面,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脱贫户采购苗木优惠5%的价格,这一举措直接降低了脱贫户发展林业产业的成本,提高了他们参与林业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脱贫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三)就业和提产双双获益。基地吸引劳动力就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机会。村民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稳定的收入,减少了劳动力外流,促进了家庭和谐和乡村社会稳定,2024年种苗基地带动就业劳动力210人次,发放工作人员工资287万元。同时,在基地工作过程中,村民还能学习到育苗、种植等相关技术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
凤山县林业种苗保障基地项目在广东财政帮扶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强大的产业效益和创新的联农带农模式,成功实现了从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再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这一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在产业帮扶、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生动展示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在绿水青山间创造出金山银山,点 “绿”成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精彩篇章。
 

2024年凤山县林业种苗保障基地航拍图。

粤桂协作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服务八桂乡村振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