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返魅与解旋 | 青年陶艺家:余梦彤Yu Mengtong

民生   2021-10-10 11:43  




“艺术是一种感知力,也是你观看的角度,你需要的是看见自己”,这是导师白明教授告知余梦彤的


梦彤于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期间两次入驻上虞青,研究生的主要作品在虞完成,如《右旋》与《解旋》,甚至包括带有上虞痕迹的江南冬日影像作品,如《废园》《根》《丛》与《送别》,每天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当看不到的时候或许去了江边散步观鸟,她熟知每一种鸟的名字,以及它们的习性与灵性,对博物的热爱也同样出现在作品中,对“螺”的空间与肉体充满着生命的联觉感知。


长久的创作相处会感受到梦彤内在的敏感、悸动、幽深以及炙热的行动力,作品有对日常细微之思的深切介入,会将生活的琐碎决绝的抽离纯化,如同泥土到瓷土的淘洗锤炼,但这样的纯化最后又归于平静进入永恒性的消解中……敞开与封闭、祛魅与返魅都可以在她的作品中看到,会看到她自我探索与自然生命感知的勇气与力量。






不善言辞的余梦彤将所有的敏感和内心的炽热深情地转移至白色的泥土上,在与泥土的交流中她试图去反转螺的外形结构,一个曾经的生命空间。这呈现了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式的劳作方式和忠诚持久的视觉关注。这里不仅仅是在于她作品的写实技巧和对材质早熟的把握能力,而是从这样的作品与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她对鲜活生命的深刻呈现以及对由生命感知所拓展的那种善意里展现的某种成熟的、值得让人珍惜的悲悯之情。


她对材质和与生命相关的表达过程所内含的逻辑性思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具有文学特质的情景感——所以她的螺的解构作品不再仅仅是呈现了观者看到的;也不再是人们看到的她在冰面上书写;也不在于她陈设方式中将一个解构的螺那长长的曲线组合成类似于鱼和光谱的形状,这整个的过程都体现了她对单纯的材料所具备的丰富表现力和脆弱属性的理解,如同呓语般地与自己倾谈。她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个人化的情境里生长、并开始具有了独特的语言。梦彤沉浸在手中这个仿佛形成了自我闭环的螺的结构中,她解构的是一个外在的形,而实质是她在解构自己、重识自己。这种方式本身既极为个人,又非常当代。





——白明





 自述 


废园日记:


废,屋顿也;园,所以果树也。废园,田宅之废,荒野丛生而旧迹可循 ;此中常度可弃,唯我与我之乐园。



【从某种角度,土地、瓷土、生命,这三者间有着无限的联系。瓷土是一种提纯的尘埃,是对土地的重新认识。农耕文明下的人是如此容易与土地产生情感连结,比如我们坐高铁,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田地和坟墓,可这却是人和土地发生的最常见的连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们选择的自身生命与自然发生联系的方式。瓷土作为土地的提纯物,它的两极都通向永恒——一方面如果经过烧成,它成为一种最为坚实而接近不朽的存在,一种精神、文化抑或意念的凝结物;另一方面,如若未经烧成,它仍可以回归大地,融入无限的自然流转。而如同月之盈亏,当明知一切终将回归,仿佛从未发生,亦或再也无法回归时,那些仍然被坚持的历时性过程就产生了精神上和观念上的意义。】




-瓷书-  (行为+影像)/


 瓷书视频 


“瓷书”中我每日清晨用未烧过的瓷泥条在冰面书写,中午气温回暖,冰的表面会融化一层,带走一部分文字,晚间又会冻住,每日早晨再书写一遍,直至气温转暖,每日冰融化得越来越多,一层层瓷泥书写的文字就融化在淤泥里。



【上虞这片地方给了我非常强烈的触动,我是那种很少能从人身上获得安全感的类型,但在这里我从上虞青国际陶艺中心的朋友们身上获得了这种难得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往往自然会给我很多,与生命、自然相处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也是我最擅长的事情,它只需要两样能力:观察、理解生命的能力与保持安静的能力,在自然中的我是最真实和放松的,因此我常常会在江边晃荡。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一旦你熟悉了一个地方独特的气候、这片土地上独特的生命形态,你就会常常想念,这里的水位涨落,阴雨变换,福寿螺粉色的卵块会布满树干,三角形的野慈菇一夜间疯长起来;从某一天起,江面上充斥着黑水鸡和小䴙䴘求偶的声音;斑文鸟每日挤在芦苇上一边晃荡一边呆呆地嚼着芦苇种子;鬼笔蘑菇将黑色的汁液悄悄释放。为此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创作冲动,我认为行为与影像艺术的创作最为独特的是直接与“当下”的空间与时间产生联系,也就是“此时”与“此地”,它直接发生在这片感动我的土地上。】





-送别-  (行为+影像)/



 送别视频 


“送别”是用我制作的40块未烧成的瓷泥砖不断铺在地上,每铺下一块就意味着要踩碎前一块;隐喻我们生命中不断地告别,与当下告别,不容挽回。一个春天的梅雨与草长莺飞之后,这样一条与我生命中绵延与选择相关的轨迹就由雨水、河流完全消解。


【同样,陶瓷的生成制作过程也是土、水之间的关系,起先我通过水的人为增加来控制土的形态,在作品“左旋”、“右旋”中我通过泥土中水的含量来改变泥坯的形态,将一种自然的生命空间拆解、翻转。而在我的装置与行为作品中颠倒了它们的常规比例,利用自然界的水的变化以及水的不同形态(雨水、江水涨落、冰的融化)来进行创作。】





-右旋-/




 右旋 


右旋的翻制原型名为红翁戎螺,它的螺壳天然有一条缝隙,随着生长而生长,其作用是保证在螺身躲避在螺壳内时仍然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一组作品中我将其从缝隙生长的方向逆向打开,并由此将其反向旋转,达成一种生命内外空间的翻转。这意味着生命个体如何认识内在与外在,并与自身的这两部分相处。自然界中多为左旋的螺,同一螺种发现共有左旋与右旋的情况非常少见。





-  废园  -/





 废园 


“废园”将未经雕琢的上好玉泥直接高温烧成后与铁矿渣并置。同样是被人类从土地中开采的矿物,经过火的瞬间淬炼,在这样一个鲜有人问津的废园中它们会以这样一种稳定而平等的姿态共同经历一段命运




【“右旋”与“解旋”两组作品都以陶瓷成型工艺中翻模注浆成型的过程及隐喻为出发点,翻制原型均为真实的螺。螺是一种能够存留最为久远的生命构造之一,它们代表了一个生命自身产生的空间与生命长度的积淀,也是一个分割生命内在和外在的可视实体。经过翻模注浆后得到的的泥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客观真实事物的置换,陶瓷材料的一大特点就是只要在烧成之前,都可以通过改变泥坯的含水量来对其的形态做出变化,而这就成为了陶瓷给予我的一种特权——对真实进行改变,将一种客观真实转化为主观真实并最终以客观真实的形态呈现。这样的泥坯在烧成瓷之后成为了一种更为坚实和更接近永恒的真实物质存在,可它却保留了制作者生命个体鲜活的、生命绵延中最为当下的印记。而当所置换的原型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就如同创作者拥有了所翻制生命的身体与生命特性并进行表达。】





-解旋-/









解旋 


解旋是将螺的生命空间进行消解,对同一空间尝试了8组不同的拆解方式并保留了创作当下的感受。每一次的拆解都是将一段生命绵延转录成为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


【从我的父辈起就从未去到过祖籍所在之处,我的血缘里也早已融合了来自大江南北的血脉,我在那些面貌统一的大都市中成长与迁移,我也无处寄托那份属于特定土地的归属。这个世界的变化仍在成倍地加速,当外界无一定处,内心即恒定。不论是对生命寄居空间的转换还是通过瓷土与各个感动我的土地产生联系,瓷土给予了我一处栖身之所。





-根-/

-丛-/



 根 




-丛-/





丛 


这两组作品由一些瓷枝条按照冬季园中植物的生命形态与真实的枝条并置在一起。植物是连结地上地下两个世界的生命体,这种真实生命的季节性躁动、变化和瓷生命的永恒、宁静等等特性形成对比。作品替代创作者达成一种创作者生命个体所不能所奢求的回归与存在。“丛”有一部分未经烧成的枝条,它们会随着时间分解并融进土地中。两组作品都完成于江南的冬季并随着植物的生长及雨水的作用而变化着。




致谢


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我往往感到信任和恰当距离的达成是最为美好的事情,这两点是人与人关系中自由的起点。这样的相处往往平淡,但却坚实有力。而信任和自由度也是我认为在整个创作期间导师所给予我的最珍贵的支持。当然,同时也应特别感谢白明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在每日的相处中他的身体力行和从他那里直接获得的对艺术的判断远胜于诸多的讲授,这无疑对我的艺术观及为人处事都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也由衷感谢上虞青国际陶艺中心的小伙伴以及许许多多不及在此一一致谢的人。我深知很多事情是一己之力无法企及的,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所做之事也无法事先条分缕析地讲述清晰,大家的帮助同样出于一种弥足珍贵的情谊。


因为些缘由,在尽力呈现这一切的过程中我就已知的是,不论结果如何,这段创作时光于我早已熠熠生辉,我唯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希望这些作品最终没太辜负这样的支持与帮助。




上虞青创作 


 与导师白明教授在上虞青 


 解旋创作过程 


 送别创作过程中的泥板盒子 


 创作过程揉泥 


《右旋》创作过程


制泥板



柴烧


 江南山野 


 江南古村行


 创作间隙读书 


江畔的斑文鸟 





 展览现场 













余梦彤:

1996年生于北京

201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2018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推免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参展:

1) 2017 第五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展/西安西京学院/陕西/中国

2) 2017 “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优秀奖)/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广东/中国

3) 2018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

4) 2018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九届暨2018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5) 2018对谈-白明与他的学生陶瓷作品展/Quirini博物馆/威尼斯/意大利

6) 2018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弘益大学现代美术馆(HOMA)/首尔/韩国

7)2018 学院陶艺十年 武汉国际陶艺邀请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中国

8)2019 第二届女性艺术+倾巢计划览/北京798零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9) 2019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北京798艺术园区a07楼/北京/中国

10)2019第二届当代青年陶艺双年展/北京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11)2019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江西/中国

12)2019“盛世观瓷”首届横琴文化艺术节/珠海横琴新区琴政路38号励骏庞都/广东/中国

13)202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北京 / 中国 

14)2021 首钢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 / 首钢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三号炼钢炉  / 北京 / 中国


收藏:

1) 2017 陶瓷茶具设计“顽石的瞑想”(黑色款)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 2018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的晌午”(部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3) 2018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的晌午”(部分)由意大利Quirini博物馆收藏

4) 2018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由画廊杂志收藏

5) 2019 陶艺装置作品“异质”、“盈亏之隙”、“盈亏之洄-01”由筑中美术馆收藏

6)2021 陶艺装置作品“解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7)私人收藏


发表期刊:

[1]  疑难杂症:对困惑、感知的呈现与探索 [J]画廊, 2018(07):96-102 

[2]  被烧造的隐喻——2018 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本科毕 业生作品展[J].中国陶艺家,2018(02):36-45. 

[3]  知白守黑——对话梁绍基:观念、当代与陶瓷 [J]中国陶艺家,2020(04):28-41. [4] 片段与割裂 [J]新民艺2021,252:86-95

[5]  片段与割裂 [J]浙江工艺美术 2021,253(01):34-43

 




编辑:土车














现代国际

陶艺中心


中外交流之窗

世界青瓷之源



上虞青


网址:www.shangyuceladon.com

电话:0086-575-82973910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江西路617号


艺术|陶瓷|文化|>>>|研究|创作|交流


白明老师在上虞青陶艺中心和外国陶艺家交流




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座落于素有“青瓷之源”美誉的上虞,由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共建,系中国第一个专门服务于中外陶艺家和艺术家自由创作与交流的公益性学术机构,由绍兴市上虞区龙盛青瓷文化发展基金提供支持。中国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清华美院陶艺系主任白明教授主持中心工作,每年邀请中外知名艺术家入驻研究创作。 



上虞青
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世界青瓷之源,中外交流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