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始终把打赢“人才创新引领攻坚战”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优势”,激发人才工作新动能。
鼓励企业开展各项创活动
打出组合拳,构建“磁吸式”人才政策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党管人才水平。将“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人才集聚计划作为推进“林州高质量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规格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至24家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统分结合、职责明晰、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人才政策升级。持续深化“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1+19政策体系,完善探亲补贴和政治激励政策,研究制定《打赢“人才创新引领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企业自建人才公寓享受物业费用补贴实施办法》《智汇红旗渠·人才公寓分配方案》等政策文件,从生活保障、扶持激励等方面细化措施,为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绿色通道,推动各类人才总量持续增长。
精准定向发力,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将“人才创新引领攻坚战”列入市委重点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成立人才创新引领攻坚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常态化组织召开“人才创新引领攻坚战”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把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服务创新以及组织措施保障等各方面融入整体。
筑好凤凰台,打造“高能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在精准开发岗位上出实策,涵养人才“蓄水池”。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参加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提供岗位216个,达成就业意向80余人;加大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2023年共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27名;召开“千企万岗促就业 勠力同心促发展现场招聘会”等40余场次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开发岗位6262个,参加企业300多家次,达成就业意向3629人。引进各类人才197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00余人。
在着力打造平台上下实功,唱响创新“主旋律”。依托红旗渠经开区、国家863科技产业园等平台,新建各类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3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吸纳入驻创新创业团队500多个,近三年全市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0家;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安阳工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开展对接活动40余场次,2023年新建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校地实践基地10余个;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新路径,拟与河南省人才集团联合筹备设立红旗渠人才集团,进一步畅通省、市、县人才招引渠道,加快区域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建设。
在聚焦柔性引才上用实招,集聚发展“智多星”。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北京、郑州、长三角及珠三角4个地区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柔性引进、集聚更多人才和团队返林创新创业;整理编制《林州籍在外人士名录》,收集汇总林州籍在外人才信息4万余条、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110余条;促进返乡人才投资建厂1家,成功帮助引进企业2家,在谈项目20余个。
做优生态圈,推出“精细化”人才服务工作模式
注重集成服务。在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提供“一站式”服务项目,实现人才“急、难、杂、小”事项帮办、代办;深化“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为人才提供医疗服务、一元民生等一揽子服务,先后发放人才一卡通425张,让广大人才感受到林州温度。
强化专业服务。建立“1+N”帮包机制,聚焦企业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组织包括46名县级干部在内的633名党员干部包联对接649家企业,为企业、人才办理各类手续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结合“五星支部”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点”创建活动,目前创建安阳市级示范点7个;选派教育、卫生、工业、科技、农业、文化旅游“六大专家人才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70次,开展技术指导3000余人次,印发技术明白卡2万余份;
突出暖心服务。整合全市服务资源和社会化力量,为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医疗健康、文化休闲等优质专属服务,拨付使用人才工作经费720余万元,发放各类人才补贴234.9万元;通过“政府补贴+适量自费”的方式规范运营人才公寓,鼓励企业探索盘活现有闲置资产,2023年建设人才公寓714套,解决各类人才阶段性住房需求;集中开展人才夜市、青年人才联谊会、人才创业交流座谈会等活动20余场,参加活动2000余人次;选树表彰第四届十大红旗渠建筑工匠10名、红旗渠建筑工匠100名,营造了敬才、爱才、惠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