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澡堂子文化

民生   2024-11-04 07:49   北京  

北京最后一个公共澡堂,丰台南苑双兴堂浴池外景。该澡堂由满清镶黄旗子弟王双奎在1916年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双兴堂”更名为“南苑浴池”。至今这里基本保持着老浴池的面貌,每位8元,澡堂文化是老北京重要的风俗文化,澡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起侃大山、下象棋、喝茶抽烟、搓澡、修脚、拔火罐。 

在澡堂搓背和喝酒的人。澡堂里喝酒一般都是“文喝”,斯斯文文,慢慢悠悠,一碟花生米,一碟泡蚕豆能从“开花”吃到“败园”,没有人认真喝更没有人认真吃。四五个人腰里缠着块大毛巾,脸对着脸,胸脯对着胸脯,神聊,解闷,舒心,畅神。 


在澡堂拔火罐、下棋。一进澡堂子,你就能听见一声地道的北京吆喝,“来啦,两位爷,撩帘子瞧道里面请……”,尾音拖得长长的,老北京话,字正腔圆。 

三位老人在泡澡。那个时候的澡堂子不计时间,你可以从早晨一敲钟一开门就进去,晚上满天星斗时再出来,绝没有人催你。你想泡多久就泡多久,只要你不怕泡熟了,泡褪了皮。 

在澡堂搓背的人。 这样的场所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这种开放的空间,人们彼此相识成为朋友,恐怕除了这个澡堂子,也很难找了。

老北京人去澡堂子洗澡已经融入了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域和文化特点,成为我国北方澡堂子文化的代表,老北京的澡堂子也经常被文人墨客当作素材来刻画世间百态。老北京的澡堂子可追溯到元代。

老北京的澡堂子也有三六九等,最高档的是头等官堂,是为那些大官、富商们服务的,澡盆、卫生、服务都是一流的,有钱人不仅在这里洗澡,还在这里睡觉、吃点心、喝茶、打麻将。早年间,设备最好的、价格最高的是“东升平”浴池三楼的头等官房。

次一等的是普通官堂,每位三角至一元。比较著名的澡堂子有位于珠市口西大街的清华池、位于王府井八面槽的清华园、位于杨梅竹斜街的东升平园、位于李铁拐斜街的西升平园、位于壬广福斜街的一品香等。

再次一点的是“盆塘”,盆塘是单间雅座,客人低级别的公务人员,妇女们也经常带着孩子来洗盆塘。单间内设两个搪瓷浴盆,外设躺椅、茶具,设施也很是齐全,不过洗盆塘的客人多属市民阶层,没有太多的时间腻在这里吃喝玩乐,能够舒舒服服洗个澡就是很大享受了。

最低级别的澡堂叫做“散座”,也叫“池塘”,光顾于此的多是卖大力的劳动者。


老北京的浴池很讲究喊堂。顾客交上号牌,门口站堂的伙计就会随口喊道:“两位,搓澡一位,修脚一位。”声音脆亮,满堂皆闻。这时领位的伙计也会应声喊道:“来了您哪!二位,里面请。”洗完澡要离去,负责您铺位服务的伙计一边收拾铺位,一边就会大声喊道:“二位,送客。”就如同进来时一样,您每经过一位伙计身边,都会有伙计应声喊道:“二位慢走。”直到浴池门口,站堂的伙计为您打开门并道一声:“欢迎您再来!”喊堂声声,透着老北京特有的亲切与热情。

大概在有了澡堂子的同时,也跟着有了搓澡。老北京澡堂子搓澡的分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扬州为主,搓澡的手法细腻,讲究手轻力匀,而且搓完澡按摩头部;北派搓澡的讲究手把稳、劲头匀,功夫都在手劲儿上。搓完,身上不能青一块紫一块,要浑身通红,这与南派明显不同。到公共沐浴场所洗澡,必须换上由店家提供的拖鞋。而旧时北京澡堂子里的拖鞋,大都是木头制作的,北京人也叫“趿拉板儿”或“呱嗒板儿”。

那时候的北京老澡堂子,最常用的洗浴用品就是肥皂,如果能见到有谁在使用香皂,那也一准儿是人家自己带来的,而且绝对是讲究人。一般的澡堂子都是先将整条的肥皂一分两半,能给客人用半块肥皂的就算大方的,更多的澡堂子则是将半块肥皂再切开一半,等于一条肥皂的四分之一,顾客攥在手里如同一个肥皂头儿。

头过水,池塘里的水每天都要更新。老澡堂子更换池水都是在打烊以后,打扫干净后,再放上清水,待第二天开门前进行加热。新换的池水清澈干净,客人们都愿意抢着来洗,所以也叫“头过水”。要洗上“头过水”,您就得赶个大早。

有些老北京人泡澡堂子,不仅仅是为了打理一下个人卫生,甚至还将其当做是一种消遣。一边泡着澡,一边还情不自禁地溜起嗓子,那份潇洒自在,目空无人的惬意,让不习惯的人有时还真能吓一跳。

澡堂子对于很多老北京人来说是享受澡堂子的亲切和韵味,享受关于澡堂子的文化和记忆。

老北京美食与歇后语


老北京的点心匣子


老北京里外“刷油儿”的肉饼,看完了您肯定馋!



四九城
四九城,这里是北京!您可以喝着豆汁儿、嚼着焦圈儿,和我们一起扯扯闲篇儿,北京的规矩、北京的美食、北京的胡同,这些都能聊上半天儿;来说说北京话,和地道的北京人交友、侃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