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杂志11月刊美文推荐
西藏乐声与乐韵
▲来源丨摄影师/日乃
文/张颖鑫
图/大刀367 丹木真
编辑/与子成
作为一个特色民间乐种,西藏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长期扎根民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播着传统文化精神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经过一代代艺人上百年的锤炼,已成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瑰宝。
01 起源于几千年前的旋律
<
02 吹、拉、弹、唱极具特色
<
03扎木念里的悠扬西藏
<
林芝舞蹈▲来源丨摄影师/丹木真
说到西藏的音乐,许多人或许都在这个短视频风靡的时代里,耳闻过那几许高原之音。但这些高原之音背后,还隐藏着独特的西藏民族乐器的身影,在稀薄的空气中散发着神秘而厚重的高原之音。关于西藏的民族乐器,或许大多数人知之甚少,能够想到的可能仅仅是扎木念、热玛琴、骨笛等几种常见的乐器。
但若我们将目光投向更深处,去探寻不同的音符,便如同在这片神秘的高原上探索未知的宝藏一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清风,都蕴藏着无尽的神秘与传奇。悠扬的琴声可以在风雪中与雪山相伴,悦耳的笛声也能在阳光下与湖泊共鸣。
关于西藏民族乐器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在那遥远的年代,西藏先民们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面对着自然的广袤与严酷,逐渐学会了用音乐来表达心灵深处的情感。那些原始的音符,或许是模仿风的呼啸、流水的潺潺,抑或是野兽的低吼……在这些朴素的旋律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尤其是在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佛教的发展,许多乐器被用于宗教仪式中,如颂钵、铜号、大鼓等。这些乐器不光是音乐表演的工具,更是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那些深沉的钟声、低沉的号角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神秘而庄严的时代。
鹰骨笛▲来源丨摄影师/格茸
西藏民族乐器众多,弹拨乐器有扎木念、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鑔、串铃等。其中的扎木念、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
这些乐器,从取材到制造、形状、音色和演奏技法等各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格。比如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 ,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而竖笛、骨笛则多流传于西藏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是西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娱。
打击乐器热巴鼓是西藏传统民族乐器中的璀璨明珠。热巴鼓在西藏的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其使用源于约公元11世纪,每当丰收的季节,人们便欢聚一堂,在热巴舞的韵律中表达对大地的感恩与喜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名为热玛琴的乐器,历史同样悠久。热玛琴是一种弦乐器,形似琵琶,音色独特。它通常用于独奏和伴奏,能够演奏出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其琴身用特制的木材制作,琴弦则用丝线或马尾制成,经过精细的调音,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来源丨摄影师/大刀
而最为人所知的扎木念,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扎木念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西藏人民最为珍爱的乐器之一。有的学者根据藏文古代文献《西藏王统纪》中,松赞干布赐宴时曾有艺人演奏乐器的记载,判断扎木念是在唐代从内地传入西藏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藏语“扎木”是声音,“念”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念”意为声音悦耳的琴。如果任意走进西藏的某座寺庙,门前都有四大天王的塑像,都能发现其中一位手中所持的乐器就是扎木念。各地寺院的壁画上,既有用手拨弹的扎木念,也有用弓拉奏的扎木念。
想象一下,夕阳西下,草原上的牧民们便聚集在篝火旁,一边奏响民族乐器,一边歌舞,悦耳的音乐清脆而悠扬,每一次拨弦,每一次敲鼓,都像是对这片土地深情的呼唤。每一件西藏民族乐器都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以精湛的工艺为基础,演绎出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旋律。在这些乐器的旋律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风在耳边低语,听到流水在山谷中歌唱。
▲来源丨拉萨发布
卓舞▲来源丨摄影师/大刀
✦✦✦
11月刊封面丨摄影师/张振启
更多精彩
请订阅《西藏旅游》杂志
▼▼▼
来源丨《西藏旅游》杂志编辑部
图片丨见下方标注,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