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又名莲花池,据传莲花池是元皇庆年间兴建河津老城时,取土挖下的一个深坑而形成的大池塘,池内因生长莲花而得名。自上世纪六十年河津县城迁建后,莲花池渐渐淡出人们视野。2014年市委、市政府依托原莲花池,本着“自然、生态、人性化”的理念,建设占地260亩(其中水域面积120亩)的莲池公园。规划设计建造了“一心一环四区八节点”,即莲心岛、沿湖景观环线、观赏休息区、水上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和文化活动区,以及文清阁、文化长廊、亲水平台、观荷亭、莲荷苑、浮香曲岸、水榭、码头等景观。2016年5月正式开放后,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莲池公园建成伊始,鲜见有芦苇生长。依稀记得前些年,每到春天,文清广场东西两侧湖边还是稀疏长出一些翠绿的芦苇嫩芽,短短数年间,公园环湖水畔已次第长成了茂密的芦苇荡。最繁盛的要数文清广场两侧、亲水平台、荷塘等处。春天萌芽,夏天碧绿,秋天绿黄相间,冬天一抹金黄。成了公园一道别样的景观。
深秋的午后,秋高气爽。莲池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站在聚贤平台,莲花已是枝残叶枯,楚楚可怜。而荷塘北部和南部的芦苇,虽已泛金黄,但高约丈许、挺拔耸立的身姿透显着勃勃的生机和力量。
荷塘的莲花是修建公园时人工栽植的,荷塘最初是没有芦苇的。不知从何时起,莲花面积式微,芦苇从北到南,对莲花逐渐形成包围之势。带着疑问,与一位锻炼的老者闲聊。老人是附近居民。谈起莲池,老人兴致颇高,侃侃而谈:莲花池是修建河津老城时,挖土筑城形成的,老早周围还有碱池、南巷池、西南池,由于年代久远,人们一说池就是莲花池。相传,莲花盛开的日子里,一到天黑,人们就在莲花池放飘灯,灯形各异,百帆争艳。放灯时侯,男女老少,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异常。谁家的飘灯先碰上莲花就算胜了,预示着来年的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
莲花池中有一眼水井,井台高于池塘,井被池塘围住,井台靠石桥与外连接,人们过桥挑水,井水水面极浅,弯腰可取。池中有井,井在水中,令人称奇。更神奇的是,池水是咸的,而井水却是甘甜的,天然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奇观。
谈到荷塘的芦苇是人工栽植的还是天然的?老者顿了一下,说道,当然是天然的!说着老人的脸色明显凝重了些。芦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沼泽地、河漫滩、盐碱地,芦苇都能安身立命,茁壮成长。莲花池周围绝大部分区域以前都长着芦苇,芦苇可以编席铺炕,可以当柴火,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村民们感染咳嗽、黄疸,挖些芦苇根煮汤喝就可以祛除病症,芦苇在过去可是普通人家的宝贝啊……听着老人的讲述,不禁使人对眼前的芦苇肃然起敬。
公园西面环湖成片的芦苇已经被管理人员用镰刀放倒,成堆码放在岸边。文清广场两侧一众管理人员穿着高筒雨靴正在手挥镰刀,穿梭在芦苇荡中。趁着他们休息的间歇,再次询问芦苇是人工栽植的,还是天然生长的。答案简单明了,野生的。芦苇长得太壮了。冬季为了防火安全,芦苇被收割的命运是注定的。
漫步在人行道上,一阵凉风拂面,脑海里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如果说圣洁的莲花,承载着人们更多的美好憧憬;那么,朴实的芦苇应是寻常巷陌中那份原生的人间烟火。
自:河汾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