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后采取的最终措施,即对华电动车征收额外进口高关税。这一举措将对中国电动车出口造成冲击,并可能深刻影响中欧经贸关系未来发展。总体而言,这一举措反映出欧盟正从地缘政治竞争角度处理对华经贸竞争关系。对我国而言,面对欧盟地缘政治竞争攻势,需以非地缘政治竞争方式来化解,尽力使中欧经贸关系和整体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消息称,蜂巢能源已经决定暂停投建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关于停建的原因,蜂巢能源回应称,由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未能达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预期,公司决定终止项目商业运营。除了发展未达到预期之外,蜂巢能源停建德国项目可能还和投资强度大有关。据知情人士透露,建设欧洲工厂先期需要支出300亿元投资,对于蜂巢能源来说投资额有点过大了。
欧盟还通过“区别对待”政策,用不同关税来区分中国品牌的不同车型,试图制造“内部竞争”,以期瓦解中国电动汽车的整体竞争力。这种做法,乍一看好像有点小聪明,但更像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的瞎折腾。市场竞争,靠的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价格优势,而不是这种“政策小伎俩”。中国电动汽车在技术、续航、性价比上早已独领风骚,欧盟的关税壁垒只能暂时减缓竞争,无法真正改变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上逐渐站稳的趋势。毕竟,消费者会选择他们认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据最新消息,德国车企可能因这场关税之争损失高达300亿欧元。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暂停对欧盟的部分投资项目。与此中国企业转战俄罗斯市场,在那边可谓是"风生水起"。要知道,德国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其汽车产业可是"命根子"。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响当当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可都是"吃得风生水起"。就拿大众2023年其在华销量就占到全球销量的40%以上,欧盟一个关税政策,直接给德国车企来了个"当头一棒"。
这场贸易博弈中,欧盟内部也是"众声喧哗"。有的国家举双手赞成,有的则直摇头。德国财政部长都忍不住发声:得不偿失!这种内部分歧,恰恰暴露了欧盟在对外政策上的"软肋"。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倒是因祸得福。俄罗斯市场成了中国车企的新天地,双方的经济合作更是日益紧密。这让人不禁感叹:欧盟这一招,不仅没能保护住自家"园子",反而把潜在市场推向了竞争对手的怀抱。长城、奇瑞、吉利等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如鱼得水,销量节节攀升。
欧盟这番行为也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欧洲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和技术,对外部的依赖性很强。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欧洲许多车企不重视电池制造,认为要投入较高的生产成本和研发成本。因此,为补齐这一短板,众多企业纷纷决定与中国企业携手合作,以求共赢,共促发展。另外,根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家,也都表态不支持欧盟推行“反补贴税”的做法。据悉,欧盟中17个国家对该项决策持反对态度,同时也期望欧盟能够早日与中国达成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