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教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既要凸显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又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投入机制和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可及性,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服务的物质条件和能力建设,使之与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相匹配;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便捷性,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教育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人民群众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途径和方式更具快捷灵活性。
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价值目标。推动和实现教育公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机统一起来,让更多更好的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方面,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坚持教育面向不同群体或个体,不断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使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并通过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价值目标,坚持教育面向全体人民,加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完善,努力让14亿多人民都能公平地享有所需要的各类教育资源,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全民学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缩减教育发展不均衡程度。当前影响社会公平的一些现实问题与教育领域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问题相互映射、相互交织,集中体现在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上存在差异性。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发挥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从整体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也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健全科学的经费补偿机制、优秀教师定向培养培训和动态交流制度,以及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方式,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和同一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持续巩固“双减”成果,着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经过三年多的深入推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取得了明显实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但在应试教育观念和升学压力下,“双减”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和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一方面,要发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促进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加快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外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监管引导职责,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探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机制,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
以教育数字化
助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以数字化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当前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得以共建共享,一定程度上为缩减教育差距、巩固“双减”成果,以及推动教育的内涵式、开放式发展等提供强大的技术助力。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自上线运行以来,已经形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资源服务格局,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不仅为全国不同区域、学校、群体和个体等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公益性学习支持和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等,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开放共享贡献度。
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传统优势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资源、条件等的限制,将整个社会联结成一个泛在的学习时空,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以教育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能力,要不断提升人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通过为人们提供基于自主学习、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等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打造情景互动、智能分享、智慧评测等应用场景,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针对性和体验感,不断增强教育公共服务的创新能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点击回顾系列内容 ↓ )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排版编辑:刘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