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彬
1977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全国教育战线上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央批准恢复了文革中停办十年之久的普通高校重大招生改革,中国1966年由于搞文化革命,停办了高校招生工作,停办十年之后的1977年下半年,中国又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那个年代由于大学停办十年,国家各领域都严重的缺乏各种专业人才,这个时候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工作,对于十年没有参加考试上大学的社会在职人员来讲,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也是他们等待了十年的盼望的重大好消息。
我当年参加了全国恢复高考工作的全过程,在当年招生的具体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也想把这段历史写出来,让大家看到这来之不易的高校恢复招生的重大改革。
1977年夏天国家召开了教育改革会议,当时武汉大学刘玉堤校长向参加会议中央领导,建议自从文革以来,国家各大学停止招生十年有余,要恢复国家的经济,就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人才,希望中央尽快恢复高校招生工作。
当年八月份中央批准了全国恢复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虽然这年已经过了高考的时间,但小平同志说国家缺乏人才,不要拖到明年开始恢复高考招生,从今年开始就必须要招生,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国家教育部由刘西尧部长挂帅马上安排开始做这项工作,西尧部长来自军队,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军人出生的西尧部长作风硬朗,当即决定1977年十一过后就开始恢复文革后全国高校招生的工作,接着人民日报也向全国人民发布了,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重要文章。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全国恢复高校招生的文章
1977年10月份,国务院也批复了国家教育部关于恢复高考招生的上报材料
建国后第八任教育部长刘西尧少将
退休后的西尧将军
根据中央和国家教育部的安排,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高校招生委员会,由市委书记郑天翔同志亲自挂帅,北京市政府各委办局第一把手均任是高校招生委员会委员。招生常务工作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局,专门成立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来作招生具体的工作。
当年招生工作是一个非常紧急的事情,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也是一个临时组建单位,招生办公室主任由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马恩培同志担任,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市人事局,相关人员都是临时来自北京市各委办局和各大、中、小学,选派优秀的工作人员。
为了做好1977年北京市高校招生工作,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特从北京市参加招生录取的各高校抽掉了几十名老师和干部,下到各区县招生办公室作为高校巡视小组协调各区县招生办公室工作。北京市各区县招生办公室也是临时组建单位,人员来自各区委、办、局、干部、职工组成了各区县招生办公室。
我那个时候从部队退伍到了北京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做秘书工作,从部队下到地方这一年多,我基本上都是在外边漂着,我曾经到北京国棉一厂下放学工,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学农,到东北搞过很长一段时间外调,1977年9月下旬,我刚从东北外调回北京,还没有喘口气儿,研究所党委于书记紧急找我谈话,老书记非常严厉的告诉我,经组织研究决定,让我参加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工作,并郑重的向我告诫,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工作,一定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
我们的工作是先期到达北京市各区县招生办公室,开展宣传和调研,监督和组织考务工作,等到考完试出完成绩,我们既完成应做的工作,随后各高校还要派出录取人员在专门的地点进行现场录取。
1977年过了国庆节之后十月三日上午,我们各高校参加招生工作的老师和干部约几十人,都集中在正义路人事局小礼堂召开了工作动员布置大会。上午开完动员大会,下午组织分配我们分别下到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马上报到。
我被分配到西城区高校招生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北京师大女附中(当年150中学)校内南边的学生宿舍招生办公室在五层占了一层楼。
西城区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陈红,一位个子不高非常精干的女同志,她来自西城区政府文教办主任,副主任由2名中学校长担任,工作人员均来自区政府各单位和基层办公人员。
西城区高校招生办公室设:办公室.宣传组.业务组.高校巡视组.考务组.后勤组。
我们高校巡视组长是北京师范学院的赵老师,其它人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娄海珠老师,北京大学马老师,北京经济学院的我,北京第二医学院的宣老师,北京工业大学的南老师,北京医学院的吴老师,北京钢铁学院来的王老师等。
11月份北京市报名开始,当年全国报考普通高校570万人,北京市报名十万人左右,报名对象主要是在岗自愿参加考试的工人、农民、解放军,不管哪届插过队的毕业生,社会上服务、修理、售货员和一切社会劳动者,只要有想参加报名高考的愿望都可以,1977年招生考试,主要是照顾在职的工人,解放军,农民和插队知识青年和在职的服务人员,这也是被文革耽误了一批真正要上大学的人。
由于当年招生主要是社会在职人员,北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名额只有2%左右,这种比例一直延续了三年,从1980年以后,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比例增加到50%,再往后高考招生逐年增加应届高中生的招生比例,同时减少社会在职人员的招生比例,一直到n年后全部放开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而对社会在职人员停止招生。
那个年代每个考生的高考报名,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当年各区县委办局下属每个基层单位,都有负责招生干部,专门负责招生工作,参加报名的考生都要到自己基层单位去报名,经单位领导批准,给报名的人员发放报名表,填好报名表交给单位先要政审,报名表加盖单位的公章,再有负责招生的干部将高考报名表汇总,集体送到送到西城区招生办公室,西城区招生办公室按类别分配业务组进行登记造册,最后再交到考务组,由考务组来安排考场。
我们高校招生工作组主要任务,是下到西城区各所属单位,进行考生调究和组织考生座谈会。我主要负责区商业口的社会调研,召开了五场考生座谈会,我曾去过西单食品商场,西单商场,西单服装店等十个商业系统
我在西城区招生调研时,曾经碰到过两个事情:
一.在西城区西单服装商店给考生召开座谈会时,发现其中有一位考生身份非常特殊,她就是邓拓(文革中被打倒的第一个北京市委领导干部)的女儿丁姑娘,这种考生在政审中,确实是有问题,丁姑娘的母亲是文革前有名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丁岚,(曾在开国大典中女主持人),当时她的父亲还没有平反,丁姑娘在单位表现特别好,单位领导向我极力推荐丁姑娘参加报名,我随后向招生组领导人汇报了此事,这位考生后来是否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就不得而知了。类似的情况我在人民大学工作时又碰到了这种情况,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复校,1979年复校后第一次招生,英语系要招一个英语师资班,当时刘少奇主席的女儿刘婷婷也报了英语师资班专业,而且考分也高,当时少奇主席还没平反,围绕着到底录不录刘婷婷,校领导经过多次研究认为作为子女,不应该受家庭的影响,后来报经教育部批准,将刘婷婷正式录取到英语师资班。
二.社会调查中,参加考试的在职人员,曾向我反映,文革十年没有招生,而且1977年招生名额非常少,报名人非常多,我们大家都想上学,在文革前国家曾经开办过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如果我们今年考不上,还有机会上这几种模式的大学吗。正好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马恩培主任来我们这里调研,我将考生们提出这个问题向马主任做了汇报,马主任也及时向北京市政府和教育部进行了反馈。
文革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函授学院曾办过函授办学模式。1980年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首先恢复对社会的函授学历教育招生,那些年代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们,都通过考人大的函授学历而进了人大校门,过了几年后就开办了国家和北京电视大学,北京多个高等院校函授夜大教育逐渐多了起受到了广大的在职人员欢迎,这是后话。
当然在招生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有一天从中央转来一封信,这封信是由小平同志用铅笔签批的信件,内容就是某考生家长提出这次招生有人作弊的问题,小平同志用铅笔签批:请北京市政府查一查是否有此事,为了这封信,我们全体人员动员起来经过多次调查,没有发现我们内部工作人员存在作弊的问题。我们西城区招生办公室虽然查无其事,但是这件事也给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在招生中作到坚决不能违反招生纪律。
12月10号,1977年北京普通高校考试开始,那个年代考试试题不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而由各省,直辖市教育部门自己命题,但要统一判卷,统一评分,录取分数由各省,直辖市自己划定。我们的任务就是到西城区各考场视查,考试那两天,我和原北京第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宣老师,负责视察北京丰盛中学,一五零中学,铁一中,月坛中学等四所学校的考场情况。
高考完后考卷由各高等学校抽派各科老师,集中到一个高度秘密地方进行阅卷,阅卷完毕,我们区招生办公室所有的人员,都参加登分合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分数准确性,我们多次检查,多次核对,那个时候核算分数没有计算器,每人一把算盘把考生的三门总分合到一块儿,要填准确这可是考生能否进入大学的门槛,西城区报考文艺类的院校加试,也在我们这里进行,每天楼道里都聚集着普通的准备加试艺考专业课的男女生们,那时候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穿的普普通通,男生不修边幅,女生不描眉画眼,而且大部分都是已经工作的社会在职人员,后来这些考生有的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1978年二月份,我们完成了考务工作,随后录取工作开始,由于文革对普通高校的冲击,有些高校不具备恢复招生条件,当年北京市只有约20多所院校招生,加上外地院校在京招生学校,估计也就60余所高校。
北京高校招生录取在北京崇文门崇文旅馆,北京各高校和外地高校集中在这里进行录取,录取工作开始后,我们北京市各高校在各区县的招生巡视组的工作就圆满画上句号,胜利的返回各学校,几个月的招生工作虽然很紧张也很累,但我也是很荣幸的,因为我参加了文革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重大招生改革的工作。
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重大改革的年代,各高等院校录取的优秀社会上各界的插队知青,在职工作者,解放军等考生顺利进入各高等院校,经过专科和本科的几年学习后都走向了重要岗位…
我当兵时最好的一位战友长箭,在部队是一名连队文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经济学院(后来改制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专业,毕业后分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重要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
后来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我又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曾经做过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招生和普通高校学历教育招生(短时间)。
我最难忘的就是,那时我刚从部队退伍到了大学工作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参加了1977年高等院校停办十年之后的第一次高等院校恢复招生重大改革工作,这也是让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军队院校是否对 地方招生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招生,没有一所军校对地方招生。文革前军校在总参军训部院校处批准备案约100余所,文革中这100余所学校关停并转,据我所知所剩军校几乎不到十所,应该是几所军医大学,通信兵重庆技校,解放军体育学院等,当时只对军队选送优秀的军人应该是免试进军校,我当兵在第二炮兵,当时二炮有三所学校,清河医科学校,西安炮兵学校,武威炮兵学校,这三所学院最终结果:清河医校撤编,武威炮校改制总字126部队,只留下西安炮校,那个年代也就搞一些短训班,技术训练班等,上世纪80年代初二炮西安炮校开始正式招收军队学历教育,后改制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武汉原公安干校大院成立二炮武汉指挥学院,招收军队学历教育,那个年代主要是招收军队的干部战士,到了90年代之后,才开始向地方陆续开始招生,考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其它各军兵种也都开始成立对口自己的军队学历教育军校,除了招军队干部,战士以外,军校开始向地方招生,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军校也是起起落落合合并并,在新的军改之后,军校才基本稳定下来,当然在地方招收考生的军校,现在已经沒有过去多了。
1977年国家教育部召开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恢复高考重大招生改革工作会议。
1977年准备参加高考的社会在职人员。
一九七七年大学招生考试现场。
参加考试学生他们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在职人员,在考场中,他们顶住考卷压力,认真思考,一丝不苟,认真答题。
虽然是第一年恢复高考招生名额极少,但是参加考试的各条战线的各类工人、农民、解放军、插队知青,还有极少量的在校应届高中毕业生,在考场中认真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