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理论
17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兴起,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原本依靠人力和畜力的生产,生产力突飞猛进,工业革命掀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离开土地进入工厂,随着资本家财富的不断积累,逐渐拉大了两个阶级的差距,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之中,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致力于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打破封建的禁锢和束缚,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大大推动了欧洲现代性的进程。但是,人们在享受启蒙运动带来成果的同时,也日渐发现其暴露出来的弊端,启蒙精神使得社会、自然等的价值被忽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最大物化效益、最多的物质占有,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紧张,人们过度追求发展而丧失了自身的价值目标。工具理性的日益扩张,使得人们原本追求的价值目标被最大的经济效益所替代。
马克思高度赞扬了现代性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方面,现代性带来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大的变革,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然而,现代性具有两面性,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逐步凸显,现代性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一)资本利润原则下人们对自然的掠夺
人类生存需要通过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活动而得以延续下去,人只有依赖自然的物质材料才能维系生命,也只有运用自然提供的各种材料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伴随着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逐渐增加,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并产生了私有制。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对自然进行改造和掠夺。但是,违背自然规律、无限制向自然界索取,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时至今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最严峻问题,随着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类逐渐认识到要理性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雇佣劳动生产方式下人对人的奴役
马克思从商品、商品交换和资本入手,分析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一种在物的形式掩盖下的人与人关系中的特殊经济关系,随着财富的增加和资本的积累,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欲望不断增加,在物质面前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理性,当这种欲望达到一定程度时,便造成了个体与他人的异化。资本家即凭借机器大生产对无产阶级进一步异化,造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表面上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付出工资,而实际上是资本家利用购买的劳动力追求利润,他们通过加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这种雇佣劳动生产方式下,资本是在物的掩盖下所体现出来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三)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下人与自我的背离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认为,拜物教的实质是人和物之间关系的颠倒。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造成了人的物化,使“人的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他们反过来又支配人类,在这里,物质俨然成为了衡量人类价值的唯一标准。
现代性理论由以下应用:
(一)限制利用资本,降低资本对生态环境的伤害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理论,还是当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的现实,都表明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是逻辑和观念。人类必须在发展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也必须在限制资本与利用资本之间保持平衡。因此,要保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完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保证一定效率的前提下,公平、公正更能激发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劳动报酬比重,大力发展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持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构建和谐的政治现代性,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健全权力的监督机制,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要拓展群众权利表达的途径,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消除旧式分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分工进行了历史考察,论证了个人必将从片面发展走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探讨了分工和人的发展问题,提出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渐多元,我们要充分尊重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主动而有为地拥抱信息化时代,并做出自身的努力。
[1]司亚楠.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02):46-47.DOI:10.16324/j.cnki.jcts.2020.02.029.
[1]李卿.现代性理论视阈下的山东鼓子秧歌现当代变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2):35-42.
[2]赵莉莉.费赫尔基于解释学维度的现代性理论[J].学术交流,2019(10):45-53.
[3]张明.毛泽东现代性理论的思想史效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3):20-32.DOI:10.13438/j.cnki.jdxb.2019.03.004.
[4]彭成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性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与反思[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53-159.DOI:10.14084/j.cnki.cn62-1185/c.2019.01.020.
[5]杨礼银.中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异同[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4(06):113-123.
[6]赵红灿.现代性理论视域下网络化生存的困境及其超越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7-24.
获取方式1: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理论介绍】,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获取方式2: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始数据!
转载、投稿、商业合作:
vx:study630631(添加请备注“学术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