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西湖主

幽默   2024-09-30 11:00   江西  

书生陈弼教,字明允,乃是河北人士。其家境贫寒至极,常常为生计发愁,无奈之下只好跟随副将军贾绾,充当文书一职,以谋得一份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有一回,陈生和贾绾乘船行至洞庭湖,平静的湖面忽然泛起涟漪,一条身形巨大的猪婆龙缓缓浮出水面。贾绾见状,毫不犹豫地张弓搭箭,猛力射去,那箭不偏不倚,正中猪婆龙的脊背。就在此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有条小鱼紧紧衔着龙尾巴,始终不肯松开,于是二者一同被捉住。猪婆龙被粗绳拴在了船桅之上,气息奄奄,那嘴巴仍一张一合,仿佛在向众人发出恳求援救的信号。陈生见此惨状,心生怜悯,赶忙向贾绾苦苦请求,希望能放了这猪婆龙。不仅如此,他还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随身所带的金创药,小心翼翼地试着涂在猪婆龙的箭伤之上。而后,陈生将其放入水中,只见那猪婆龙在水中浮游了一会儿,最终消失在茫茫的湖水中,不见踪迹。
时光匆匆,过了一年多,陈生踏上了返回北方老家的路途。当他再次途经洞庭湖时,天有不测风云,狂风骤起,掀起惊涛骇浪,船瞬间被打翻。陈生万幸扳着一个竹箱子,在水中漂泊了整整一夜。最终,被一棵大树挂住,这才得以保住性命。他刚艰难地爬上岸边,却见水上漂过来一具尸体,仔细一看,竟是他的童仆。陈生悲痛欲绝,却仍强忍着悲伤,用尽全身力气将尸体拉上岸来,然而童仆早已没了气息。陈生伤心至极,面对着童仆的尸体坐下歇息。放眼望去,前方小山起伏连绵,一片苍翠欲滴,青青的细柳在微风中轻柔摇曳。此地寂静无声,不见一个行人,也无法向他人问路。从早晨一直坐到太阳高悬,陈生心中满是迷惘,不知该去向何方。
忽然,陈生只见童仆的四肢微微动了动,他顿时欣喜若狂,急忙高兴地给他按摩。不多时,童仆竟吐了好几斗水,一下子醒了过来。两个人赶忙把湿衣服脱下来,晒到石头上,一直等到快中午时,衣服才干了穿上。然而此时,他们已是饥肠辘辘,饿得难以忍受,于是便翻山急走,满心盼望能找到个村庄,以求得些许食物充饥。
刚走到半山腰,忽听有响箭声传来。陈生心中一惊,正在惊疑地细听,只见有两个女郎骑着骏马飞驰而来。这两位女郎皆用红巾包着额头,发髻上插着色彩鲜艳的雉尾,身着小袖紫衣,腰扎绿锦带,英姿飒爽。其中一个手持弹弓,另一个胳膊上套着架鹰的皮套,威风凛凛。陈生和童仆越过山岭,只见又有几十个人骑着马在树丛里打猎。这些人竟全都是女子,且个个容貌出众,打扮相同。陈生心中惶恐,不敢再贸然往前走。就在此时,有个男子跑了过来,看其模样,像是个马夫。陈生赶忙向他打听情况。那马夫说道:“这是西湖主在首山打猎。”陈生连忙讲了自己的来历,并且告诉他自己和童仆都已是饥饿难耐。马夫听闻,解开包裹,拿出干粮递给他们,同时嘱咐说:“赶快远远地避开,若是犯了西湖主的驾,那可是要被处死的!”陈生听后,心中惧怕不已,急忙转身下山。
走着走着,忽见一片茂密的树林中,隐隐约约露出殿阁的轮廓。陈生起初以为是庙宇,便满心好奇地走近查看。走近一看,只见粉白的围墙环绕着,墙外是一道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红漆大门半敞开着,一座石桥通向大门。陈生扒着门往里窥视,只见楼台水榭高耸入云,其壮丽华美比得上皇家花园,又不禁怀疑这或许是富贵人家的园亭。陈生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走了进去。古藤蔓延,挡住了前行的道路,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走过几折曲栏,又是一个院子。几十株高大的垂杨,枝条轻拂着红色的屋檐,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山鸟清脆的叫声响起,花片纷纷扬扬地飘落;深苑中微风吹过,榆钱飘飘落下,宛如漫天飞雪。陈生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赏心悦目,恍如进入了如梦如幻的仙境。
穿过一个小巧而别致的小亭,亭角飞檐微翘,宛如展翅欲飞的鸟儿。在这小亭之后,赫然有一架秋千高高地矗立着,仿佛要直入那浩渺的云间。秋千索悠悠地静静地垂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周围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陈生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他怀疑自己已然走近了闺阁之地,顿时惶恐不安,脚步如同被铅块重重拖住,不敢再往前迈出一步。
一会儿,忽然听见从大门外传来阵阵清脆的马蹄声,其间似乎还夹杂着女子们的欢声笑语。陈生和童仆慌乱之中忙不迭地藏到花丛里,身子紧紧贴着地面,大气也不敢出。过了不久,那笑声渐渐走近,只听一个女子清亮的声音传来:“今天打猎的运气着实不好,猎物少得可怜。”又一个女子紧接着说道:“要不是公主箭法高超,射下来几只飞雁,咱们这一趟几乎就是空劳人马,白费力气了。”
不一会儿,只见几个身着红衣的女子簇拥着一个女郎到亭上坐下。那女郎身着短袖戎装,英姿飒爽,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模样。她的头发犹如一团乌黑亮丽的云雾,丝丝缕缕,柔顺地垂在脑后。那纤细的腰肢仿佛弱不禁风,一阵微风便能将其吹折,即便是那玉蕊琼花般的娇艳花朵,在她的美貌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
女子们有的小心翼翼地捧着茶盏,有的轻缓地熏着香,她们身上华丽的衣服光灿灿的犹如堆锦,璀璨夺目,令人眼花缭乱。过了会儿,女郎起身,莲步轻移,缓缓走下石阶。一个女子关切地说道:“公主鞍马劳累,还能打秋千吗?”公主嘴角上扬,笑着答应。女子们有的轻轻架着公主的肩膀,有的温柔地搀着胳膊,有的小心地提着裙子,有的仔细地拿着鞋,齐心协力把公主扶上了秋千。
公主伸开那雪白如玉的手臂,脚下轻轻用力,身姿轻盈如燕,瞬间便像轻轻的飞燕一样,直入云霄。那秋千高高飞起,仿佛要冲破天际。打完秋千,女子们小心翼翼地扶公主下来,纷纷赞道:“公主真是个仙人啊!”随后嬉笑着簇拥着公主离开了。
陈生在花丛中偷看了很久,心神早已飞扬,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等那笑语声渐渐消失在远方,他这才小心翼翼地从花丛里出来,脚步虚浮地到秋千下徘徊凝思。偶然间,见篱笆下有条红巾,陈生心中一喜,知道是刚才的女子们丢的,满心欢喜地拾起来藏到袖子里。
登上那个小亭,见案上整齐地摆着文具,陈生心中涌起一股冲动,便在红巾上题了首诗:“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应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写完,他一边低声吟咏着,一边缓缓走下亭子。
陈生顺原路往回走,却见一重重的门都紧紧上了锁了。他顿时彷徨无计,像一只无头苍蝇般又返回来把楼台亭阁游历了个遍,试图寻找出路。
就在这时,一个女子悄悄地进来,看到陈生,脸上满是吃惊,问道:“你怎么来到这里?”陈生赶忙作了一揖,神色慌张地说:“我是迷路的人,请能救助我!”女子眉头微皱,问道:“拾到一条红巾了吗?”陈生赶忙说道:“拾到一条,但已被弄脏,怎么办?”说着,便拿出那条红巾。女子大惊失色,颤抖着声音说:“你死无葬身之地了!这是公主常用的东西,你竟然涂成这个样子,如何交待!”陈生吓得脸色煞白,冷汗直冒,哀求女子代为求情免罪。
女子无奈地说:“你偷看宫廷里的情形,已经罪不可赦;念你是个文雅书生,本想私下周全你,现在你自己作了孽,我有什么办法?”说完慌慌张张地拿着红巾匆匆走了。
陈生此时心惊肉跳,内心充满了恐惧,恨自己没有翅膀飞走,只有伸着脖子,呆呆地等着命运的裁决,仿佛一只待宰的羔羊。
过了很久,那女子又来了,脸上带着一丝喜色,悄悄祝贺说:“你求生有望了!公主看了三四遍红巾,面色坦然,没有生气,或许会放你走。你应该耐心等着,不要爬树跳墙,若是被发现了就决不饶恕了!
这时,夜幕已然降临,四周一片昏暗。是吉是凶,全然难以揣测,陈生的内心犹如被乱麻紧紧缠绕,又加之饥饿的折磨,那种痛苦简直无法言喻,他觉得自己的忧愁已经沉重到能将灵魂压垮。
不长时间,那个女子挑着昏黄的灯缓缓而来。一个丫鬟小心翼翼地提着饭盒酒壶,跟在其后。陈生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急忙打听消息,眼中满是急切与不安。女子轻启朱唇说道:“刚才我寻得了一个时机跟公主言道:‘花园里那个秀才,能饶恕就放了他吧;不然,快饿死了。’公主听闻,蛾眉微蹙,沉思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深夜让他到哪里去?’于是便差遣我来给你送饭。依我看,这想必不是坏兆头。”陈生在这漫漫长夜中徘徊不定,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心中的惶恐如同无边的黑暗,将他紧紧包裹,整整一整夜,他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
第二天,太阳高悬,光芒炽热。女子又一次提着饭盒前来送饭。陈生如同溺水之人抓住浮木,苦苦哀求她替自己向公主讲情。女子面露难色,说道:“公主不说杀,也不说放,我们这些做下人的,怎敢絮絮叨叨,自讨没趣?万一触怒了公主,那可如何是好?”
等到太阳西斜,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陈生正满怀殷切地盼望着,女子忽然气喘吁吁地跑了来,神色慌张,声音颤抖地说:“坏事了!不知哪个多嘴的把这事泄露给了王妃。王妃展开红巾一看,顿时怒容满面,将其扔在地上,破口大骂狂妄,大祸就要临头了!”陈生听闻,大惊失色,面色瞬间变得如灰土一般,身体颤抖着跪在地上,苦苦求救。
忽听人声喧哗,女子急忙摇着手躲开了。只见有几个人手拿绳索,气势汹汹地闯过来。其中一个丫鬟定睛端详着陈生,面露惊讶之色,说道:“我以为是谁呢,是陈郎吗?”于是赶忙止住拿绳索的人,说道:“先不要动手,等我去禀告王妃。”说罢,返身急急忙忙地走了。
过了会儿,那丫鬟又回来,说道:“王妃请陈郎进去。”陈生战战兢兢地跟着她,双腿发软,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他们绕过几十重门户,终于来到一座宏伟的宫殿前。宫殿的门上挂着碧色的帘子,白银帘钩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立即有个美丽的女子掀开门帘高呼道:“陈郎到。”陈生抬头望去,只见座上有个美丽的妇人,身着光闪闪的袍服,宛如仙子下凡。陈生急忙跪地叩头,声音颤抖地说:“远方的孤臣,请求饶命!”王妃忙起身,亲自拉起他来,脸上满是温和与亲切,说道:“我如不是你,不会有今天。丫鬟们无知,冒犯了贵客,罪不可赎!”随后,命人摆下丰盛的酒席,让陈生用雕花的酒杯喝酒。陈生满心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这究竟是何缘故。
王妃微微一笑,说道:“救命之恩,常恨无以为报。我的小女儿承蒙你题巾相爱,当是天定缘份,今晚就让她侍奉你。”陈生大感意外,神情恍恍惚惚,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没个着落。
天刚晚,一个丫鬟进来禀报:“公主已梳妆完了。”于是领着陈生去新房。忽然之间,笙管齐鸣,乐声悠扬。台阶上铺着花毡,门前堂上、篱笆墙角,到处都挂着灯笼,将整个庭院照得如同白昼。几十个妖艳的女子,扶着公主和陈生交拜。兰麝的香气,四溢开来,充溢着整个殿庭。
交拜完,陈生和公主相互搀扶着进入床帐,彼此眼中满是爱意,十分恩爱。陈生感慨万千地说:“寄身在外的人,平素没来拜见,玷污了您的芳巾,免于被杀,已很幸运了;反而赐婚姻之好,实在没想到。”公主含情脉脉地说道:“我的母亲,是洞庭湖君的妃子,是扬子江王的女儿。去年她回娘家,偶然在湖上游着,被流箭射中。承蒙你相救,又赐刀伤药,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一直记在心中。”
“你不要因为我是异类而疑虑,我跟着龙君得到了长生秘诀,愿和你共享。”陈生听闻此言,眼中满是惊诧,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见面前之人目光坚定,神色从容,陈生这才醒悟过来,面前之人乃是神人,遂连忙问道:“那个丫鬟怎么认得我?”公主微微颔首,轻声说道:“那天在湖中船上,曾有条小鱼衔着龙尾,就是这个丫鬟。”陈生眉头微皱,若有所思,接着又问:“既然你不杀我,为什么迟迟不放我走?”公主莞尔一笑,眼中流露出一抹无奈,说道:“我实在是喜爱你的才华,但又不能自己作主。辗转了一夜,别人哪里知道。”陈生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那个给我进饭的是谁?”公主回答说:“她叫阿念,也是我的心腹。”陈生紧接着问道:“怎么报答她呢?”公主笑着说:“她侍候你的日子还长着呢,慢慢再报答她也不迟。”陈生目光中透着疑惑,继续追问:“大王在哪里?”公主神色一怔,缓声道:“跟着关公讨伐蚩尤还没回来。”
过了几天,陈生满心忧虑,担忧家里得不到消息,会十分挂念,便先写了封平安家信,派自己的童仆送去。家里的人闻知陈生在洞庭湖翻了船,皆悲痛欲绝,妻子更是整日以泪洗面,已戴了一年多的孝了。童仆归来,告知众人陈生未死的消息,大家这才稍稍安心。但音讯隔绝,终究还是怕陈生难以返回。又过了半年,陈生忽然回来了。他骑着骏马,身着华丽的衣裳,口袋里装满宝玉,光彩照人。从此陈生家资万贯,声色豪华,那些富贵大家都比不上。
在后来的七八年里,陈生生了五个儿子。天天设宴招待客人,房屋雕梁画栋,饮食山珍海味,都穷极奢侈丰盛。有人问陈生的经历,陈生都详细叙述,一点也不隐瞒。有个和陈生童年就要好的朋友梁子俊,在南方做官十几年,回家时路过洞庭湖,见一只画船,雕栏红窗,美轮美奂。笙歌悠扬,缓缓地飘荡在烟波浩渺之中。不时有个美人推开窗子往外眺望,那姿态仿若天仙下凡。梁子俊往船中望了望,见一个步年男子未戴帽子盘腿坐在船上,旁边有个十五六岁的美丽女子,正温柔地给他按摩。梁子俊心中揣测,以为必定是这一带的大官,但随从却寥寥无几。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却原来是陈明允。梁子俊不觉倚着船栏干大声叫他。陈生听到喊声,命停船,出来到船头上邀请梁子俊过船来。
梁子俊登上船,只见船内剩菜满桌,酒雾仍浓。陈生立命将残席撤去,只一会儿,便有三五个美丽丫鬟捧上酒来,泡上好茶,山珍海味如流水般纷纷摆了上来,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梁子俊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说道:“十年不见,怎么竟富贵到如此程度?”陈生笑着说:“你小看穷书生不能发迹吗?”梁子俊问:“刚才和你一块喝酒的是谁?”陈生说:“是我的妻子。”粱子俊更感惊异,问:“你带着家眷要去哪里?”陈生回答说:“往西方去。”梁子俊还要再问,陈生急忙命奏乐劝酒。一句话刚说完,只听乐声如旱雷般震耳,一片嘈杂,再也听不见说笑声了。梁子俊见美人站满桌前,乘醉大声说:“明允公,能让我真个消魂吗?”陈生笑着说:“你醉了!但有点足够买个美妾的钱,可以赠给老朋友。”
于是,陈生命丫鬟恭恭敬敬地送上明珠一颗,神色郑重地说:“凭这个价值连城的明珠,不难买个倾国倾城的美女,以此足以说明我绝不是吝惜之人。”说完这番话,陈生匆匆告辞,言辞急切地说:“眼下有小事紧迫,实在来不及跟老朋友您久聚畅谈。”说罢,便把粱子俊送过船去。陈生的船随即解开缆绳,顺着水流,径自扬帆而去。
梁子俊回来后,心怀挂念,特意到陈生家里探望。只见陈生正在屋内和客人推杯换盏,尽情喝酒,心中越发惊疑不定。他忍不住问道:“昨天分明还在洞庭湖与你相遇,怎么今日你就如此之快地回来了?”陈生却一脸茫然,回答说:“没有的事!”梁子俊见他如此,便详细追述了当时在洞庭湖相遇的情景,包括陈生送明珠、告辞的细节,满座人听闻,皆惊骇不已,面面相觑。陈生却不以为然,笑着说:“你定然是弄错了!我一介凡人,难道会有分身术吗?”大家听了,都深感惊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终究不解这其中究竟是何缘故。
时光流转,后来,陈生安然度过漫长岁月,活到八十一岁时寿终正寝。下葬之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棺材轻若无物。怀着满心的疑惑,众人打开一看,里面只是一具空棺而已。这一奇异的现象,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其中的缘由。有人说这是陈生得道成仙,肉身飞升;也有人认为这是上天对他一生善举的特殊眷顾。然而,无论众人如何揣测,这神秘的空棺之谜,始终未曾有确切的答案,成为了当地流传久远的一段奇闻。

民间故事汇大全
原号:民间故事会大全,民间故事,现代故事,聊斋故事,鬼故事等永久免费在线阅读,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