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号线没有等西安东站,先行从马腾空延伸到了雁鸣湖。
这下,城里人亲近大自然又多了个方便的好去处。雁鸣湖虽然不算大,但三环上游那几个湖好歹也是半天然的,生态环境远非城市里大大小小公园的人工湖泊可比,又临着浐河,望着南山,倏忽一下就到了,不管是林间挂吊床,还是草坪上支帐篷,水边烧烤,临渊羡鱼,总能找到一种惬意。
如果,有人恰好在某天的中午时分从雁鸣湖站的A口出来,发现二三十米外的浐河东路边的一条弯弯曲曲的休闲小道上,绿化树的掩映之中,一溜撑开了十多个帐篷遮阳伞,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到了露营的地方,其实,这只是新近形成的一处民工餐的露天摊点,随着雁鸣湖地铁站的诞生,悄悄地便小有了规模。
二
在雁鸣湖的左近,浐河两岸,这一处,已经是第三摊了。
最早的一摊,在万科雁鸣湖的楼盘那。
万科雁鸣湖那一疙瘩楼盘盖了有多久,这一处的民工餐摊位便持续了多久。后续的施工和装修还要持续多久,这里的民工餐,也必然还会持续多久。
因为它存在的时间更长,因而邂逅的次数更多,却偏偏一次都没吃过,一方面,以炒面凉皮和快餐为主打的这一片,这些饭食并不是很对我的胃口,另一方面,好多摊摊竟然比城里的馆子还斯文起来,凉皮啊炒面啊什么的竟然装进了一次性餐盒里,哪怕餐盒是大餐盒,分量也足够多,却一下子失却了这些美食该有的豪迈。
第二摊,在万科雁鸣湖楼盘上游的那个跨河桥的桥东头。
这里原本并没有卖熟食餐饮的,就一个爆米花的和一个夏卖西瓜秋卖甘蔗的水果摊,有一搭没一搭地卖着。后来,这里新挖出来几个大鱼塘,开拓起了黑坑垂钓,有在河西边万科楼盘那插不进筷子的小贩,试着把三轮车开过了桥,把饭摊挪到了桥东边,竟然立住了脚,开张了持续性的生意。随着加入的三轮车越来越多,规模竟然超过了对面,花样品种也便超过了对面。这两年,光那家豆腐泡馍,我都吃了不下五六回了。
严格来说,这里的主顾并没有多少农民工了,多以钓鱼和遛弯的闲人为主,但其毕竟是从河西的民工餐饭摊衍生出来的,走的也并非阳春白雪的路线,自然也依然可以归入民工餐的范畴。
后来,鱼塘被公家封了,没了钓鱼的人,就靠沿河遛弯散步的人,这些饭摊,居然依然能顽强地存活着。
第三摊,自然便是雁鸣湖地铁站眼皮子底下的这一处了。
三
这是要说的重点。
因为它后发而快长,倏忽一下,就有了规模。
谁让人家一下子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就在地铁口,又在城边边。
雁鸣湖地铁站的开通,让周边的楼盘和商业体一下子注入了强心针,正建主体的抑或正在装修的,呼啦啦一下子都快速上马。自然,干活的人就多了,吃饭的嘴就多了,民工餐的饭摊,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天的天公并不是太美气,淅淅沥沥地下着一丝两丝三丝雨,却并不影响刚十一点的时候这里便开张了三家四家五六家。十一点半的时候,我从地铁站里出来,粗略看了一下,至少已经有两家卖快餐的,一家卖炒面炒饼刀削面饺子的,一家卖凉皮夹馍米线各种小吃的,一家卖陕北饸饹的。
个体摊位貌似不多,但架不住每一家都小有规模。不同于上游的“老大”和“老二”每个摊位也就两三张小桌十来个矮凳,这里的每一家,起码都是五六张桌子二十多个矮凳。晴天要遮阳雨天要挡雨,每一家又都要撑开好几个大帐篷好几把大伞,一不小心,便围绕一个一百二十度的转弯小径,蔓延出一片规模。
在这里,从配餐到主顾,严谨认真地匹配了“民工餐”三个字。
快十二点的时候,几乎每家的桌子都坐满了人,放眼望去,穿着迷彩服的,罩着反光背心的,头上还顶着安全帽的,出力下苦人的郎吞虎咽中,夹杂着陕西话、四川话、河南话,以及听不出来带着哪里方言的普通话。
当然,也并不是清一色的都是农民工,比如,还有十月中旬的下雨天还穿着短袖短裤一看就是刚在河边跑完步的,也有穿着特别干净整齐一模一样的夹克的不知道是哥俩还是同一个工地的管理人员的,还有年龄不大也不像是刚从工地上出来的男女的……混迹在迷彩服和安全帽中,甚至拼凑在一个桌子上,都呼哧呼哧地吃着面,都咯嘣咯嘣地咬着蒜。
那饭菜,必然也是符合“主流顾客”胃口和味蕾需要的。譬如那快餐,必然是饱含了热量,必然有很汪的红烧肉或回锅肉保证热量和能量;譬如那饺子面,必然是大老碗里装的满满的,油泼辣子放得又红又艳的。
同时,必然是与“主流顾客”的消费能力相符的,一份快餐也就十来块,一大碗的饺子只要十二块,一大碗的陕北饸饹面加肉只要十二块,不加肉才要十一块。
在这里,自然不必担心老大的碗里只装碗底三根面。民工兄弟们饭量普遍大,一顿吃不饱谁还来你家吃第二顿;在这里,也大可不必担心会吃坏了肠胃,那食物可能不会那么精致,也未必特别认真,但绝对不会用有问题的食材。一群在附近干活的人要是吃出个三长两短,那就不是还能不能在这继续摆摊的问题,而是那三轮车和桌子板凳以及小老板还能不能离开的问题。
四
路边摊,大众的,并不代表就一定没有特色的。
上游东岸那,众多的米线面条包子摊的包围中,就有一家安徽人卖的豆腐泡馍是特色。
同样,在下游雁鸣湖地铁站这一坨,那家陕北饸饹,就是快餐面条之外的特色。
老板就一人,一口标准的陕北话,瘦瘦的,看着有些年龄了,但很是精干利索,压饸饹浇臊子端碗收碗全部一人包圆。对每一个买主,都会说一句面不够了言传,尽管加,一定要吃饱。有人会提前说把量加大,于是,端过来的一大碗,便更加的沛流蘸水了。
莲花白白萝卜红萝卜腌制的小菜装在桶里,谁要自己夹,辣子醋就放在旁边嫌味道淡自己调。卖主食搭配免费小菜的餐饮摊餐饮店不少,但容器多是油糕大的一个小碟子。这陕北饸饹却不是,他家的面汤碗同样也是小菜碗,只要你能吃,就只管往那个碗里装。
扫码付钱的时候,老板先问吃饱没,没饱就再加面。于是便顺嘴聊了两句,方知人家这一人一车若干桌凳的小生意其实一点都不小,中午在这个地铁口能卖四百多,晚上在自家小区门口继续卖,比中午还能多卖点,一天下来能有八九百。
他还用手给我指,他们小区,就是河对面的某个公租房小区。言语行动间,洋溢着知足和幸福感。
五
别了民工摊,走进地铁口,恰遇某个正在装修的高档商场璀璨夺目的通道扑面而来,时空瞬间从下里巴人切换到阳春白雪,恍然便觉得是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吗?貌似是的。眼前是高档商场的灼灼耀眼,背后是迷彩服的斑斑点点。
然而并不是,这璀璨夺目的阳春白雪,这条从东边的浐河一直延伸到西边的沣河的地铁线,不正是身后那些下里巴人和支撑他们的民工餐,一点一滴筑就的。
哪怕这城市再璀璨夺目光鲜亮丽,哪怕我们再西装革履琉璃皮张,身后的那些迷彩服和安全帽,终不应该被嫌弃,终需要相包容。那么,这种不嫌弃和包容,就不妨从一起吃一顿民工餐开始吧。
或许,它比湖边的烧烤,馆子里的大餐小餐,更能吃出人间的味道。
文图 | 桴 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