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鲁迅: 最经典的十首诗,你读过几首?

教育   2024-12-07 08:14   河南  


一百年来,鲁迅是一位影响最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教材,影响着中国人的品格。

他的铮铮傲骨,让人怀念至今。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越来越多的人记住的是鲁迅的精神。

事实上,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诗人,他写过很多诗,或嗔或骂,体现着他的风骨。

今日分享鲁迅最经典的十首诗,一起体会鲁迅的嬉笑怒骂吧!



鲁迅 诗十首






1、最热血沸腾的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


全诗是鲁迅的独白: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肝胆照人、气贯长虹,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





2、最令人敬佩的诗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北京时,曾被北洋军阀政府免职通缉,受到一些文人的攻击和陷害,鲁迅的处境十分险恶。


面对险恶的创作环境,鲁迅诙谐乐观,对于对手不屑一顾,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让人敬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3、最有希望的诗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是一首满怀悲悯和希望的诗。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所有苦难的顶峰,都孕育着革命的希望。


这首诗,就连开国伟人毛主席都十分喜爱,伟人在1961年接见中日友协代表团时,亲笔写下这首诗赠给日方代表黑田寿男,并对他说:“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而黑田寿男亦曾公开说道:“鲁迅这首诗给我们以希望和光明”。




4、最有哲理的诗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诮:意为讥讽。据说,此诗是鲁迅回复客人讥讽他溺爱儿子周海婴的诗。


前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坚实有力,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是流传较广的名句。鲁迅严正指出,以“无情”自嘘的人并不就是英雄,用攻击别人的“怜子”,以显示自己的“无情”更是卑鄙可笑。


鲁迅在答诮之中,却寓以不可辩驳的说理性。它的锋利很像一篇短小的杂文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




5、最爱憎分明的诗


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此诗作于日本侵华期间,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海军进攻上海。日本友人、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受害者,作为“服务团长”来到中国。期间,在上海三义的战乱废墟中发现一只受伤的鸽子,便带回了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希望将来把它作为中日友好的象征送回中国。可惜,鸽子夭折,博士为期立冢,是为“三义塔”。

西村博士是鲁迅的仰慕者,鸽子死后,博士寄信给鲁迅说明原委。鲁迅为此写下了这首《题三义塔》,并在前后作序题跋。

此诗咏物寄情,发出一个巨大深广的主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同时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者严加区别,两国人民情如兄弟。尾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到“劫波”逝去,中日两国人民还将友好下去。




6、最深情的诗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其一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其二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其三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1900年,年仅二十的鲁迅在矿务铁路学堂读书,作为长子,要出门求学,他十分挂念家中的两个弱弟,于是写下这组诗。


三首诗紧扣一个“别”字,突出一个“情”字,内容上各有侧重,情调上互有区别,逐首上升,步步深化。第三首从“游子”的角度,侧重赠离言。牵肠挂肚,万语千言,一句定宗。第一、二两首,其格调低沉,情感较脆弱;第三首格调爽健,感情激昂。


这组诗意境隽永,语言流畅,用词清丽,用典恰当。





7、最令人心痛的诗


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常常把关怀的目光投向受苦的民众。


这首诗一方面写宴女子的痛苦,对她们寄予同情,另一方面写豪门权贵的奢华奢侈。对这些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仍然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表示愤慨。深宅大院的豪门权贵,华灯照耀下酒宴大开;侍女也只得装束端整,替阔佬们去递菜传杯。侍女想起焦土下的亲人,柔肠寸断啊多少苦悲;低下头佯装整理罗袜,赶忙擦拭去啼哭泪痕。


这首诗作者在“尺幅”之大的画面上,绘出当时的旧中国,一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吃人者”的荒淫与奢侈;一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的“被吃者”的痛苦与呻吟。诗的思想内涵是既广袤而又深刻。


永远关怀受苦的普通人,所以,鲁迅先生才受到更广大人群的尊重。





8、最孤独的诗


烟水寻常事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鲁迅先生自比渔翁,颇似一位隐者。


生活漂泊不定、风雨变幻是极平常的事,这好比在荒凉的村庄钓徒驾着小舟飘荡。深夜从沉醉中惊醒,只见荒村萧索江水茫茫,找不到一张栖身的席草,一点充饥的米粮。


这首诗在艺术上形象鲜明,意境幽远。全诗短短数句,眼前就像展现一幅烟水垂钓图,甚至有如身历其境的感觉,将各种景象完全融化在一起。


诗中并无激烈慷慨之语,但诗的后面汹涌着澎湃的激情,有不尽的想象,不尽的思索。孤独是所有人都逃不开的宿命。





9、最哀痛惋惜的诗


哀范君三章·其三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哀范君三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12年悼念好友范爱农所写的一组五言律诗。


全诗从社会、自然环境写到人物的外在形象,从相知相交的过程写到微妙的内心世界,从情趣爱好写到世态炎凉,诗风悲愤沉郁,把哀痛、惋惜、怨愤与无奈之情融为一体。


读完全诗,不仅可以了解范爱农一生的不幸遭际,深悟导致他死亡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鲁迅和他的亲密关系,全诗语句凝炼,有起有落,有情有景,开合自如。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无题》与鲁迅的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时所作,原诗是插在文章内。1931年,左联五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鲁迅亦被统计搜捕,四处避难。两年后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来纪念左联五烈士,以及这首《无题》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哀思之中生怒火,怒中带着无畏无惧的战斗豪情。


郭沫若评价此诗云:“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绝唱”。





10、最有风骨的诗


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别人托物言志,用莲花,鲁迅,却用莲蓬人。


这首诗借物寓情、托物言志,诗人抓住莲蓬特点,表面处处状物,实则句句写人,言在物上而意在言外。作者通过对莲蓬人“芰衣荇带”的外貌装束,“风定犹香’的内在神韵,却红衣、学淡妆的绰约风姿,亭亭净植的正直风骨的叙写,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莲蓬人的画像,赞美了莲蓬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和迎着秋风净植荷塘的抗争品格。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立场一定很酷。诗如其人,鲁迅先生的诗就是如此。他的诗 ,有对国家的关怀,人民的悲悯,有对朋友的真情,有对兄弟的牵挂……这一切都组成了一个有担当、热血赤子的鲁迅。(转自与猫读诗公众号)



推荐:一代中师生,撑起中国基础教育的天空

中师生
天下中师生是一家!欢迎关注,共诉当年青春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