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我市出台《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我市将在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全面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全面夯实政务服务工作基础等5个方面,采取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进“进门一件事”、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等19条措施, 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意见》提到,到2027年,我市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数据共享、智能审批等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意见》全文——
濮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
濮政〔2024〕1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国发〔2024〕3号)、《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落实国家2024年度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的通知》(豫数政办〔2024〕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豫政〔2024〕18号),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层次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信息有序共享和业务办理高效协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流程最优化、材料最简化、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数智支撑。
2024年,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申报入口,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本指南、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出件,通过数据共享力争做到办理“一件事”50%以上的表单信息自动生成、申请材料压减6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办理环节压缩80%以上,在省级统筹下,10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发布的“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全面落地见效,并适时推进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实施。
到2027年,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数据共享、智能审批等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二、重点任务
(一)畅通政务服务渠道
1.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2024年11月底前,将负面清单之外的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审批服务窗口、事项、人员、环节、系统五个“应进必进”,“一件事”“有诉即办”“跨省通办”等综合受理窗口“应设必设”,严禁政务服务事项“明进暗不进”“体外循环”。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线下服务场所服务功能,在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无差别综合受理或者设置不超过6个专业综合受理区,全面推行综合受理。升级改造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现有自助终端,推动一体化集成式自助终端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有条件、有需求的银行、邮政、电信网点和园区、商场、楼宇等场所延伸,“24小时服务不打烊”,建设更高质量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2.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推进电脑端、移动端、大厅端、自助端、热线端等“五端一体”深度融合,配合完成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实现事项同源、服务同质、业务协同。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受理系统(以下简称“统一受理系统”)为全市网上办理的统一入口,按照省级部署,分批、分类、分步骤关停单位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入口,推动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实现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各单位存量审批业务系统与统一受理系统以接口方式实质性联通,推动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应用“应接尽接、应上尽上”,实现“一个平台管审批”。依托统一受理系统,推进政务服务移动端整合融通,县(区)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政务服务移动端,单位现有政务服务移动端承载的政务服务、便民应用等业务要对接至“豫事办”濮阳分厅和“i濮阳”小程序。每年选取一批高频事项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高标准“全程网办”。
3.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进一步规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运行、数据分析和服务绩效考核,推动企业和群众诉求从“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推动实现12345热线工作规范化,建立“12345+督查”工作机制和“专席接听,专库支撑,专人盯办,专项回访”的运行机制。提高12345热线与110对接联动效率,科学合理分流非警务事项。进一步推进12345热线与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评价体系、政务服务中心“有诉即办”窗口协同联动,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全市政务服务“总客服”。
4.推进“进门一件事”。推进“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建设,企业和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线下服务场所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业务后,其申请时提供的基本信息,经申请人同意后,可在办理其他业务时予以复用,实现信息“一次申报、多次复用”。
(二)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5.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需要跨单位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实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确定的“一件事”牵头单位、联办单位,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单位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各牵头单位要按照省级要求组织开展事项精细化梳理工作,无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不得增加申请材料,不得将中介服务事项作为办理行政审批的条件;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不得增设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和环节。以并联审批为基础,重构跨单位办理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推动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线上线下联动。各牵头单位要聚焦“高效”和“办成”两个关键词,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6.推动容缺事项承诺办。在涉企经营许可、证明事项、投资审批等领域,按照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原则梳理可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和承诺事项监管细则,推进“准入即准营”“承诺即换证”“承诺即开工”。以单位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基础,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
7.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组织梳理本地区特色“跨省通办”高频事项,围绕与市场主体运营密切相关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领域,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医疗、社保、医保、养老、交通等领域,推动更多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依托“跨省通办”业务支撑系统,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按需开设远程虚拟窗口,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
8.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依托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建立政策归集、多单位政策联审、政策资金联动机制。全面梳理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和市县两级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适用条件和规则,及时动态调整政策清单和数据共享清单,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比对、智能审批等,实现基于政策条件颗粒化、市场主体数据结构化、联审流程标准化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9.推进惠民补贴一卡办。分级梳理惠农、助学、助医、养老、育幼、扶弱、助残、就业、优抚(退伍军人、烈士子女)、计划生育、农村客运等现行惠民政策,编制惠民政策清单和政策指南,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用户身份,实现相关群体优待政策“免申即享”,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等实现补贴资金直接拨付。
(三)全面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
10.加强政务数据规范化管理。发挥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作用,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服务。强化数据共享的平台支撑,完善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目录注册、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供需对接、数据资源申请、数据异议处理、数据创新应用推广、垂管系统对接、基础信息维护等功能,提高数据供需对接、共享效率,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及时发布。加快推进数据直达系统建设,打通国、省、市三级平台,实现通过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直接查阅、申请、使用国家和省级政务数据资源。依托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一数一源一标准”。强化数据安全,压实各有关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依法依规共享使用政务数据,切实保护政务数据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等内容。
11.持续扩大“四电”应用范围。探索“四电”在招投标、政府采购、合同订立、交通出行、人员招聘、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社会化应用。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等应用支撑,扩大“四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应制尽制”,滚动梳理发布可用电子证照,逐步实现政府单位核发的材料免提交、有电子证照的实体证照免提交、能通过数据共享核验的证明材料免提交。
12.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充分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总枢纽、总入口支撑能力,强化统一受理、统一认证、通用审批、智能搜索、智能问答、云端导办、服务推送等公共支撑能力,建设企业服务空间和个人服务空间,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画像。全面提升市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创新能力,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市级以下政务服务平台。
13.注重全流程应用新技术。按照成熟稳定、适度超前的原则,创新开展大数据、自然语言大模型、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政务服务向人机交互型、数据分析型转变。推动新技术在办事服务具体场景中的应用,优化重构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完善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核、智能客服等服务功能,提升高频事项申请表单内容预填、免填比例,打造智办易办服务场景。
(四)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
14.增强帮办代办能力。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帮办代办体系,全面推行“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进度随时查、服务可评价、结果免费寄”等服务规范。明确帮办代办人员配置、工作职责、责任边界、服务内容,提升帮办代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度。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咨询辅导系统,提供线上高频服务事项专业人工帮办代办,推行语音唤起、预约、办理和问答式引导等智能帮办服务,解决在线操作、材料上传、业务办理等方面问题。做优做细线下帮办代办工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等服务。
15.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在优化提升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托育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推动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热、网络通信等服务事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接入市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水电气热过户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报装和投资建设审批等关联事项跨领域、跨层级集成办理。
16.拓展增值服务内容。依托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渠道,打造一批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涉企服务和精准化、个性化的“一类事”场景。逐步推行证照到期、延续和市场主体年度报告等提示服务。探索统筹行业协会、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等涉企服务资源,一站式提供政策推荐、咨询、解读、申报等政策服务,公证、合规指导、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融资担保、经营状况查询、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金融服务,人才认定、住房安居、资金补助等人才服务,科技企业培育、产学研对接等科创服务,外贸资源对接、报关退税咨询、汇率避险指导等国际贸易服务。
(五)全面夯实政务服务工作基础
17.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制定与推广。加快制定12345热线诉求分类标准、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办法,适时完成12345热线工单处理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管理规范等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18.强化政务服务制度供给。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按照程序和权限,积极推动涉及政务服务领域的政府规章立、改、废工作,及时组织修订和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中与政务服务改革不相适应的条款,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支撑。
19.完善政务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体联动、高效便捷、权责清晰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务服务窗口从业人员配备、管理、培训和考核,出台激励奖励措施,实行综合受理窗口人员由政府统一配备或者统一划转,由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推进职业化发展。创新政务服务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评价机制,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法治思维、服务意识和数字素养,强化政务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行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到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历练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办公室要强化统筹协调,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不断深化,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要强化工作统筹、交流学习和技术保障,跟踪工作进展、收集反映问题、通报交流情况、归集经验做法,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市政府。重点事项的市直牵头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一件事”事项落地见效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组建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牵头单位、联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确保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二)注重协同配合。重点事项的市直牵头单位要主动会同联办单位强化条块联动,编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有序做好流程优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编制、信息共享、联动审批、业务培训等工作,高效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各县(区)要建立跨单位协同配合机制,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在本地有效推进。
(三)强化宣传督导。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和有关方面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鼓励各级各单位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力争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取得更大突破。各县(区)要加大“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的督导力度,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落地见效。
2024年10月29日
声明:“濮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来源:濮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张丽芳
初审:段利梅
终审:王同录
法律顾问:李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