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灾害很独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灾害重,社会影响大。强震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一个5.5级中强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就大约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所能释放的能量,或者说,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一颗原子弹所释放的能量。如此巨大的地震能量瞬间释放,危害地表自然生态特别严重。相对于其他自然灾害,地震灾害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死亡人数最多。
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所以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比较严重。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8.3级地震,震中位于东京和横滨两座大城市之间。震后市区400多处同时起火,引发大面积火灾,横滨市几乎全部被烧光,东京的2/3城区化为灰烬,在地震中死亡的10万人中90%死于火灾;在毁坏的70万栋房屋中,有超过5000栋是被大火烧毁的。此次地震次生灾害损失大大高于地震直接灾害损失。
许多城市发生的地震灾害都伴随不同程度的火灾、水灾,这是因为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存在各种危险源。这些会造成城市危害的灾害源,在地震时常出现严重的意料之外的次生灾害。
灾害程度与社会和个人的防灾意识有关。众多震害事件表明,在地震知识较为普及、有较强防灾意识的情况下,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灾害损失可大幅度减少。假如人们对防灾常识一无所知,一日遭遇地震,就不会科学从容地应对,造成很多本不该发生的或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身伤亡。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粤闽沿海地区震感强烈,伤800多人,死亡4人。这次地震,粤闽沿海地区地震烈度为V度,本不该出现伤亡。伤亡者中的90%是因为缺乏地震知识,震时惊慌失措、拥挤逃奔。如广东潮州饶平县有两所小学,因学生在逃奔中拥挤踩压,伤202人,死1人;同次地震中,在福建漳州,由于中小学校平时都设有防震减灾课,因而临震不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课桌下避震,无1人伤亡。因此,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防震避险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次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都让人痛心疾首,我们在不断提升抗震救灾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个人和社会的防灾意识,科学认识地震灾害,做到震时不慌乱,有序逃生。
END
编辑:沈燕燕 、陈华华
编审:陈 燕
监制:陈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