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村干部作为连接农村与政府的纽带,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干部这个群体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当下社会黑化最惨的一个群体"。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反映出了村干部工作中的诸多困境。
村干部的多重角色冲突
村干部既是上级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村民利益的代表者,还要兼顾个人发展。这种多重角色常常使他们陷入两难境地。以四川某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遭遇为例,他在处理村民与村干部冲突时,仅仅是用手机记录过程,却遭到殴打身亡。事后,其家属申请工伤认定却遭拒绝,理由是"与基层乡政府之间的劳动关系存在争议且无法确认"。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全国多地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工作原因伤亡的村干部案例呈上升趋势。2021年,河北临漳县一名村支部书记在为乡村修建广场时不幸被压身亡;2022年,四川一村委委员在工作期间被狗追撵致伤;2023年,山东曹县一名村会计在参与退林还耕工作中被村民扎伤身亡。这些案例都反映出村干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以及权益保障的缺失。
村干部"黑化"的社会根源
制度设计的缺陷
现行制度下,村干部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制人员,而是村民自治组织的成员。这导致他们在工伤认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处于灰色地带。以工伤认定为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最低级别为乡镇一级,村干部不在此列。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村干部在遭遇意外时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经济利益的诱惑
村干部普遍面临着低收入的问题。据调查,大多数地区村干部的工资以误工补贴形式发放,收入并不高。这种情况下,一些村干部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如孟某案例中,其利用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便利,违规占用村集体土地并侵占村集体资金27万余元。
监督机制的不足
基层监督力量薄弱,使得一些村干部有机可乘。如郭某某案例,其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参与村级工程项目,从中获利。这反映出村级工程项目监管存在漏洞,亟需加强。
村干部工作中的现实困境
权力有限但责任重大
村干部虽然是村级组织的负责人,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他们既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又要协调村民内部矛盾,还要推动村级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薪酬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
据报道,许多地区村干部的工资仅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远低于同等条件下其他工作的收入。这种低待遇使得一些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担任村干部,影响了村级组织的人才储备。
面临村民的不理解与质疑
村干部作为政策执行者,常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抵触。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村干部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给村干部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重塑村干部角色的可能路径
面对村干部的困境,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个人问题,而应该从制度层面寻求解决之道。
完善村级治理制度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村干部的专门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同时,建立健全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提高村干部待遇与社会地位
建议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提高村干部的基本工资水平。同时,建立与工作业绩挂钩的绩效奖励机制,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应加大对优秀村干部的表彰力度,提升其社会地位和荣誉感。
加强基层民主监督
建议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形成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强化村干部培训教育
建议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村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村干部群体,既要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难,也要对其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乡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