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搭子不在,感觉饭菜都不香了”“周末骑行,搭子速来”“今晚撸铁,求搭”……如今,“搭子”越来越无缝接入年轻人的生活,有00后调侃,“可以没对象,但必须有搭子”。
有机构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有搭子,而在31%的没有搭子的年轻人中,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想要找搭子。“搭子社交”究竟有何魅力?为啥能圈粉年轻人?
一
有人说,搭子就如“朋友未满、同事之上”,搭友们彼此各取所需,又能随时相忘于江湖。而搭子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正所谓“万事皆可搭”,只要你想得到,统统都能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短暂陪伴”型。一个人看电影太孤单便找了个“电影搭子”、买奶茶第二杯打五折那就凑个“奶茶搭子”……充斥在日常生活里的这类“零碎搭子”,主打的是“临时”抱团、“短暂”陪伴。
这样随机起凑的速配版搭子,别看是“临时起意、说搭就搭”,有时只要你情我愿,也是一次“恰到好处的陪伴”。比如去茶水间倒杯咖啡趁机聊个天、午休时来趟“公园20分钟”,可以在散散班味儿的同时,及时调整自己工作“不在线”的状态。
“趣缘吸引”型。从奔赴一场音乐会,到相约打卡“剧本杀”;从“急需旅游搭子,可以一起拍照那种”,到“游戏搭子快来,输赢不重要”……这类搭子以个人喜好精准划定“搭区”,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常常搭在一起的黏合剂。
根据“社会渗透理论”,基于“兴趣爱好”发展而来的关系,能让双方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亲密。因而,“趣缘吸引”型的搭友们,关系相对稳定,互动满足感也相对较高。
“目标集聚”型。还有一类搭子则更倾向于实用性和目的性,比如上班刚好同路的通勤搭子、拒绝当“月光族”的存钱搭子、一起学习考研考公的上岸搭子,还有“不绊脚”的减肥搭子等。
这类组合往往目标明确、规划一致,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担风雨,懈怠困惑时互相鼓励督促,孤独无助时则抱团慰藉。在彼此看得见对方的并行世界里,搭友们不再单打独斗,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有“回响”,“战斗力”自然也能放大N倍。
二
精准陪伴的滤镜下,“搭子社交”也隐藏着各种不确定性和踩雷风险。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有了限定版搭子后,感觉自己反而更宅了”“一不小心中了搭子的陷阱”等。那么,在找搭子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社交茧房。在找搭子的过程中,很多搭友表示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情感支撑。主要原因在于依托互联网找搭子,容易被大数据算法进行“精准投喂”,造成“只与单一的社交群体打交道”的情况,最终让人陷入“信息茧房”和“社交卡顿”。那么,不妨试着从“信息茧房”中逃离出来,积极面对更多的陌生环境,参与更丰富的线下活动。
安全陷阱。互联网时代让找搭子变得高效快捷,但网上海量信息鱼龙混杂、双方真实身份不对称等也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网友就曾遭遇旅游中途因消费观等不同,搭子忽然要散伙;假借搭子聊天,背后是为套取个人信息或隐私,实施“杀猪盘”;以为是物美价廉的“拼团搭子”,到手却一堆伪劣假冒产品,等等。这也在提醒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多选择在公开场合活动,以免落入陷阱或圈套。同时,社交平台和相关部门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期望落差。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橱窗里一眼惊艳的衣服、小程序里高赞推荐的美食、平台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打卡地,但等到真正触手可及时,却发现不过“就那样”。找搭子有时恰如“开盲盒”,是否合意“全凭手气”。当期望中的搭子与奔现后的搭子并不相符时,也无需伤感和自我怀疑。搭子某种意义上是成为朋友前的预演,那么,是走向亲密还是相忘江湖,不如顺其自然。
三
有人说,搭子就如同拼乐高,灵活组建、按需拆装。那么,怎样找搭子才更有性价比?“散装”的友谊又如何才能“常鲜”呢?笔者有三句话要说。
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春秋时期,伯牙琴音高妙,但苦于无人能懂。后来他偶遇樵夫钟子期,对方一听便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觅得“知音”,狂喜不已。
找搭子其实也一样,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能碰撞出真正的心灵火花。一方面,不妨在心里打几个问号,究竟为什么要找搭子?想找怎样的搭子?另一方面,在“搭子社交”里,彼此只有保持着“聚时彼此陪伴,散时保持独立自我”的自由,才能拥抱一段轻盈而稳固的关系。
真诚付出,才能“搭”得长久。《韩诗外传》里写道:“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意思是以真心实意待人,虽然表面看起来疏远,但实际上亲密;以虚情假意待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亲密的,但实际上是疏远的。
搭子的出现似乎让人际关系变得更为简单、纯粹,看似云淡风轻,但本质上仍归属于“轻社交”的一种。既是社交,便离不开情感的联系。不管是“一次性”“一过性”搭子,还是“升级版”“提级式”搭子,真诚理解和有效沟通永远是“必杀技”。
追寻远方,也重拾眼前的美好。一项关于“你一般是从哪儿找到搭子的”调查显示,62.74%的受访者倾向于从生活中已经结识的人里寻找搭子,33.33%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及大数据推送“摇人”,其余极少数则通过朋友或老乡介绍等“求搭”。这表明陌生搭子之外,传统的“熟人模式”仍受青睐。追寻远方“碎片式友谊”的同时,很多人将已有交往基础的身边人发展成搭子。
此外,社会也应尊重、理解年轻人拒绝情感黏性的“轻社交”理念,提供更丰富、更广域的线下活动渠道,让年轻人勇于打破社交壁垒,在身边同步发展优质友谊。
“跟有趣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愿你我轻装上路,不管行程长短,都能珍惜当下、自洽前行。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