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万斤免费菜!他一送就是8年

民生   2024-12-08 21:45   安徽  


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沿着金阁路与磨余路交口向东走200米,便是沈中原大棚蔬菜基地。12月3日上午,沈中原在大棚内仔细地为“黄心乌”摘除杂草,“再有一个月,它们就和‘上海青’一起上市,到时候又可以送到滨湖给大伙尝尝鲜了。”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沈中原喜上眉梢。


小伙拖家带口来创业

梦想成为“新合肥人”



从早上5点多开始,沈中原便和爱人在大棚里忙活起来,晚上6点收工算是早的。

“现在17个大棚、共13亩蔬菜地,忙不过来就请周边村民搭把手。”沈中原一边忙活一边跟记者攀谈,以前家里也是种田的,苦点累点都不算个啥,重要的是通过努力有所收获。

上个月,刚把毛白菜收上来卖了,眼前的“上海青”和“黄心乌”也到了关键期,最快下个月就能上市。

1989年,沈中原出生于蚌埠市怀远县,原先在当地从事工艺品(贝壳)雕刻,“这行后来也不是很景气,考虑到父母亲年纪大了,老婆带着两个孩子也不容易,就想来省城创业。”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听合肥的亲戚说,大圩镇这边有不少空闲土地,经过考察和咨询,2016年正月,沈中原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大圩沈福村,租了当地6亩多地,建了6个大棚,开始种植“上海青”。

谁知当年雨量较多,很多菜都被淹了,烂在地里,“粗算减产了三茬菜,光排涝的钱就花了几千块钱。”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沈中原记忆犹新。

滨湖的恩人拉我一把

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一开始,他想着到了年底菜价会有上浮,收入应该很可观。然而,到了年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上海青”行情陡降,导致价格大幅下跌,连收菜的人也越来越少。

“之前行情好时,一筐(30斤)‘上海青’最贵能卖到60块,但那年一筐竟跌到了两三块。”沈中原回忆。

但最要命的是,没人来收菜了。“往年一天来四五个菜贩,每次至少收50来筐;当年四五天才来一个菜贩,而且价格低得吓人。”沈中原很无奈,自己是借债拖家带口来大圩种菜的,这第一年就遭遇“滑铁卢”,当时真不知道以后可怎么办?

正当他为这5000多斤“上海青”如何销出去的时候,他和当地其他菜农蔬菜滞销田地的消息传出去后,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机。

2017年2月,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党员代表袁玉俊、王李平等人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沈中原。经过数次考察,滨湖世纪社区主动牵线搭桥,将包括沈中原在内其他当地菜农滞销的近5万斤蔬菜卖了出去,解了他们燃眉之急。

这份恩情,沈中原一直铭记在心。“是滨湖的恩人拉我一把,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当年他们帮我渡难关

现在送点菜给他们不算啥



经过八年时间的“摸打滚爬”,沈中原已经成为大圩镇当地小有名气的菜农种植户,亩数从最初的6亩多到如今的13亩,光大棚就有17个。蔬菜也品种从单一的“上海青”到增加到“黄心乌”、毛白菜、“七宝青”、鸡毛菜,夏天还会种植西瓜、黄瓜等。

但始终不变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沈中原每年都会坚持在自己种植的蔬菜上市前,挑选至少3000斤的蔬菜送到滨湖世纪社区,通过当地志愿服务组织,将这些新鲜蔬菜送达社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手中。


每年至少两次送菜,一送就是8年。粗算下来,至今已累计义务送菜近5万斤。这个数字背后的收入,对于以种菜为生的沈中原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

“这不是钱的问题,我就想给曾经帮我的恩人们吃上一口新鲜蔬菜。当年是他们帮助我渡过难关,我每次送点自己种的菜真算不上什么。”谈起送菜的初衷,沈中原憨憨地表示。就在今年10月份,沈中原还将新上市的毛白菜送到了世纪社区。

再过一个月,“黄心乌”、“上海青”也将陆续上市,他已经计划好了,到时候再挑选一部分送去。

“只要我还在大圩种菜,我就会一直给恩人们送下去!”对于未来,沈中原很坚定。




来源:合肥晚报

合报合爱同行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王峰 文/图

部分图片由滨湖世纪社区提供

编辑:邓奇
一审 邓奇/二审 孙友琴/三审 王蓉


往期推荐
1.她走了,年仅25岁!网友:心疼!
2.-5℃!雨夹雪!雪!即将到安徽
3.多地发生群体感染,已进入高发期!

小编起早贪黑、不眠不休

只为盯紧最新消息
求亲们送
↓↓↓

合肥晚报
最合肥 最好看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