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在“丰富供给内容”部分提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创新探索“文艺村长”模式,由党委协调各方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文艺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用志愿服务做实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党建引领“定航向”
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长兴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定航向、以文艺铸魂聚合力,建立“党建+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把文艺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通过选聘一批优秀党员文艺志愿者,并带动一批优秀文艺骨干驻村(社区)担任“文艺村长”,开展“艺术乡建”工作,努力提升群众文艺素养和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培育一批文艺特色村(社区)和乡村文艺特色团队,赋能和美乡村、助力共同富裕。
近两年,长兴县累计选派市、县20名优秀党员文艺家及文艺骨干,到18个有需求的村担任“文艺村长”。“文艺村长”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协会及其他文艺团体与派驻村组建“乡村文艺共同体”,扎根乡村、按需服务,创新文艺宣讲、举办文艺活动、开展文艺辅导、助力文化传承,当好“参谋员、组织员、辅导员、宣传员”,构建集“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为一体的文艺志愿服务新机制。同时,选出一批“艺术乡建”(浙江立足地域文化基础,引导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扎根生活,以文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大力宣传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大力宣传全县“艺术乡建”志愿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最接地气、最有人气、最受群众欢迎的文艺志愿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精准对接“送文化”
志愿服务“更接地气”
“‘文艺村长’模式以‘问需于民精准供给’为原则,实施‘一村一策’,充分对接群众的实际需求,把合适的文艺人才推选给有相应需求的村,实现文化需求精准供给,把文艺志愿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夹浦镇文化干部罗香说。
“文艺村长”卢湘敏(右一)开展驻村服务。
长兴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卢湘敏自担任水口乡顾渚村“文艺村长”以来,针对顾渚村是乡村旅游“网红地”的实际情况,主动对接湖州市戏曲协会,将市里“送文化”下乡活动争取到顾渚村,并发动县级戏曲协会骨干,结合重大节庆,到村文化礼堂、游客集散中心等表演经典曲目,以此丰富外地游客的文旅体验。2023年,她又担任“浙江省戏曲之乡”夹浦镇丁新村“文艺村长”。针对村里戏迷多的情况,卢湘敏坚持每周三到村里与戏迷教唱互动,并多次邀请市、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以及安徽省宣城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到夹浦镇举办各类“送戏曲下乡”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湖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巩超是李家巷镇青草坞村的“文艺村长”。他积极发挥自身舞蹈专业优势,帮助派驻村李家巷镇青草坞村组建了舞蹈队伍,带领村民编排舞蹈、参加比赛,先后获得县“全民‘艺’起来”舞蹈比赛金奖和市广场舞大赛特等奖。县书法协会副主席赵珍是水口乡水口村的“文艺村长”,她所在的村在集镇上。去年春节前,她带领书法团队成员连续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10余场,送出春联对联2000余幅,满足小镇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比较传统的文艺志愿服务,“文艺村长”零距离了解村民文化需求,便于优化文艺服务供给,精准谋划文艺活动,真正实现了文艺服务“从有到优”。两年来,20位“文艺村长”驻村700余天,组织开展个性化、特色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文艺志愿服务惠及超2万人。
培育人才“种文化”
志愿服务“开枝散叶”
“徐老师,您又来给我们排舞蹈啦!”煤山镇新川村村民王阿姨热情地跟徐建莉打着招呼。去年6月,福建省芳华越剧院原副院长、文艺乡贤徐建莉被派驻到新川村担任“文艺村长”。徐建莉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乡村艺校”,组建了戏曲、舞蹈、旗袍、器乐表演等多支文艺队伍,为村里注入了文艺动力,点亮了新川村村民的精神世界。
在长兴县,像徐建莉这样的“文艺村长”还有很多。他们在积极开展“送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依托文化礼堂成立“乡村艺校”,在各村组建各具特色的文艺团队,建立“传、帮、带”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乡村文艺人才,把文艺志愿服务的“种子”撒播在乡村大地。
“文艺村长”田家村(中)和孩子们进行阅读分享。
“我同时在田家村、小沉渎村当‘文艺村长’。”长兴县作家协会主席田家村说。自担任太湖图影度假区小沉渎村“文艺村长”后,他着眼于家风民风建设,将村里有意愿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女读书会”,经常开展各类文学欣赏、经典诵读、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妇女们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以文学、阅读影响妇女、影响家庭,培育文明乡风。
泗安镇上泗安村不少村民对书法感兴趣,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老师的引领和指导,该村书法氛围日渐淡化。长兴县书法协会主席张志敏担任上泗安村“文艺村长”后,重新组建上泗安书法社,坚持线下线上辅导相结合,点燃了村民的创作热情,去年有8幅作品入选湖州市“浙江书法村(社区)”书法篆刻作品联展。
在众多“文艺村长”的共同努力下,长兴县已在派驻村组建晋叔戏社、银杏叶摄影社、满庭芳旗袍队等乡村文艺队伍25支,培育文艺骨干600余人。村民群众从台下的“观众”,逐渐转变成台上的“主角”,文化意识和文化需求被唤醒,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展示者、分享者。
多元融合“兴文化”
志愿服务“富美乡村”
“有了‘文艺村长’,感觉真的不一样,在他们的宣传下,我们十里银杏长廊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年来这里旅游度假的人络绎不绝。”谈起“文艺村长”,小浦镇八都岕村村民乐呵呵地说道。
“文艺村长”们为乡村文化振兴出谋划策、争取资源,助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参与县文联实施的“村艺盎然”艺术特色村落培育计划,推动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并积极运用文艺的形式,宣传乡村,增强乡村对外知名度美誉度,赋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湖州市摄影协会主席支江担任八都岕村“文艺村长”后,结合八都岕景区引流需要,推动“艺江南”长三角摄影艺术周在八都岕设立分会场,承办第四期浙江省“南太湖”影像工作坊,并对民宿业主开展摄影培训,助推小浦镇创成“浙江省摄影之乡”。小沉渎村“文艺村长”田家村推动举办“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邀请诗人参加颁奖及采风活动,扩大了村庄影响力。和平镇和平村“文艺村长”、长兴县美术协会主席奚伟恕,积极推动高校相关学院在该村文创企业“大象公社”建立漆艺实习基地,并组建“漆彩南太湖”艺术共同体,帮助企业培育漆画艺术人才、创作漆画艺术精品、打造漆画特色文创产品,让志愿服务稳步助推乡村共同富裕。
此外,长兴县摄影协会主席许要武在煤山镇仰峰村、林城镇周吴岕村担任“文艺村长”期间,多次组织协会骨干深入村庄,对绿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进行全面拍摄,记录“生长”的村庄。泗安镇罗家地村“文艺村长”、长兴县美协主席团成员袁建新多次邀请专家为泗安镇罗家地村乡村文化振兴把脉会商、献计献策,并推动举办“艺术乡建大美泗安”浙江油画名家走进泗安采风作品展,提升罗家地村乃至泗安镇对外美誉度。龙山街道川步村“文艺村长”张文华,充分发挥多年从事茶文化产业的优势,在村里开展“宋韵点茶”、茶艺培训等文化传承活动,并组织开展茶产业技能培训、助农直播等活动,助力茶产业发展壮大。
引导激励“聚合力”
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
为促进“文艺村长”作用有效发挥,长兴县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的“教育引导+正向激励”的“文艺村长”管理机制。一方面,县委宣传部、县文联重视加强对“文艺村长”的教育引导。2023年,长兴县组织“文艺村长”参加全县文联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培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建立“文艺村长”季度工作例会,及时传达各级党委关于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县文联及时召集“文艺村长”学习全会精神,并部署了文艺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五个一”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正向激励,出台“文艺村长”激励办法,对“文艺村长”实行年度总结评价,评价采用百分制,县文联、所驻乡镇(街道、园区)、所驻村(社区)三方打分后按4∶3∶3的比例计入总分,根据打分情况评选若干优秀“文艺村长”,并给予表扬激励。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文艺村长”,在各级各类评先评优和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两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搭”台,长兴县探索创新的“文艺村长”模式,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提升乡村品位、赋能乡村产业,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赋予了文艺内涵、贡献了文艺力量。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