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机关强人下基层,为何能力秒变菜?揭秘诡异现象背后的惊人真相!

教育   2024-10-27 20:47   北京  
体制内,存在着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那些在委办局堪称“业务骨干”、能力超群,深得领导与同事“赏识”且屡获“嘉奖”的天之骄子,一旦被“擢升”至基层锻炼,往往都成了落水狗,昔日的荣光如过眼云烟,好似工作能力瞬间“大打折扣”。想想就甚感有趣,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能者多劳”的新解?
小李之前在某局机关任科长,口碑很好,是单位里的一枚干将。上次机关选拔一批年轻人下基层,小李也名列其中。他满怀憧憬地到街道办事处“赴任”,想着大展拳脚,不负“众望所归”。

可哪晓得,乡镇与局机关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局机关是组成部门,对象还是体制内,工作相对“单一化”,大部分是案牍工作,指令性政策性较多,具体工作大多转嫁给基层,即使方法不对也只是效率低点而已,只要时间花下去了总能完成任务,也容易出“政绩”。
然而,基层工作是万金油,条块的管理模式、管理重点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殊不知,基层处于矛盾的核心区,完完全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凭本事吃饭,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卖命冲锋陷阵的。这里事情千头万绪,矛盾触点众多,被办事群众吵吵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考验的是具体事务的处置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疑难问题应急处置能力,方法不对就是南辕北辙,时间花的再多也完不成任务。
而在局机关,来找你办事的人大多“温文尔雅”,你能收获“敬重”满满。可到了乡镇,老百姓可不管你是什么书籍镇长,稍有不慎说错话,迎来的便是一顿直接开骂甚至动手。这时候,那些机关里练就的花拳绣腿,可就毫无用处了,只能干瞪眼,真是讽刺。
最“糟心”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基层,很多问题就像一道道无解的谜题,让人“无从下手”。即便向大领导“陈情”,他们也只是在那里“坐而论道”,依旧找不到解决的“锦囊妙计”。那些长期积压下来的问题,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面临被纪委“问责”的风险,让人寝食难安。基于此,所谓的重视基层,大多数时候怕只是一句空话。
仅仅不到半年,小李就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形容枯槁。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年少气盛的他,一下子像是霜打的茄子。不但工作毫无“建树”,还常常因为无法完成那些根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被批评教育。
一通操作猛如虎,小丑竟是小李自己。在局机关的时候是“香饽饽”,到了基层咋就成了“替罪羊”,难道这就是基层锻炼的“成果”?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原本的壮志雄心逐渐烟消云散。都说基层是“磨砺”人的好去处,要想工作更上一层楼就得下基层锻炼。可从局机关下来的小李却悔不当初,他苦笑着说,要是能重新选择,他宁可不要“晋升”,也不愿到基层了。
说来,局机关与基层之间的这种差异,不正是体制内值得深思的一种“怪圈”吗?看似重视基层,可真把人派下去了,却又没有足够的支持与合理的机制保障,美其名曰挂职锻炼,怕是折磨还差不多吧?典型的形式主义作祟!更有些人,下基层后,工作只做表面,只做能出成绩的事,喜欢走上层路线,口号喊的响亮,对下摆架子,对上见谁都跪,有成绩就争,有问题就推,谁都不得罪,上面的人夸,下面的人不满意,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基层事务琐碎具体,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压力山大,而基层领导更难,需要面面俱到,操心的很,所以是否下基层,要结合自己的承受能力,慎重考虑。毕竟,有人适合机关,有人适合基层,基层拼的是体力,而非交际能力,我们还是要择人而用啊!

亦寻公考分享
年少不知体制味,再品已是局中人。这里都是考公人心路历程的独家原创分享,让你会有一种不再孤军奋战的感觉。愿你有诗有梦,有坦荡荡的前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