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
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
在深圳正式签署
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
共同签署协定
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今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报道,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正式揭牌成立,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毛宁介绍,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倡议,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
国际红树林中心将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毛宁表示,中国将以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平台,深化与各方交流与合作,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标志着全球红树林保护
进入了新阶段
开启了新篇章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副司长董冶介绍道,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成员国和观察员的紧密合作,收集总结全球红树林保护的优秀案例和先进做法,组织专家在全球红树林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和优先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制定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技术标准,适时开展跨国合作的科研项目。
据悉,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
中国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所在国家,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信息交流、科技合作、示范项目和能力建设等活动,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影响力。
2023年9月
经《湿地公约》常委会
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是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中国将以此为平台,深化与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候鸟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休憩(图源:新华社)
两年来,深圳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深圳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103.08公顷,并在红树林保护、湿地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如同一条绿色的生命线
守护着这片海域的生态平衡
夕阳西下
阳光仿佛为这片“海上森林”
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这里是国际红树林中心
开展保护工作的前沿阵地
“保护红树林其实就是在保护全球生态系统。”深圳大学大湾区红树林湿地研发中心研究员周海超的话语坚定有力。从曾经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成为生态保护热门关键词,周海超见证了红树林保护给深圳生态带来的变化。
黑脸琵鹭。鹿向荣 摄
红树是深圳的“市树”。在周海超看来,红树林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集中的资源宝库之一,对其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深圳便积极投身于红树林保护工作。
近两年,随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深圳在红树林保护方面更是精耕细作,这不仅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红树林湿地(图源:新华社)
事实上,近两年,深圳通过举办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不断壮大红树林保护的“朋友圈”。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将红树林保护修复纳入林长制任务,在部分辖区成立“海岸带林长”,海陆统筹开展红树林保护。
随着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推进
深圳红树林保护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深圳红树林总面积296.18公顷(不包含深汕合作区)。其中,已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的红树林面积185.3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 62.56%。在营造和修复方面,深圳更是超额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任务,为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鸟在福田红树林湿地栖息(图源:新华社)
在深圳
茂密的红树林东起新洲河口
西至深圳湾公园
怀抱城市中心区域
宛如一条绿色丝带
这片红树林不仅是城市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更是每年吸引候鸟与珍稀动物
栖息的乐园
今年3月10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红外相机数据采集,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活动身影。视频中,这只黑棕相间的小灵猫灵巧地穿梭于灌丛中。
“小灵猫的现身,是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象征,更是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的体现。”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杨琼说。
(图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以来
深圳在红树林保护工作上
不断加大力度
一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修复技术,确保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水鸟栖息地保护等工作,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市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组织中小学生观察红树林。受访单位供图
在湿地保护工作上,深圳可谓不遗余力。得益于精心制定的湿地保护规划和生态监测措施,以及科学有效的举措,深圳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群鸟在福田红树林湿地栖息(图源:新华社)
据统计,深圳湿地涵养的植物已达67科148属219种,为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81科253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家园。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核心的深圳湾,已成为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衍,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END-
编辑 | 董宇桐
校对 | 蔡诗妍、廖静文、周晓媛、魏实金
审校 | 曾楚媛
监制 | 周常
信息来源 |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晚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